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城市组团内路网交通流的不平衡性测度及组织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6 01:12

  本文关键词:城市组团内路网交通流的不平衡性测度及组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城市道路交通问题的日益突出,城市交通管理部门也一直在致力于城市交通的管理和组织。由于交通网络均衡理论的提出,城市路网交通流有了一种理想的运行状态。因为复杂的交通环境和交通形态,交通出行者进入到城市交通网络时受着多种因素的干扰,使得路网交通流的分布产生了不平衡。本文以提高城市路网运行效率为出发点,在城市交通网络均衡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影响城市组团内路网交通流不平衡的因素分析,描述了组团内路网交通流不平衡的特征,根据特征对城市组团内路网交通流的不平衡性测度进行了研究。并在根据交通流不平衡性测度提出了组团内路网交通流的组织方法。首先,对路网交通流不平衡的概念进行了阐述,指出了交通流不平衡的实质是路网中各等级、功能和作用道路之间交通承载与均衡(最优)配流结果偏差(离散程度)的不一致。根据定义对其产生的原因要素进行了分析,包括出行者的选择特性、具体的交通条件和随机因素。并根据组团内路网的形态、路网密度和组团内路网交通流的特性描述了组团内路网交通流不平衡的基本特征。然后,根据静态交通网络均衡配流结果和实际路网交通参数确定了路段交通流的平衡指数和偏差指数。在路网交通流不平衡概念的基础建立了关于同等级、功能相似路段和相邻不同等级路段的交通流不平衡性测度,以及城市组团内路网交通流不平衡性测度的表达形式,并对路网交通流不平衡性测度值的不同结果进行了分析。根据静态交通流不平衡性测度提出了组团内路网静态交通流的组织方法。最后,类比静态交通流不平衡性测度模型,也得到了组团内路网动态交通流不平衡性测度的模型和组织方法。根据动态交通网络均衡配流结果和实际路网交通参数确定了路段负荷的平衡指数和偏差指数。建立了关于同等级、功能相似路段和相邻不同等级路段的交通流不平衡性测度,以及城市组团内路网交通流不平衡性测度的表达形式。根据动态交通流不平衡性测度提出了组团内路网动态交通流的诱导方法,并建立了基于用户诱导的基础模型。
【关键词】:城市组团 交通流 均衡网络 交通分配 不平衡性 测度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9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1-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4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4-16
  • 1.5 论文结构16-18
  • 第二章 城市交通网络均衡分析18-29
  • 2.1 城市交通网络均衡的含义18-19
  • 2.1.1 Wardrop均衡原理18-19
  • 2.1.2 交通网络均衡模型分类19
  • 2.2 静态交通网络均衡分析19-23
  • 2.2.1 固定需求下的交通网络均衡19-21
  • 2.2.2 弹性需求下的交通网络均衡21-22
  • 2.2.3 随机交通网络均衡22-23
  • 2.3 动态交通网络最优分析23-28
  • 2.3.1 基于数学规划的动态交通网络最优24-25
  • 2.3.2 基于最优控制的动态交通网络最优25-27
  • 2.3.3 基于变分不等式的动态交通网络最优27
  • 2.3.4 基于计算机模拟的动态交通网络最优27-28
  • 2.4 本章小结28-29
  • 第三章 城市组团内路网交通流不平衡的概念及特征29-38
  • 3.1 城市组团的定义29
  • 3.2 路网交通流不平衡性测度的概念29-30
  • 3.3 组团内路网交通流不平衡的影响因素30-32
  • 3.3.1 出行者选择行为30-31
  • 3.3.2 交通条件31-32
  • 3.3.3 随机因素32
  • 3.4 组团内路网交通流不平衡状态的特征32-36
  • 3.4.1 组团内路网特性32-35
  • 3.4.2 组团内路网交通流特性35-36
  • 3.4.3 组团内路网交通流不平衡特征36
  • 3.5 本章小结36-38
  • 第四章 城市组团内路网静态交通流不平衡性测度及组织38-48
  • 4.1 静态交通网络配流结果形式38
  • 4.2 静态配流下的路段交通流平衡指数与偏差指数38-41
  • 4.2.1 路段流量平衡指数39-40
  • 4.2.2 路段流量偏差指数40-41
  • 4.3 同等级、功能相似路段交通流不平衡性测度41-42
  • 4.3.1 不平衡性测度计算方法41-42
  • 4.3.2 不平衡性测度结果分析42
  • 4.4 相邻不同等级路段交通流不平衡性测度42-43
  • 4.4.1 不平衡性测度计算方法42-43
  • 4.4.2 不平衡性测度结果分析43
  • 4.5 城市组团内路网交通流不平衡性测度43-44
  • 4.6 基于静态交通流不平衡性测度的组团内路网交通流组织44-47
  • 4.6.1 基于静态不平衡性测度的组团内路网交通流组织步骤44-46
  • 4.6.2 基于静态不平衡性测度的组团内路网交通流组织的应用原则46-47
  • 4.7 本章小结47-48
  • 第五章 城市组团内路网动态交通流不平衡性测度及组织48-61
  • 5.1 动态交通网络配流结果形式48-49
  • 5.2 动态配流下的路段负荷平衡指数与偏差指数49-52
  • 5.2.1 路段负荷平衡指数49-51
  • 5.2.2 路段负荷偏差指数51-52
  • 5.3 同等级、功能相似路段交通流不平衡性测度52-53
  • 5.3.1 不平衡性测度计算方法52-53
  • 5.3.2 不平衡性测度结果分析53
  • 5.4 相邻不同等级路段交通流不平衡性测度53-54
  • 5.4.1 不平衡性测度计算方法53-54
  • 5.4.2 不平衡性测度结果分析54
  • 5.5 城市组团内路网交通流不平衡性测度54-55
  • 5.6 基于动态交通流不平衡性测度的组团内路网交通流组织55-60
  • 5.6.1 区域诱导及应用55-57
  • 5.6.2 用户出行诱导及应用57-60
  • 5.7 本章小结60-61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61-64
  • 6.1 结论61-62
  • 6.2 论文的创新点62
  • 6.3 研究的不足62
  • 6.4 研究展望62-64
  • 致谢64-65
  • 参考文献65-68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建青;陈为宇;徐南荣;;路网交通流分配模型及其特性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1992年01期

2 姜桂艳;牛世峰;常安德;;基于检测数据的路网交通运行可靠性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年05期

3 杨云;乔晓青;肖邱瑞;;可持续发展与城市路网交通承载力关系探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4 胡启洲;孙煦;;基于多维联系数的城市路网交通拥堵态势监控模型[J];中国公路学报;2013年06期

5 任其亮;彭其渊;;大型建筑周围路网交通影响度的敏感性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6 史文欢;孔庆杰;刘允才;;基于出租车跟踪的市区路网交通状态估计方法[J];交通信息与安全;2009年05期

7 甄曦;李尧;王晓华;;天津市南淀风景区路网交通组织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年04期

8 黄大荣;宋军;李淑庆;向红艳;;网络化动态调控下城市路网交通拥堵控制技术综述[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3年05期

9 周商吾,李贵林;上海市快速高架道路网交通效益评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0年03期

10 魏丽英,田春林;路网交通流微观模拟建模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商吾;李贵林;;上海市快速高架道路网交通效益评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1999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9年

2 周商吾;李贵林;;上海市快速高架道路网交通效益评析[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3 庄斌;杨晓光;吴志周;;动态路网交通状态估计理论及其在ATMS中的应用[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蒋大治;缪玉玲;王炜;李峰;葛亮;;公路收费对路网交通流分配影响分析方法设计[A];中国公路学会公路规划分会2003年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记者 黄颖;细管理 小手术 微整形 全方位提升中小街道路网交通功能[N];成都日报;2013年

2 记者 刘树平;山水黔城着力为业主打造生活出行路网交通[N];经济信息时报;2008年

3 朱庆松;万里路网一线联[N];江苏经济报;2002年

4 ;加快构建冰城现代化路网交通格局[N];哈尔滨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姚士武;构建冰城现代化路网交通格局[N];中国建设报;2013年

6 殷磊;县黄路年底前全线通车[N];厦门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聚芬;基于实时数据的路网交通状态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2 祁宏生;考虑信号控制的路网交通流建模[D];吉林大学;2011年

3 代磊磊;路网交通事故动态分析及预警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任其亮;时空路网交通拥堵预测与疏导决策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玮;高速路网交通状态判别与预测的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6年

2 徐亚辉;城市组团内路网交通流的不平衡性测度及组织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3 董硕;基于实时数据的路网交通状态可靠性动态分析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朱超;城市路网交通状态判别及可视化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5 杜长飞;基于OD估计的路网交通检测器优化布设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6 石京杰;自由式路网交通拥堵预报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7 马艺芸;恐怖袭击对路网影响后果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8 万佳;基于云模型的路网交通拥堵状态判别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9 常德娥;基于GIS的市桥城区路网交通需求建模与预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10 刘倩婧;基于诱导信息的城市路网交通规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城市组团内路网交通流的不平衡性测度及组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96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096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2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