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MM的驾驶模式识别方法研究及应用
发布时间:2021-03-09 00:5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产业的日益发达,公路交通运输作为物流中一种高效的运输方式,呈现了空前的繁荣。然而,公路运输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安全问题、能源问题、环保问题。运输过程安全事故经常发生、油价不断攀升、尾气污染越来越严重,都给物流运输企业增加了巨大的压力,节能减排一直是运输企业的工作重点。为了提高汽车安全性和燃油经济性,各大汽车厂家投入巨大成本研发并推出了各种先进技术,至今,汽车技术已经高度发达,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投入巨额成本。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驾驶员的驾驶行为不仅对安全,也对汽车燃油消耗有重要的影响,统计资料显示,驾驶员人为因素诱发的交通事故高达80%以上,而驾驶习惯对燃油经济性的影响可达22%以上。因此,研究驾驶行为并推广安全节能的驾驶技术对改善交通环境、降低物流运输企业成本有重要的意义。研究驾驶行为的有效手段是对其建立模型,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比较缺乏易于指导驾驶的行为建模技术,并且比较少见通过建立模型研究驾驶行为与安全、节能的关系,大多停留在经验性描述。车联网技术的发展实现了轻易获取车辆行驶过程的各种参数及地理位置,大量驾驶过程的数据得以收集使得通过大数据技术来研...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速度对百公里油耗的影响
加速度对百公里油耗的影响(加速度=0.5m/s/s)
加速度对百公里油耗的影响(加速度=1m/s/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神经网络和贝叶斯滤波器的危险驾驶行为识别[J]. 彭金栓,詹盛,徐磊,邵毅明.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3(11)
[2]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驾驶行为预测方法研究[J]. 肖献强,任春燕,王其东. 中国机械工程. 2013(21)
[3]基于驾驶行为的驾驶倾向特征辨识[J]. 商强,谭德荣,张晓琳,董春迎.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4]驾驶行为险态辨识方法[J]. 马国忠,李燕,郭孜政,杨露. 公路交通科技. 2013(07)
[5]基于视觉特性的驾驶人换道意图识别[J]. 袁伟,付锐,郭应时,彭金栓,马勇. 中国公路学报. 2013(04)
[6]基于安全间距反馈控制的协同跟驰建模与仿真[J]. 刘有军,张海林,何莉. 公路交通科技. 2012(10)
[7]基于最优间距的车辆跟驰模型及其特性[J]. 杨达,蒲云,杨飞,祝俪菱.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2(05)
[8]基于神经网络的混合动力汽车驾驶意图识别方法"[J]. 王庆年,唐先智,王鹏宇,田丽媛,孙磊. 农业机械学报. 2012(08)
[9]基于VanetMobiSim/NS-2的车辆换道模型仿真[J]. 郑华荣,高嵩.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2(04)
[10]基于D-S理论和BP网络的驾驶行为识别技术研究[J]. 赵永,朱家诚,肖献强.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2(05)
博士论文
[1]面向安全预警的机动车驾驶意图识别方法研究[D]. 张良力.武汉理工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面向排放测算的Wiedemann和Fritzsche跟驰模型优化研究[D]. 耿中波.北京交通大学 2014
[2]基于模糊逻辑的驾驶员制动意图辨识方法研究[D]. 弓馨.吉林大学 2014
[3]驾驶员操纵意图辨识方法及应用研究[D]. 崔业杰.吉林大学 2013
[4]基于驾驶意图与动态环境的车辆纵向碰撞预警研究[D]. 吴浩然.武汉理工大学 2013
[5]绿色驾驶行为模型及关键技术研究[D]. 王震雨.大连海事大学 2012
[6]轻型商用汽车经济行驶模式研究[D]. 王谦.长安大学 2011
[7]轻型车辆下坡行驶工况下经济性驾驶模式研究[D]. 杨松攀.长安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71966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速度对百公里油耗的影响
加速度对百公里油耗的影响(加速度=0.5m/s/s)
加速度对百公里油耗的影响(加速度=1m/s/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神经网络和贝叶斯滤波器的危险驾驶行为识别[J]. 彭金栓,詹盛,徐磊,邵毅明.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3(11)
[2]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驾驶行为预测方法研究[J]. 肖献强,任春燕,王其东. 中国机械工程. 2013(21)
[3]基于驾驶行为的驾驶倾向特征辨识[J]. 商强,谭德荣,张晓琳,董春迎.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4]驾驶行为险态辨识方法[J]. 马国忠,李燕,郭孜政,杨露. 公路交通科技. 2013(07)
[5]基于视觉特性的驾驶人换道意图识别[J]. 袁伟,付锐,郭应时,彭金栓,马勇. 中国公路学报. 2013(04)
[6]基于安全间距反馈控制的协同跟驰建模与仿真[J]. 刘有军,张海林,何莉. 公路交通科技. 2012(10)
[7]基于最优间距的车辆跟驰模型及其特性[J]. 杨达,蒲云,杨飞,祝俪菱.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2(05)
[8]基于神经网络的混合动力汽车驾驶意图识别方法"[J]. 王庆年,唐先智,王鹏宇,田丽媛,孙磊. 农业机械学报. 2012(08)
[9]基于VanetMobiSim/NS-2的车辆换道模型仿真[J]. 郑华荣,高嵩.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2(04)
[10]基于D-S理论和BP网络的驾驶行为识别技术研究[J]. 赵永,朱家诚,肖献强.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2(05)
博士论文
[1]面向安全预警的机动车驾驶意图识别方法研究[D]. 张良力.武汉理工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面向排放测算的Wiedemann和Fritzsche跟驰模型优化研究[D]. 耿中波.北京交通大学 2014
[2]基于模糊逻辑的驾驶员制动意图辨识方法研究[D]. 弓馨.吉林大学 2014
[3]驾驶员操纵意图辨识方法及应用研究[D]. 崔业杰.吉林大学 2013
[4]基于驾驶意图与动态环境的车辆纵向碰撞预警研究[D]. 吴浩然.武汉理工大学 2013
[5]绿色驾驶行为模型及关键技术研究[D]. 王震雨.大连海事大学 2012
[6]轻型商用汽车经济行驶模式研究[D]. 王谦.长安大学 2011
[7]轻型车辆下坡行驶工况下经济性驾驶模式研究[D]. 杨松攀.长安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719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071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