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路路基路面病害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9 22:48
黄土地区修筑公路,由于黄土的特殊性和湿陷性,导致公路工程后期运营阶段病害不断。养护单位没有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很多处理路基病害方法不当,往往出现病害部位年年复发,最后导致大修。本文以该项目二级公路(某二级公路)维修完善过程中针对路基病害调查与维修及公路水毁发生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重点调查了路基、路面及排水完善情况现状,分析了水毁原因及历年处置情况,提出可行的处理方案并进行方案优缺点分析比选,结合目前运营情况,确定了较为合理的处理方案。对黄土地区公路病害处理提出养护可借鉴措施。论文主要内容概括如下:(1)本文分析某二级公路所经地区黄土特性、地质及水文状况,结合目前已经养护运营5年,并对全线路基、路面做全面检测,通过检测结果对路线整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价。根据检测数据,重点针对病害严重段落展开大量人工现场调查,结合调查情况分析原因,并对原设计进行分析,最终提出合理可行对路面维修方案。(2)通过调查某二级公路全线路基、防排水等病害,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论证,主要病害为路基不均匀沉陷及防排水人为破坏、堵塞,部分浆砌片石构造物由于使用时间长导致开裂、脱落,针对该原因提出了针对性处理措施。(3)通过检测、现场调查,针对全线病害最严重段落展开调查分析,查找病害产生原因及对路基稳定及行车影响,得出黄土地区公路病害水毁影响最为严重,并结合实际,提出维修方案,并对方案可行性计算验证。针对本项目处治黄土地区公路典型病害通病,为同类公路病害提供可参考处理方法。(4)对全线水毁情况进行调查,并针对病害现场调查原因,发现大部分水毁段落病害历年反复发生,需彻底解决排水问题,水毁均由排水不良引起。针对水毁处治,经讨论采用灰土填筑封水效果最好,根据现场处理情况,换填深度满足后期行车及雨水下渗要求需达到3-5米,大多数水毁基底均含水量偏高,需要翻晒或挤石处理。(5)根据某二级公路全线路基、路面调查分析及处理,得出养护性建议,提出以往设计存在不足,对以后设计提出建议性意见。
【学位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U418
【部分图文】:
本项目路面坑槽、松散情况、裂缝大小等破损状况,采全线路面进行检测,并计算汇总 PCI 结果如表 2.1 及图表 2.1 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优 良 中 次 量m)比例(%)数量(km)比例(%)数量(km)比例(%)数量(km)比例(%)00 43.21 43.00 53.09 3.00 3.70 0 0 00 23.46 53.00 65.43 9.00 11.11 0 0 00 33.33 96.00 59.26 12.00 7.41 0 0
满足养护要求单元数为 158 个,比例为 9875%。其中要求单元数为 79 个,比例为 98.75%;下行检测 80 个个,比例为 98.75%。表 2.2 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1)优 良 中 次 量m)比例(%)数量(km)比例(%)数量(km)比例(%)数量(km)比例(%)7 82.72 13 16.05 1 1.23 0 0 3 77.78 18 22.22 0 0 0 0 0 80.25 31 19.14 1 0.61 0 0
上行行车道81 67 82.72 13 16.05 1 1.23 0 0 0 0下行行车道81 63 77.78 18 22.22 0 0 0 0 0 0全车道162 130 80.25 31 19.14 1 0.61 0 0 0 0图 2.2 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等级比例(全车道)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61575
【学位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U418
【部分图文】:
本项目路面坑槽、松散情况、裂缝大小等破损状况,采全线路面进行检测,并计算汇总 PCI 结果如表 2.1 及图表 2.1 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优 良 中 次 量m)比例(%)数量(km)比例(%)数量(km)比例(%)数量(km)比例(%)00 43.21 43.00 53.09 3.00 3.70 0 0 00 23.46 53.00 65.43 9.00 11.11 0 0 00 33.33 96.00 59.26 12.00 7.41 0 0
满足养护要求单元数为 158 个,比例为 9875%。其中要求单元数为 79 个,比例为 98.75%;下行检测 80 个个,比例为 98.75%。表 2.2 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1)优 良 中 次 量m)比例(%)数量(km)比例(%)数量(km)比例(%)数量(km)比例(%)7 82.72 13 16.05 1 1.23 0 0 3 77.78 18 22.22 0 0 0 0 0 80.25 31 19.14 1 0.61 0 0
上行行车道81 67 82.72 13 16.05 1 1.23 0 0 0 0下行行车道81 63 77.78 18 22.22 0 0 0 0 0 0全车道162 130 80.25 31 19.14 1 0.61 0 0 0 0图 2.2 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等级比例(全车道)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胡志平;丁亮进;王宏旭;周涛;余海见;;干湿循环下石灰黄土垫层透水性和强度变化试验[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2 杨玉生;李靖;赵世麒;;黄土填方路基病害原因分析与防治[J];路基工程;2006年05期
3 黄雪峰;陈正汉;哈双;薛塞光;孙树勋;徐毅明;金学菊;朱元青;;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湿陷变形特征的大型现场浸水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4 伍石生,贺海萍;陕西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形成原因及对策[J];公路交通技术;2005年01期
5 万德臣,郭勇;用强夯处理湿陷黄土地基的技术研究与实践[J];华东公路;2001年04期
6 李大忠;强夯处理后湿陷性黄土的承载力计算方法[J];土工基础;2000年04期
7 韩庆祝;冲击压实技术在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中的应用[J];路基工程;2000年05期
8 贾茂林;对压实黄土湿陷问题的试验研究[J];山西建筑;2000年01期
9 赵景波,陈云;黄土的孔隙与湿陷性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1994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嘉辉;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张石高速公路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李彦武;黄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01年
3 李家春;黄土山区高等级公路排水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28615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861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