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统计学原理的沥青老化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5 20:22
伴随着公路的快速发展,沥青路面凭借自身的行车舒适性和优越性能,已经广泛的应用在中高等级公路和城市道路中,与此同时,沥青作为一种高分子材料,在沥青路面使用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老化,会导致坑槽、裂缝等一系列沥青路面病害,影响路面的耐久性。因此,开展沥青抗老化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对沥青老化的研究往往基于某个或者某几个沥青样本进行的,数据具有很大的片面性,缺乏对比分析和研究。本文基于统计学原理对18种典型沥青的基本性能、抗老化性能和组成结构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得出了沥青的抗老化性能与沥青来源(油源)之间的关系;采用化学计量学手段建立了沥青的基本性能、抗老化性能和组成结构之间的关联关系;同时,基于ATR-FTIR和指纹鉴别技术,建立了快速鉴别和评测沥青抗老化性能(油源归属)的方法。对18种沥青样本老化前后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60℃动力粘度、135℃布氏粘度、闪点等物理性能进行了表征,并计算得到了软化点增量、针入度比、延度比、粘度比、质量损失、针入度指数等指标,将这些指标与闪点作为沥青抗老化性能的评价指标。对18种沥青样本的抗老化性能进行了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线性判...
【文章来源】: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薄膜老化烘箱
图 2.2 碎石图示,前两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很大,显示出陡峭的连接线,这意味着前两解释做出了很大贡献。如表 2.6 所示,前两个主成分的特征值(λ)大提取两个主成分,其中提取的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 74.10%。这表包含有关沥青抗老化性能的大部分信息。表 2.7 主分量分析旋转分量载荷矩阵指标 PCA1PCA2闪点 -0.812 0.063针入度指数 0.310 0.816质量损失 0.929 -0.091延度比 10℃ -0.208 0.848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闪点表现出大的负负荷值,这意味着闪点越低,质量损失和动力粘度比的变化的抗老化性能越差。第二主成分 PCA2主要综合了针入度指数和延度比的信息为 27.16%,针入度指数和延度比在第二主成分中表现出较大的正负荷。结果针入度指数和延度比变化越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越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的水在沥青中扩散过程研究[J]. 魏定邦,李晓民,何孝万,王起才,李波. 建筑材料学报. 2019(01)
[2]不同老化状态下SBS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分析[J]. 董文龙,关维阳,黄卫东. 建筑材料学报. 2018(02)
[3]沥青组成结构对沥青表面能的影响研究[J]. 赵品晖,韩科超,时敬涛,毕飞,高东兴,张泽宇,杨子乔.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7(05)
[4]SBS改性沥青超热老化机理及疲劳特性[J]. 王民,李璐,梁乃兴,郝增恒.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7(04)
[5]老化沥青纳米尺度微观特性及其官能团性能[J]. 刘奔,沈菊男,石鹏程. 公路交通科技. 2016(02)
[6]基于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的苹果加工品质评价[J]. 公丽艳,孟宪军,刘乃侨,毕金峰. 农业工程学报. 2014(13)
[7]SBS改性沥青老化与再生机理的红外光谱[J]. 陈静云,邱隆亮.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5)
[8]基于FTIR的SBS改性沥青老化特性分析[J]. 赵永利,顾凡,黄晓明. 建筑材料学报. 2011(05)
[9]SBS改性沥青老化后的动态力学性能[J]. 陈华鑫,周燕,王秉纲.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10]SBS和SEBS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抗老化性能[J]. 钱春香,解建光,王鸿博.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6)
硕士论文
[1]道路沥青老化行为与机理研究[D]. 栗培龙.长安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18853
【文章来源】: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薄膜老化烘箱
图 2.2 碎石图示,前两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很大,显示出陡峭的连接线,这意味着前两解释做出了很大贡献。如表 2.6 所示,前两个主成分的特征值(λ)大提取两个主成分,其中提取的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 74.10%。这表包含有关沥青抗老化性能的大部分信息。表 2.7 主分量分析旋转分量载荷矩阵指标 PCA1PCA2闪点 -0.812 0.063针入度指数 0.310 0.816质量损失 0.929 -0.091延度比 10℃ -0.208 0.848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闪点表现出大的负负荷值,这意味着闪点越低,质量损失和动力粘度比的变化的抗老化性能越差。第二主成分 PCA2主要综合了针入度指数和延度比的信息为 27.16%,针入度指数和延度比在第二主成分中表现出较大的正负荷。结果针入度指数和延度比变化越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越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的水在沥青中扩散过程研究[J]. 魏定邦,李晓民,何孝万,王起才,李波. 建筑材料学报. 2019(01)
[2]不同老化状态下SBS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分析[J]. 董文龙,关维阳,黄卫东. 建筑材料学报. 2018(02)
[3]沥青组成结构对沥青表面能的影响研究[J]. 赵品晖,韩科超,时敬涛,毕飞,高东兴,张泽宇,杨子乔.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7(05)
[4]SBS改性沥青超热老化机理及疲劳特性[J]. 王民,李璐,梁乃兴,郝增恒.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7(04)
[5]老化沥青纳米尺度微观特性及其官能团性能[J]. 刘奔,沈菊男,石鹏程. 公路交通科技. 2016(02)
[6]基于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的苹果加工品质评价[J]. 公丽艳,孟宪军,刘乃侨,毕金峰. 农业工程学报. 2014(13)
[7]SBS改性沥青老化与再生机理的红外光谱[J]. 陈静云,邱隆亮.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5)
[8]基于FTIR的SBS改性沥青老化特性分析[J]. 赵永利,顾凡,黄晓明. 建筑材料学报. 2011(05)
[9]SBS改性沥青老化后的动态力学性能[J]. 陈华鑫,周燕,王秉纲.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10]SBS和SEBS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抗老化性能[J]. 钱春香,解建光,王鸿博.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6)
硕士论文
[1]道路沥青老化行为与机理研究[D]. 栗培龙.长安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188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918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