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集料化学成分特性对乳化沥青传质和破乳速度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9 18:05
  当前,国内大部分高等级公路均需要进行养护,面对日益繁重的道路养护与维修任务,沥青混合料的就地热再生、温拌热再生技术在道路养护中得到了大量应用。与前两种道路养护技术相比,采用乳化沥青混合料进行道路养护具有更高的节能、环保效应。但目前乳化沥青混合料使用性能的不稳定影响到了该项技术的推广。在乳化沥青混合料中,乳化沥青是组成混合料的主要成分之一,其使用性能便直接影响到了乳化沥青混合料的使用。而目前研究发现,乳化沥青的使用性能与乳化沥青的破乳速度有很大关系。目前,国内外主要从乳化沥青本身的性质来研究乳化沥青混合料的破乳速度,对集料特性和集料化学成分特性与乳化沥青破乳速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且目前规范上仍采用主观经验法来判断乳化沥青的破乳速度。针对集料特性、集料化学成分特性与乳化沥青破乳速度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及乳化沥青破乳速度无法准确预估。本文以乳化沥青的传质吸附试验和乳化沥青胶浆的破乳速度试验来研究集料化学成分特性对乳化沥青传质和破乳速度的影响规律。(1)本文以STAC/SDBS乳化沥青的储存稳定性作为乳化沥青性能的考察指标。通过对STAC/SDBS乳化沥青制备工艺的考察,选择合适的乳化沥青制备... 

【文章来源】: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集料化学成分特性对乳化沥青传质和破乳速度的影响研究


室内制备的乳化沥青

流程图,乳化沥青,流程,沥青


重庆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0图2-1乳化沥青的制备流程图2-2德国HerbertRink胶体磨2.4.2沥青温度的考察在制备乳化沥青时,想要制得乳化效果和稳定性较好的乳化沥青需要沥青加热至适宜的温度,从而保证沥青有适宜的粘度和流动性。为了考察沥青温度对STAC乳化沥青和SDBS乳化沥青稳定性能的影响,本节对STAC乳化沥青(阳离子)设置4组温度,分别为120℃、125℃、130℃、135℃;考虑到阴离子型乳化沥青不易乳化,对SDBS乳化沥青(阴离子)设置四组温度分别为130℃、135℃、140℃、145℃。表2.1沥青温度对SDBS乳化沥青储存稳定性的影响沥青温度乳化剂含量(SDBS)油水比(SDBS皂液/沥青)皂液(SDBS)温度皂液(SDBS)pH值(调节剂:NaOH)稳定剂含量(聚乙烯醇)贮存稳定性(1d)贮存稳定性(5d)(℃)(%)(℃)(%)(%)(%)1303.25:555110.21.68.21353.25:555110.20.252.81403.25:555110.20.343.61453.25:555110.20.654.9

流程图,胶体,德国,乳化沥青


重庆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0图2-1乳化沥青的制备流程图2-2德国HerbertRink胶体磨2.4.2沥青温度的考察在制备乳化沥青时,想要制得乳化效果和稳定性较好的乳化沥青需要沥青加热至适宜的温度,从而保证沥青有适宜的粘度和流动性。为了考察沥青温度对STAC乳化沥青和SDBS乳化沥青稳定性能的影响,本节对STAC乳化沥青(阳离子)设置4组温度,分别为120℃、125℃、130℃、135℃;考虑到阴离子型乳化沥青不易乳化,对SDBS乳化沥青(阴离子)设置四组温度分别为130℃、135℃、140℃、145℃。表2.1沥青温度对SDBS乳化沥青储存稳定性的影响沥青温度乳化剂含量(SDBS)油水比(SDBS皂液/沥青)皂液(SDBS)温度皂液(SDBS)pH值(调节剂:NaOH)稳定剂含量(聚乙烯醇)贮存稳定性(1d)贮存稳定性(5d)(℃)(%)(℃)(%)(%)(%)1303.25:555110.21.68.21353.25:555110.20.252.81403.25:555110.20.343.61453.25:555110.20.654.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紫外光谱法评价乳化沥青破乳过程[J]. 孔令云,唐樊龙,徐燕,赵品晖,张玉贞.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2]影响毛细管上升法测矿粉接触角的外因及解决方法[J]. 孔令云,曹慧平,张玉贞.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7(09)
[3]基于龚帕斯模型的改性乳化沥青胶浆黏度与沥青破乳评价[J]. 张久鹏,朱红斌,裴建中,罗资军.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5(05)
[4]乳化剂和助剂对乳化沥青稳定性的影响研究[J]. 王志超,牛毓,李虎,朱玉龙.  广东化工. 2013(16)
[5]多相传质过程中的Marangoni效应[J]. 汪洋,陈杰,王智慧,杨超,毛在砂.  化工学报. 2013(01)
[6]乳化剂体系对乳化沥青储存稳定性影响研究[J]. 王红,王翠红,王子军.  石油沥青. 2008(04)
[7]稳定剂对改性乳化沥青贮存稳定性的影响研究[J]. 李明剑,蒋玮,郑涛,肖晶晶.  交通标准化. 2008(07)
[8]乳化沥青的形成机理及发展[J]. 郑云鹏,马晓谦,沙龙.  山西建筑. 2008(04)
[9]离心-电导联用法快速评价O/W乳状液稳定性[J]. 张福贵,赵剑曦,蒋家兴,万东华.  应用化学. 2007(08)
[10]乳化沥青及其乳化剂的发展与应用[J]. 王长安,吴育良,郭敏怡,陈鸣才.  广州化学. 2006(01)

博士论文
[1]乳化沥青体系形成与稳定的影响因素研究[D]. 赵品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3

硕士论文
[1]集料的物理特性对乳化沥青破乳速度影响研究[D]. 唐樊龙.重庆交通大学 2016
[2]集料酸碱性对乳化沥青破乳速度影响研究[D]. 徐燕.重庆交通大学 2015
[3]基于分子动力学的沥青与集料界面行为虚拟实验研究[D]. 徐霈.长安大学 2013
[4]强化采油用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吸附行为的研究[D]. 邵月华.山东大学 2008
[5]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 刘东杰.西北师范大学 2006
[6]沥青与集料界面粘附性研究[D]. 周卫峰.长安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1079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1079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d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