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混行状态下机动车停车对自行车交通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1 07:00

  本文关键词:混行状态下机动车停车对自行车交通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城市交通系统中,自行车是市民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近年来,随着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对居民的日常出行及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影响,政府大力提倡“低碳生活、绿色出行”。自行车是一种对环境友好型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受到政府及人民的重视和喜爱。然而,近年来的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机动车与自行车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日趋严重,机动车占用自行车道停车是机动车对自行车的主要干扰影响之一,这对提倡和推广市民使用自行车出行的政策带来负面影响。论文首先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总结现状研究的不足;其次,深入分析国内对城市道路中路内停车设置以及排列方式,自行车道的通行能力以及服务水平分级的相关规范;剖析城市道路中路内停车对自行车流的交通影响过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后得到自行车受路内停车干扰前后的交通流特性变化,建立基于十二类自行车骑行者个体属性特征的路内停车对自行车交通流的延误影响模型,利用实验数据对参数进行标定,并进行敏感性分析;最后,结合模型定量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国内外经验,提出改善措施与建议。文章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路内停车行为对自行车影响的作用机理分析:结合大量现场观察,将路内停车行为分为三种,分别是机动车驶入停车位、驶出停车位以及占用自行车道短时停靠,并分别对三种行为对自行车骑行者的干扰影响过程以及骑行者的反应行为进行分析,为下一步的实验数据调取工作做准备。(2)自行车交通流特性研究:分别对不受路内停车干扰和受路内停车干扰的两种类型路段进行实验数据调查,分析各路段的十二类骑行者分布比例、交通量时间特性分布、交通量负荷度、四种状态下的平均行驶速度、横向行驶位置分布以及车辆到达分布等特征,总结并对比受干扰前后的自行车交通流特征;(3)路内停车对自行车的交通延误影响模型:结合路内停车对自行车的影响过程,选取交通延误作为量化指标,模型结合各类骑行者的比例分布、运行特性、对不同路内停车行为的选择概率等因素,建立了延误影响模型并进行敏感性分析;(4)改善措施建议:从自行车道规划管理与路内停车规划管理两个方面,针对目前设有路内停车泊位路段的机非混行现状,以保证骑行者路权、使骑行者享有安全、舒适的骑行条件为目的,提出改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自行车道 路内停车 骑行者特征 延误模型 改善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9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1
  • 第1章 绪论11-21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11-12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8
  • 1.2.1 混行状态下机非相互影响的研究12-16
  • 1.2.2 路内停车对机非影响的研究16-17
  • 1.2.3 国内外研究存在的不足17-18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8-19
  • 1.4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19-21
  • 1.4.1 研究重点与难点19
  • 1.4.2 研究创新点19-21
  • 第2章 路内停车对自行车影响的作用机理21-35
  • 2.1 路内停车泊位与自行车道的相关设计规范21-24
  • 2.1.1 路内停车定义及其设置21
  • 2.1.2 路内停车泊位尺寸设计及排列形式21-22
  • 2.1.3 自行车道宽度的确定22-23
  • 2.1.4 自行车道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23-24
  • 2.1.5 自行车道内设置路内停车泊位现状24
  • 2.2 路内停车对自行车的影响过程24-28
  • 2.2.1 机动车静止停靠在停车位时的影响过程25-26
  • 2.2.2 机动车入库的影响26
  • 2.2.3 机动车出库的影响26-27
  • 2.2.4 机动车占道停靠的影响27-28
  • 2.3 交通延误与交通特性的统计分布28-33
  • 2.3.1 交通延误28
  • 2.3.2 交通特性的统计分布28-33
  • 2.4 小结33-35
  • 第3章 数据调查与自行车流特性分析35-57
  • 3.1 实验设计35-43
  • 3.1.1 调查内容35-37
  • 3.1.2 调查方法37-41
  • 3.1.3 调查路段选取41-42
  • 3.1.4 统计间隔42
  • 3.1.5 样本容量42-43
  • 3.2 实验数据的特性分析43-56
  • 3.2.1 自行车道高峰小时交通量及其负荷度43-44
  • 3.2.2 骑行者个体属性特征及其稳态下的平均骑行速度44-47
  • 3.2.3 全样本下自行车速度特性分析47-52
  • 3.2.4 横向行驶位置特性分布52-54
  • 3.2.5 自行车流到达分布特性54-55
  • 3.2.6 路内停车的平均影响时耗55
  • 3.2.7 骑行者选择概率分布55-56
  • 3.3 小结56-57
  • 第4章 路内停车对自行车的延误影响模型57-67
  • 4.1 模型前提假设57
  • 4.2 模型构建57-61
  • 4.2.1 影响自行车骑行者数量58
  • 4.2.2 平均每个骑行者受到的延误58-60
  • 4.2.3 模型汇总60-61
  • 4.3 模型参数标定61-63
  • 4.4 模型敏感性分析63-65
  • 4.4.1 自行车道宽度变化对延误的影响63
  • 4.4.2 十二类骑行者所占比例变化对延误的影响63-65
  • 4.4.3 路内停车行为次数变化对延误的影响65
  • 4.5 小结65-67
  • 第5章 改善措施与建议67-77
  • 5.1 从自行车道规划与管理角度的措施与建议67-71
  • 5.1.1 选择高效优质的自行车道形式67-70
  • 5.1.2 机动车违占自行车道的改善措施70-71
  • 5.2 从路内停车规划与管理角度的措施与建议71-75
  • 5.2.1 科学合理的设置路内停车位选址标准71-73
  • 5.2.2 优化路内停车收费73
  • 5.2.3 灵活设置路内停车位的使用时间73-74
  • 5.2.4 路内停车管理的新技术与新方法74
  • 5.2.5 路内停车影响的改善措施与建议74-75
  • 5.3 小结75-77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77-79
  • 6.1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成果77
  • 6.2 论文不足与展望77-79
  • 参考文献79-85
  • 致谢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晓云;驶上高速路的德国自行车[J];中国建设信息;2003年24期

2 李贞刚;;自行车时代应该重回中国[J];安全与健康;2006年10期

3 汤传稷;苏子川;;“自行车王国”与自行车道[J];安全与健康;2006年16期

4 谢一;;骑车为何“矮”人一等?[J];安全与健康;2006年24期

5 刘少才;;德国兴起自行车热[J];道路交通管理;2008年05期

6 韩慧敏;张宇;乔伟;;里昂公共自行车系统[J];城市交通;2009年04期

7 余勇;;自行车也疯狂[J];环境;2009年10期

8 戴菲;刘婕;胡剑双;;全国第一个设立免费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城市——武汉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研究[J];建设科技;2010年17期

9 ;自行车的故事[J];道路交通管理;2011年02期

10 王亚;;自行车的辉煌与无奈[J];道路交通管理;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翔;李娅;;无锡中心城公共自行车租赁点规划布局探索[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钟红梅;熊瑶;;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建设探讨——以株洲市公共自行车系统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2年

3 郑嘉盈;田珍绮;苏振维;邱显明;高锡钲;;东部自行车路网示范计划经验移转应用在西部地区之探讨[A];构建生态人文交通 促进经济跨越发展——第十九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11年

4 李康;;国内外城市公共自行车建设比较研究[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简海云;邓正芳;;基于湖滨城市特征的自行车专用道规划设计——以昆明环湖自行车专用道设计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2年

6 程文;王宇飞;;哈尔滨市自行车道路系统设计初探[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3年

7 陈学台;畲吉昌;赖仁宗;何承谕;陈诗韵;;台北市生活化自行车道[A];构建生态人文交通 促进经济跨越发展——第十九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11年

8 甘靖中;吴世江;;北京市延庆县自行车发展规划初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石晓凤;;集约型城市中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构想[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2年

10 张昱;王正;刘学敏;;对北京市建立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调研与思考[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下)[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津英;法国自行车“挤”上马路[N];发展导报;2005年

2 辛华;荷兰自行车管理[N];人民公安报;2002年

3 冯坚;荷兰自行车管理令人刮目相看[N];中国建设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牛建宏;自行车道:要保留而不是取消[N];中国建设报;2005年

5 邓海建;假如城市没有自行车[N];中国改革报;2007年

6 王纳 肖欢欢 鲍文娟 李天鸿 李少威 邱伟荣;自行车道正逐步回归珠三角[N];广东建设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易运文 通讯员  汤燕琴;城市该不该恢复自行车道[N];光明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李欣瑶;自行车:与城市渐行渐远[N];甘肃日报;2007年

9 记者 刘畅邋通讯员 崔嵩 徐升;深圳“第一路”首增自行车道[N];广州日报;2007年

10 撰文 本报记者 崔志强;别拿自行车不当回事儿[N];哈尔滨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在涛;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战略的若干关键问题[D];天津大学;2014年

2 梁肖;自行车微观行为动力学建模及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3 张华;低碳交通方式创新的消费者采纳行为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梁春岩;自行车交通流特性及其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景春光;平面交叉口机非冲突机理及其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国;城市公共自行车车辆调配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2 黄建德;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王东锋;公共产品视角下的广州公共自行车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秦孝敏;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布局及配置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谢宇;自行车高架快速路建设和轨道交通换乘的整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6 姜玲丽;基于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的北京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7 高瑞洁;基于网络形态分层框架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8 丁露;武汉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9 黄鑫;北京市通勤者公共自行车选择意向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10 何炜;城市老城区自行车道规划关键问题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混行状态下机动车停车对自行车交通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85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985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f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