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薄壁钢护筒—钢筋混凝土组合构件单向偏心受压承载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3 07:35
   为加快我国内河水运的发展,薄壁钢护筒与钢筋混凝土联合受力架空直立式这一新的码头结构形式逐渐被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制造的偏差、轴心线的偏离、联系结构协同受力,以及上部堆载不均匀等因素使得绝大多数的组合构件处于偏心受压状态。目前对应用于码头结构的薄壁钢护筒-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RCFST)偏心受压承载性能的研究还未下定论。鉴于此,本文依托交通部运输部建设科技项目中关于“在役高桩码头结构整体安全性评估技术力学特性研究”中的部分研究内容,对薄壁钢护筒-钢筋混凝土联合受力构件进行单向偏心受压承载性能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对本次薄壁钢护筒-钢筋混凝土组合构件单向偏心受压的试验方案进行了设计:水工结构室内模型试验相似比尺原则、各材料的属性确定、加载方案及测点布置、试验开展流程、需要检测的内容及需要处理数据处理、材料统计、材料性能试验、试件制作、试件养护等。按照钢护筒及偏心率参数改变总共设计制作了5个模型柱及配套模板。2、通过对室内模型试验,对组合构件从加载到破坏进行全过程分析,考察了试件的破坏形态,讨论了各参数对组合构件承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钢护筒壁厚增大对组合构件承载性能的提高是由材料本身及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产生,混凝土的脆性及变形受到抑制而使构件承载性能提高。(2)偏心率增大,组合构件极限承载能力减小,各材料弹性阶段占百分比越低,柱顶侧向和顶面混凝土受拉开裂程度越大,钢护筒的环向应变分布越不均衡。并在偏心率为0.25至0.5期间,存在一界限破坏值,使得受压混凝土压碎时,受拉钢筋刚好屈服,可为实际工程做出一定参考。3、为验证及深化对课题的研究,在室内模型试验基础上,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模型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定义材料本构模型及截面特性、施加载荷和边界条件、结果后处理等,并对数据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按照扩展钢护筒及偏心率参数增设了13根模型柱进行模拟。模拟发现:(1)在理想状态下,仅增大组合构件钢护筒壁厚,构件的极限承载性能总体呈线性增长。(2)偏心率增大,组合构件由柱顶至柱底应变传递更深,极限承载能力时受拉面积随偏心率增大而越大。偏心率由0.45至0,单向偏心受压构件的承载性能提高的一阶导数增大。而偏心率由0.45至0.7,单向偏心受压构件的承载性能减小的一阶导数增大。
【学位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U656.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钢护筒与钢筋混凝土组合构件研究现状
    1.3 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研究现状
        1.3.1 钢管混凝土轴压承载性能研究
        1.3.2 钢管混凝土偏压承载性能研究
        1.3.3 钢管混凝土柱偏心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
    1.4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薄壁钢护筒-钢筋混凝土单向偏心受压承载性能模型试验设计
    2.1 试验目的
    2.2 试验规划
        2.2.1 试验设计原理:水工结构模型试验相似准则
        2.2.2 模型柱概述
        2.2.3 加载方案及测点布置
        2.2.4 材料性能试验
        2.2.5 试件制作
第三章 薄壁钢护筒-钢筋混凝土单向偏心受压承载性能模型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引言
    3.2 试验准备及构建组设置
        3.2.1 模型柱吊运安装
        3.2.2 百分表及贴片连线
        3.2.3 偏心距调整
        3.2.4 试验安全准备
        3.2.5 构件组设置
        3.2.6 试验预加载
    3.3 试验现象与数据分析
        3.3.1 模型柱试验过程和数据分析
    3.4 极限承载能力及其承载机理分析
        3.4.1 钢护筒壁厚对极限承载能力影响的定量分析
        3.4.2 单向偏心受压偏心率大小对极限承载能力影响的定量分析
        3.4.3 各试件极限能力值与弯矩分析
    3.5 内部破坏形态及数据分析
        3.5.1 柱顶以下1/4处核心混凝土破坏形态
        3.5.2 跨中截面混凝土竖向应变分布
    3.6 破坏过程分析
        3.6.1 各模型柱试件破坏过程
    3.7 荷载水平-钢护筒跨中环向应变关系曲线
    3.8 单向偏心荷载下的侧向挠度曲线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薄壁钢护筒-钢筋混凝土单向偏心受压承载性能有限元研究
    4.1 概述
    4.2 abaqus有限元分析模型
        4.2.1 构件基本信息
        4.2.2 材料的本构类型
        4.2.3 单元选取及界面模拟
        4.2.4 边界条件及加载方式
    4.3 计算结果分析
        4.3.1 模型验证
        4.3.2 单向偏心受压构件有限元分析
        4.3.3 薄壁钢护筒-钢筋混凝土组合构件单向偏心受压承载性能影响
        4.3.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5.3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著及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仁华;;大直径含锁扣钢护筒海上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J];价值工程;2019年25期

2 唐红敏;柴伟;赵顺;李红宇;李威;;清西大桥超长大直径钢护筒跟进质量控制技术[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8年12期

3 庹大美;;海上大直径钢护筒整根沉放技术[J];珠江水运;2018年12期

4 陈成;杜松;;黄河大流速不通航水域钢护筒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8年S1期

5 谭大勇;;浅谈振动锤插打大直径钢护筒的施工及应用[J];价值工程;2017年08期

6 哈守才;;高原地区桥梁工程桩基钢护筒防腐措施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7年03期

7 冯忠居;陈慧芸;袁枫斌;李孝雄;王富春;李哲;孙平宽;吴敬武;王蒙蒙;冯凯;;海洋环境钢护筒的应用现状分析[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7年05期

8 彭文渊;罗进洲;;砂层地质条件下大直径钢护筒定位下沉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17年12期

9 陈冰;;大直径环氧涂层钢护筒现场对接焊缝质量保证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年27期

10 张大宝;;富水区段围护桩采用钢护筒跟进成孔技术[J];门窗;201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建国;考虑滑移损伤效应的大尺度钢护筒—钢筋混凝土组合构件工作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8年

2 李坚平;框架码头大直径钢护筒嵌岩桩基工作性状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越;薄壁钢护筒—钢筋混凝土组合构件单向偏心受压承载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8年

2 毕金华;钢护筒与钢筋混凝土柱协同受力机理及其设计优化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8年

3 徐胜祥;钢护筒无损回收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4 孙平宽;海洋环境桥梁桩基钢护筒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5 夏熙;大水位差码头钢护筒与钢筋混凝土桩的水平受力特性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6 李鹏飞;基于大比尺模型试验的钢护筒嵌岩桩承载特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7 朱鹏斌;复杂地质条件下钢护筒嵌岩桩横向承载性状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8 彭炳力;钢护筒嵌岩桩框架码头桩柱与联系撑节点受力特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9 刘艳;大直径钢护筒嵌岩桩力学行为分析与工程应用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10 李达;内河大水位差钢护筒嵌岩灌注桩架空直立式码头结构动力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527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8527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e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