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文明的城镇停车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生态文明的城镇停车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的汽车数量不断增加,城镇停车已成为城镇综合交通系统的关键环节。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正式提出“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人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因此,完善城镇停车设施,优化城镇停车空间布局,建立一套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能够合理解决城镇停车问题、改善城镇交通状况、提高城镇活力的城镇停车综合对策刻不容缓。论文由七个部分组成,其中,绪论部分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范围界定、研究目的和意义、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第二章是关于生态文明与城镇停车的基础研究,针对国内外关于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停车问题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成果进行研究阐述,梳理出可以为论文的下一步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的经验;第三章对我国当前城镇停车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归纳出当前国内城镇停车的一系列问题,并作具体分析;第四章在生态文明的基础研究上,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案例以及当前城镇停车的现状,提出城镇停车规划设计的新原则,并对其进行具体阐述;第五章根据停车规划设计的新原则,提出了城镇停车的具体策略并进行具体论述;第六章针对停车规划设计的新原则,分析阐述了城镇停车的各类技术手段;第七章提出了论文的主要结论,总结出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并提出现阶段的展望。
【关键词】:城镇停车 生态文明 规划设计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91.7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16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研究范围界定12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12-14
- 1.3.1 研究目的12-13
- 1.3.2 研究意义13-14
- 1.4 研究内容14
- 1.5 研究方法14-15
- 1.6 研究框架15-16
- 第二章 关于生态文明与城镇停车的基础研究16-34
- 2.1 生态文明概述16-25
- 2.1.1 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的提出16-17
- 2.1.2 生态文明的定义17-18
- 2.1.3 特征与内涵18-19
- 2.1.4 国内外有关生态文明的研究19-21
- 2.1.5 实施路径21
- 2.1.6 与生态文明相关的几种理论研究21-23
- 2.1.7 生态文明与城市(镇)建设23-25
- 2.1.8 小结25
- 2.2 生态文明对城镇停车提出的要求25-27
- 2.3 国内外停车的相关研究与实践27-33
- 2.3.1 国外相关研究与实践27-29
- 2.3.2 国内相关研究与实践29-33
- 2.4 本章小结33-34
- 第三章 我国当前城镇停车问题研究34-40
- 3.1 单位面积停车设施利用率低34-35
- 3.2 停车用地布局不合理造成土地资源浪费35-36
- 3.3 停车方式粗放导致土地利用率低36-37
- 3.4 停车设施共享度低37
- 3.5 科技化、智能化水平低37-38
- 3.6 停车空间环境差,节能环保考虑少38-39
- 3.7 本章小结39-40
- 第四章 基于生态文明的城镇停车规划设计原则40-47
- 4.1 集约原则40-42
- 4.1.1 集约的内涵40
- 4.1.2 集约用地40-42
- 4.1.3 集约停车的原则42
- 4.2 智能原则42-44
- 4.2.1 智能的内涵42-43
- 4.2.2 智能化的内涵43
- 4.2.3 智能停车的原则43-44
- 4.3 绿色低碳原则44-45
- 4.3.1 绿色低碳的内涵44
- 4.3.2 与绿色低碳相关的概念44-45
- 4.3.3 绿色低碳停车的原则45
- 4.4 本章小结45-47
- 第五章 基于生态文明的城镇停车策略47-65
- 5.1 集约化的策略47-56
- 5.1.1 按需布局停车设施47-48
- 5.1.2 合理分配各类停车方式48-49
- 5.1.3 推进共享式停车模式49-51
- 5.1.4 发展机械化、立体化停车方式51-53
- 5.1.5 改进停车场库设计53-56
- 5.2 智能化的策略56-57
- 5.2.1 引入智能技术指导停车规划布局56
- 5.2.2 运用停车诱导提高停车效率56-57
- 5.3 绿色低碳化的策略57-64
- 5.3.1 提升停车空间的绿色与生态57-61
- 5.3.2 强化停车空间的低碳与节能61-64
- 5.4 本章小结64-65
- 第六章 基于生态文明的城镇停车技术手段分析65-84
- 6.1 集约化的技术手段65-70
- 6.1.1 立体化的自行式停车场库65-66
- 6.1.2 立体化的机械式停车场库66-70
- 6.2 智能化的技术手段70-78
- 6.2.1 停车需求预测技术70-73
- 6.2.2 停车设施选址布局模型73-77
- 6.2.3 停车诱导智能化系统77-78
- 6.3 绿色低碳化的技术手段78-82
- 6.3.1 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的低碳化技术78-79
- 6.3.2 绿色低碳节能技术与材料79-82
- 6.4 本章小结82-84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84-86
- 7.1 本文的主要结论84
- 7.2 主要创新点84
- 7.3 不足之处84
- 7.4 现阶段展望84-86
- 参考文献86-89
- 图表目录89-91
- 致谢91-92
- 作者简历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慧;论建设特色产业小区[J];小城镇建设;2002年10期
2 朱学文;浅谈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小城镇建设;2003年11期
3 陈先林;城镇化带给老百姓的是什么?[J];小城镇建设;2003年12期
4 陈光庭;小城镇“热”中的“冷”思考[J];小城镇建设;2005年02期
5 孟建民;江南地区小城镇物质形态初探[J];城市规划;1986年05期
6 陈维清;浅析小城镇特色的要素及塑造[J];小城镇建设;1999年12期
7 杨博;关于阜阳市小城镇建设问题的几点思考[J];安徽建筑;2000年04期
8 陈锡明;安徽省农村城镇化启动时期的战略选择[J];当代建设;2000年05期
9 范兆常;加快宁夏小城镇建设的思考[J];规划师;2000年03期
10 胡雪梅;小城镇建设要有新思路[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定芳;;贵州民族地区推进城镇化的实践与对策思考——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为例[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2 汤正仁;;推进贵州城镇化进程的几点思考[A];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平安;;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城镇化的现实选择[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22次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王昌雄;;城镇化与广西城镇化建设[A];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党的十六大经济理论与加快广西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5 张蒙;杨文利;;新时期小城镇建设的回顾与思考[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卢云辉;;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A];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论文选编(2005-2008)[C];2009年
7 黄跃新;;望城县城镇化发展的调查与研究[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8 肖万春;;推进“大县城、县辖市”城镇化壮大县域经济[A];生产力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5届年会暨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研讨会文集[C];2010年
9 陈扬;;贵州城镇化带动战略的经济思考[A];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波;;以黔中经济区城镇发展带动贵州城镇化进程[A];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诚克;特色是城镇的灵魂和名片[N];贵州日报;2007年
2 马跃然;贵州全力打造特色城镇品牌[N];西部时报;2007年
3 陈昱甫;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方向及思考[N];中华建筑报;2009年
4 湖北省荆州市委政策研究室 乔太平;别让城镇化“热”过了头[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5 本报评论员;走出一条贵州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N];贵州日报;2011年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 执笔人 汤正仁;推进贵州城镇化进程的几点思考[N];贵州日报;2011年
7 陈忠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有特色城镇现代化的建构路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记者 刘中山 高宇红;专家学者为我省小城镇建设出谋划策[N];黑龙江日报;2010年
9 驻马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张道军;加快农区城镇化进程的思考[N];驻马店日报;2011年
10 蒋晨飞 甘肃省人口委;在城镇化建设中促进人口均衡发展[N];中国人口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俊;武汉城市圈城镇化质量评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2 周景阳;城镇化发展的可持续性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王弓;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与城镇化的协调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4 王开荣;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集群协调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5 何磊;中国乡村—城镇转型的经济学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6 陶永勇;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7 卢海元;实物换保障:完善城镇化机制的政策选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刘永红;我国城镇化中的制度变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2年
9 陈利丹;二十一世纪广西城镇化论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高环;城镇化建设中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晓东;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和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增繁;当前小城镇建设与基层政府职能转变问题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石品;我国小城镇建设的体制性障碍及破解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4 白鹤松;黑龙江省小城镇建设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5 李刚;关于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小城镇建设的探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6 赵训清;湖北省小城镇建设的模式选择与政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7 张晓霞;鞍山市城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8 张艳丽;慢城理念在小城镇总体规划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9 熊平家;近十年戛洒特色小城镇空间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10 岳丹;河南省安阳县绿色小城镇建设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生态文明的城镇停车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05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90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