基于马尔可夫链模型的公共自行车站点供需研究
【学位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U491.225
【部分图文】:
他职业使用公共自行车较少。通过职业分布状况,可以反映出,公共自行车者主要集??中在上班和上学的人群中,间接说明公共自行车出行在通勤出行中占有一定量的比重。??公共自行车使用者职业分布具体情况如图2-6所示:??企业主离退,员??3%?X?\?其他?工人??军警、^?\?6%?10%?农民??'热r—la?11%??献.服务人?一—“??,4?n,???????11"?■二??职员??43%??■I人?■农民?o职S?o商业嫁务人a?■学生?B军??■企业主?ogig休人灵?■其绝??图2-6中山市公共自行车使用者职业分布情况??(3)收入分布??本次调查将调查者的月收入水平分为6个等级,具体如下:800元以下、800-2000??元、2000-4000元、4000-6000元、6000-8000元、8000元以上,具体分布情况如图2-7??所示:??
目的通常指上班、上学等每天必须的通勤交通出行;弹性目的通常是指日常需求出行??以及休闲娱乐出行等,这些出行时间、距离都不固定,随机性强。以中山市公共自行??车出行为例,来分析其出行目的状况。通过调查发现,如图2-8中山市公共自行车出??行中,以上班以及上学等为主的刚性出行所占比例约为45%,以休闲、购物娱乐为主的??弹性需求的所占比例约为55%。这也符合公共自行车的特性,公共自行车出行往往距离??较短,而在休闲、娱乐、购物等往往会选择出行距离较短的地方,这部分弹性需求的??出行距离较短,而公共自行车刚好能够满足其需求。??
通过中山市公共自行车调查数据来分析公共自行车的出行距离,本次调查将公共??自行车的出行距离分别以下5类:1公里以下、1-3公里、3-5公里、5-10公里、10??公里以上。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如图2-9,出行距离在5公里以下公共自行车使用者约??为93%,其中,1公里以下为20%、1-3公里为52%、3-5公里为21%。出行距离大于10??公里的几乎没有,约占1%。说明公共自行车的出行距离主要集中在1-3公里,公共自??行车出行的绝大部分为短距离出行,公共自行车站点的辐射范围约为5公里,大于5??公里的距离,公共自行车福射较弱。??60.00%?-1??52.12%??50.00%?-?j??40.00%?-?I??盛?30.00%?-??19.60%?.?20.81%??20.00%?-?隱?■?國??10.00%?一?圖?‘]7.0794??■?I?I?■;?0.40%??0?00%?I?11丨丨_,丨履?激纖????1公里以下?1-3公里?3-5公里?5-10公里?10公里以上??出行距离??图2-9中山市公共自行车出行距离分布??(3)出行时间??通过对中山市公共自行车出行时间调查发现,如图2-10,一次公共自行车出行时??间在20-30分钟范围内的受调査者所占比例(31%)最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晓苏;;马尔科夫链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4年11期
2 郜会青;;马尔科夫链在股票价格预测中的应用[J];致富时代;2014年02期
3 江志红;常奋华;丁裕国;;基于马尔科夫链转移概率极限分布的降水过程持续性研究[J];气象学报;2013年02期
4 何流;李旭宏;陈大伟;卢静;吴圆圆;;公共自行车动态调度系统需求预测模型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3年02期
5 吴瑶;陈红;鲍娜;冯微;;基于多项logit模型的城市公共自行车租借需求预测模型[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6 柳祖鹏;李克平;朱晓宏;;基于蚁群算法的公共自行车站间调度优化[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2年04期
7 罗建锋;周凌云;;基于灰色新陈代谢—马尔科夫链的应急物资需求量预测[J];生产力研究;2012年05期
8 何流;陈大伟;李旭宏;卢静;;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布局优化模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2年01期
9 占卫国;;马尔科夫转移矩阵在江汉平原2012年棉花病虫害预测中的应用[J];中国棉花;2012年01期
10 祁诗阳;;基于不同城市特点的公共自行车站点分布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秦茜;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调度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2 罗海星;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选址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3 张建国;城市公共自行车车辆调配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4 鲍娜;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选址决策及调度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5 李婷婷;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选址规划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380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838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