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基于灰色理论和模糊评价的弓网系统载流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7 19:20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加大对铁路的电气化改造的投入,铁路事业发展迅猛,电气化铁路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中国高速铁路经过几十年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同时作为国家名片向外推出,因此保证高铁安全高效地运行变得尤为重要。受电系统是高铁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高铁的运行安全,同时也是制约高铁发展的关键技术,因此,科学研究受电系统的载流状态和载流质量,对高铁高效、安全的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从载流性能的角度研究弓网系统,通过试验机模拟高铁弓网的运行进行试验。针对载流性能实验结果,从速度、波动载荷和电流三个角度分析载流质量变化的原因,得出三种不同结论,速度使得摩擦力增大,同时弓网接触面产生磨屑堆积;波动载荷使得受电弓滑板受到撞击产生共振;电流使得载流性能变好,但是改变滑板磨损性能。针对载流质量的性能指标与影响因素层次图,构建评价矩阵,采用灰色模型的方法计算性能指标与影响因素间的关联度,并对传统灰色模型的不足加以改进。本文采用熵权法对各影响因素对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大小进行加权,同时利用动态分辨系数来减小K因子对关联度的影响。基于改进后的灰色关联模型,对实验结果算例进行关联度计算发现接触压... 

【文章来源】: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国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滑动电接触的基本理论
    2.1 概述
    2.2 接触电阻
    2.3 载流磨损
    2.4 滑动电接触热效应
    2.5 本章小结
3 实验设备及方案
    3.1 实验设备及器材介绍
    3.2 实验方案
    3.3 本章小结
4 不同条件下的弓网系统载流特性研究
    4.1 滑动速度对弓网系统载流特性的影响
    4.2 波动载荷对弓网系统载流特性的影响
    4.3 电流对弓网系统载流特性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改进灰色模型的弓网载流特性与影响因素的量化分析
    5.1 概述
    5.2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5.3 改进灰熵关联分析模型
    5.4 实例计算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滑动电接触载流性能的模糊综合评价
    6.1 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流程
    6.2 熵权法权重
    6.3 单因素隶属度模型
    6.4 构建模糊综合评价函数
    6.5 实例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Prediction of electrical contact endurance subject to micro-slip wear using friction energy dissipation approach[J]. Xiangjun JIANG,Fengqun PAN,Guoqiang SHAO,Jin HUANG,Jun HONG,Aicheng ZHOU.  Friction. 2019(06)
[2]基于响应面法的高速铁路接触网参数优化研究[J]. 张宗芳,刘文正,张坚,李鑫,徐旻.  铁道标准设计. 2019(09)
[3]有界Heyting代数的⊕运算与模糊LI理想[J]. 刘春辉.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8(24)
[4]波动压力载荷下弓网滑动电接触特性研究[J]. 陈忠华,孙国军,回立川,时光.  高压电器. 2018(12)
[5]波动载荷下弓网滑动接触电阻的数学模型研究[J]. 赵国强,张军,陈忠华,王福征,卢韦.  电工电能新技术. 2018(11)
[6]地铁独立轨回流技术应用研究[J]. 谢宗桀.  铁路技术创新. 2018(02)
[7]弓网滑动电接触摩擦力特性与建模研究[J]. 郭凤仪,陈明阳,陈忠华,时光,回立川.  电工技术学报. 2018(13)
[8]刚性悬挂接触线载流磨损特征分析[J]. 盛良,张文轩,汪海瑛,李向东,杨志鹏,刘春浩.  中国铁路. 2017(10)
[9]大电流对碳滑块/铜银合金接触线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J]. 付文明,武云龙,刘力,陈光雄.  润滑与密封. 2017(09)
[10]弓网载流效率及其对碳滑板磨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 武云龙,黄海,付文明,陈光雄.  表面技术. 2017(06)

硕士论文
[1]城市配电网运行水平和供电能力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 赵殿平.东北电力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0384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0384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6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