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表面活性技术的沥青温拌剂性能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1 21:14
为了保证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传统的热拌沥青混合料拌合及施工温度通常在160℃以上,为了达到这一温度,加热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并且施工时会产生大量的烟气,影响环境及施工人员的健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沥青混合料温拌技术的研发,然而,由于技术垄断及成本等方面的问题,国内温拌剂的研发及应用技术还有待提高,对于其性能的评价方法还有待改进。基于上述问题,本文自主研发的沥青温拌剂,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对该种基于表面活性技术的沥青温拌剂的工作性能及节能效果进行了评价,主要工作如下:(1)分析了基于表面活性技术的沥青温拌剂降粘机理,设计了温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并对其各个环节的温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热拌沥青混合料,添加温拌剂可显著降低混合料的出料、初压和终压等各施工环节的温度。具体来说,温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各环节温度可降低4055℃。温拌普通沥青混合料各环节温度可降低3045℃。(2)测试了温拌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结果表明,添加温拌剂后,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有一定增长,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及疲劳性能...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温拌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3 温拌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
2 基于表面活性技术的沥青温拌剂性能研究
2.1 基于表面活性技术的沥青温拌剂降粘机理
2.2 基于表面活性的温拌技术主要发展历程
2.2.1 乳化沥青阶段
2.2.2 浓缩皂液阶段
2.2.3 专用温拌剂阶段
2.3 自主研发的温拌剂
2.3.1 温拌沥青胶结料PG分级
2.3.2 同类温拌剂的性能对比
2.4 本章小结
3 温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1 试验材料
3.2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3.2.1 矿料级配
3.2.2 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3.2.3 配合比设计检验
3.3 温拌沥青混合料压实温度
3.4 本章小结
4 温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评价
4.1 温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
4.1.1 高温性能
4.1.2 低温抗开裂性能
4.1.3 水稳定性
4.1.4 疲劳试验
4.2 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
4.2.1 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2.2 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WRAM)的压实性能
4.2.3 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WRAM)的路用性能
4.3 本章小结
5 温拌沥青路面试验路铺筑与观测
5.1 试验路概况
5.2 目标配合比
5.3 生产配合比设计
5.4 试验路铺筑
5.4.1 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5.4.2 温拌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5.4.3 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及碾压
5.5 温拌沥青混合料试验路的检测
5.6 本章小结
6 节能减排效果测试与经济效益分析
6.1 测试方案
6.2 室外废气排放量实测
6.3 实验室废气排放量实测
6.4 节能效果分析
6.4.1 理论计算
6.4.2 实测验证
6.5 经济效益分析
6.5.1 计算结果
6.5.2 实测结果
6.6 推广应用情况
6.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节能低排放型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应用[J]. 闫新勇.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18(05)
[2]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综述[J]. 刘大路. 四川水泥. 2017(08)
[3]温拌沥青混合料应用研究及节能减排效益分析[J]. 程一鸣. 中外公路. 2014(01)
[4]温拌沥青混合料在路面大修工程中的应用[J]. 魏祥武,姚佳良.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01)
[5]基于表面活性技术的温拌沥青混合料压实特性的研究[J]. 李鑫,宋晓燕,张卫忠. 公路. 2013(04)
[6]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J]. 冯万斌,周谦. 北方交通. 2012(11)
[7]温拌沥青混合料节能减排效果的测试与分析[J]. 秦永春,黄颂昌,徐剑,李峰. 公路交通科技. 2009(08)
[8]沥青温拌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J]. 黄文元,秦永春. 上海公路. 2008(03)
博士论文
[1]添加剂型温拌与再生温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及试验研究[D]. 吴超凡.湖南大学 2015
[2]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 刘建勋.长安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基于降温特性的低碳节能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D]. 高小晰.沈阳建筑大学 2015
[2]基于预拌—增强技术的环保型沥青混合料研发与应用[D]. 籍晓靖.长安大学 2013
[3]温拌沥青路面混合料压实特性研究[D]. 王志美.重庆交通大学 2011
[4]WMA沥青结合料降粘机理与技术性能研究[D]. 徐士翠.长安大学 2010
[5]温拌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D]. 吴学文.长安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77105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温拌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3 温拌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
2 基于表面活性技术的沥青温拌剂性能研究
2.1 基于表面活性技术的沥青温拌剂降粘机理
2.2 基于表面活性的温拌技术主要发展历程
2.2.1 乳化沥青阶段
2.2.2 浓缩皂液阶段
2.2.3 专用温拌剂阶段
2.3 自主研发的温拌剂
2.3.1 温拌沥青胶结料PG分级
2.3.2 同类温拌剂的性能对比
2.4 本章小结
3 温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1 试验材料
3.2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3.2.1 矿料级配
3.2.2 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3.2.3 配合比设计检验
3.3 温拌沥青混合料压实温度
3.4 本章小结
4 温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评价
4.1 温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
4.1.1 高温性能
4.1.2 低温抗开裂性能
4.1.3 水稳定性
4.1.4 疲劳试验
4.2 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
4.2.1 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2.2 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WRAM)的压实性能
4.2.3 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WRAM)的路用性能
4.3 本章小结
5 温拌沥青路面试验路铺筑与观测
5.1 试验路概况
5.2 目标配合比
5.3 生产配合比设计
5.4 试验路铺筑
5.4.1 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5.4.2 温拌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5.4.3 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及碾压
5.5 温拌沥青混合料试验路的检测
5.6 本章小结
6 节能减排效果测试与经济效益分析
6.1 测试方案
6.2 室外废气排放量实测
6.3 实验室废气排放量实测
6.4 节能效果分析
6.4.1 理论计算
6.4.2 实测验证
6.5 经济效益分析
6.5.1 计算结果
6.5.2 实测结果
6.6 推广应用情况
6.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节能低排放型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应用[J]. 闫新勇.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18(05)
[2]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综述[J]. 刘大路. 四川水泥. 2017(08)
[3]温拌沥青混合料应用研究及节能减排效益分析[J]. 程一鸣. 中外公路. 2014(01)
[4]温拌沥青混合料在路面大修工程中的应用[J]. 魏祥武,姚佳良.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01)
[5]基于表面活性技术的温拌沥青混合料压实特性的研究[J]. 李鑫,宋晓燕,张卫忠. 公路. 2013(04)
[6]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J]. 冯万斌,周谦. 北方交通. 2012(11)
[7]温拌沥青混合料节能减排效果的测试与分析[J]. 秦永春,黄颂昌,徐剑,李峰. 公路交通科技. 2009(08)
[8]沥青温拌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J]. 黄文元,秦永春. 上海公路. 2008(03)
博士论文
[1]添加剂型温拌与再生温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及试验研究[D]. 吴超凡.湖南大学 2015
[2]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 刘建勋.长安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基于降温特性的低碳节能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D]. 高小晰.沈阳建筑大学 2015
[2]基于预拌—增强技术的环保型沥青混合料研发与应用[D]. 籍晓靖.长安大学 2013
[3]温拌沥青路面混合料压实特性研究[D]. 王志美.重庆交通大学 2011
[4]WMA沥青结合料降粘机理与技术性能研究[D]. 徐士翠.长安大学 2010
[5]温拌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D]. 吴学文.长安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771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077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