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无线自组织网络信道访问控制技术研究
【学位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TN929.5;U49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VANETs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相关项目及标准研究现状
1.2.2 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时隙可变的多信道协调MAC协议
2.1 引言
2.2 相关工作
2.3 时隙可变的多信道协调MAC协议
2.3.1 可变CCH时隙和SCH时隙策略
2.3.2 SCH预约接入机制
2.3.3 无竞争的顺序ACK回复策略
2.4 最优CCH和SCH时隙长度理论分析
2.5 结果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优先级动态p坚持自适应优化算法
3.1 引言
3.2 相关工作
3.3 多优先级动态p坚持自适应优化算法
3.4 模型分析
3.4.1 多优先级Markov链模型
3.4.2 不同优先级报文发送概率的最优比值
3.4.3 CCH信道最大系统吞吐量及延迟分析
3.5 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车队的VANETS网络连通性研究
4.1 引言
4.2 相关工作
4.3 基于车队的VANET模型
4.4 基于车队的VANETs网络连通性分析
4.4.1 单车道V2V网络连通性分析
4.4.2 单车道V2I网络连通性分析
4.4.3 双车道V2V网络连通性分析
4.4.4 双车道V2I网络连通性分析
4.5 结果分析
4.5.1 单车道V2V网络连通性结果分析
4.5.2 单车道V2I网络连通性结果分析
4.5.3 双车道V2V网络连通性结果分析
4.5.4 双车道V2I网络连通性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车队的连通性感知MAC协议研究
5.1 引言
5.2 相关工作
5.3 基于车队的连通性感知MAC协议
5.3.1 基于满意度的多优先级区分策略
5.3.2 基于车队的多信道协调MAC接入机制
5.4 理论分析
5.4.1 基于满意度的优先级区分策略理论分析
5.4.2 多优先级的Markov链模型及可变时隙分析
5.5 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戚宇林;李博辉;刘超;;无线自组织网络在配电网接地故障监控中的应用[J];通信技术;2008年06期
2 杜君;李伟华;;面向多跳无线自组织网络的安全信任模型[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年05期
3 谢丽英;;基于超宽带无线自组织网络的协作定位算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年01期
4 陈庚晓;;面向工业应用的无线自组织网络[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30期
5 钟晓峰,王有政,梅顺良,王京;基于时分系统的无线自组织网络同步算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6 但学峰;胡剑;;无线自组织网络的结构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12年04期
7 耿雄飞;李东升;窦路;;大型专业船舶无线自组织通信网络容错技术研究[J];中国水运;2014年06期
8 刘军;许德健;;无线自组织网络在公安应急通信中的应用[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9 付文博;李峰;曹盛;;配电网故障定位中通信系统协议设置[J];电子科技;2012年11期
10 陆莎;;认知无线Ad hoc网络的跨层服务质量体系[J];电力系统通信;2012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曦;无线自组织网络中的可靠服务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2 刘丁;资源受限的无线自组织网络路由算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邵彩幸;车用无线自组织网络信道访问控制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桂丽;认知无线自组织网络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5 孙玉星;无线自组织网络信任系统若干问题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孟坤;无线自组织网络保护路由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2年
7 黄超;无线自组织网络路由与低功耗节点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8 李昕;无线自组织网络中的路由与广播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9 王睿;认知及协作无线自组织网络中的资源管理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10 马明辉;无线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晨泉;基于保护区域的无线自组织网络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卢国潇;无线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测试平台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王海南;基于链路质量的无线自组织网络按需路由协议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齐勇;认知无线自组织网络拓扑控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尚涛;无线自组网能量有效的邻居发现机制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6 唐安律;无线自组织网络端到端传输协议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刘进;基于多簇泛洪的无线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杨欢;无线自组织网络环境下的安全通信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郑晓晨;无线自组织网络的安全认证算法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胡宇峰;无线自组织网络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660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866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