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公路危岩灾变机理及全寿命周期风险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16 19:01

  本文关键词:公路危岩灾变机理及全寿命周期风险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气候多变,山区峡谷众多。近年来,高等级公路不断的向山区延伸,公路沿线危岩崩塌灾害频发,严重影响公路交通安全。大部分研究仍然是以地质上的危岩研究为主,结合公路因子的危岩研究较少。如何结合公路因子准确分析、评价和预测公路危岩灾变机理及全寿命周期风险分析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结合国内外对危岩及灾变控制技术研究现状,主要分析研究公路危岩灾变机理、稳定性、风险评价等方面内容,为公路危岩分析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分析体系:机理——稳定性——风险评价。其主要包括以下研究成果:(1)将公路危岩灾变机理概括为地质构造作用、地层岩性作用、地形地貌作用、地下水及降雨、风化作用、卸荷作用、人类工程活动、公路因子。(2)构建了包括岩组类型、相对高度、发育的规模、崩塌历史、裂隙水发育程度、刹车识别系数、平均交通风险作为公路危岩全寿命周期风险分析评价指标体系。(3)基于7方面的评价指标建立起模糊判断法和单层次分析法判断模型,并结合我国公路实际将公路危岩风险划分为4个级别。(4)对渝黔高速公路沿线危岩进行全寿命周期风险分析,分析结果和实际情况较为吻合。
【关键词】:公路危岩 破坏模式 稳定性分析 模糊综合评判法 风险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18.5;U412.2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6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8
  • 1.2 研究现状8-14
  • 1.2.1 破坏模式及分类8-10
  • 1.2.2 稳定性分析研究10-13
  • 1.2.3 风险分析研究13-14
  • 1.3 目前研究的不足14-15
  • 1.4 研究主要内容15-16
  • 第二章 公路危岩灾变机理16-25
  • 2.1 概述16
  • 2.2 危岩分类16
  • 2.3 危岩发育的内因16-19
  • 2.3.1 地质构造作用的影响16-18
  • 2.3.2 地层岩性条件的影响18-19
  • 2.3.3 地形地貌的影响19
  • 2.4 危岩发育的外因19-24
  • 2.4.1 地下水及降雨的影响19-20
  • 2.4.2 风化作用的影响20-21
  • 2.4.3 卸荷作用21
  • 2.4.4 人类工程活动21-22
  • 2.4.5 公路因子作用22-23
  • 2.4.6 地震和其他震动23-24
  • 2.5 本章小结24-25
  • 第三章 公路危岩稳定性分析25-32
  • 3.1 概述25
  • 3.2 危岩稳定性评价方法25-30
  • 3.2.1 静力解析法25-29
  • 3.2.3 可靠度法29
  • 3.2.4 数值模拟计算29-30
  • 3.3 基于失稳模式稳定性判断标准30-31
  • 3.4 本章小结31-32
  • 第四章 公路危岩全寿命周期风险分析32-48
  • 4.1 概述32
  • 4.2 公路危岩风险分析方法32-42
  • 4.2.1 模糊综合评判法体系32-36
  • 4.2.2 公路危岩风险评价指标选取36-38
  • 4.2.3 模糊综合评判法体系建立38-42
  • 4.3 全寿命周期风险分析42-47
  • 4.4 本章小结47-48
  • 第五章 工程实例演示48-56
  • 5.1 渝黔高速RK1058+500~RK1058+650 段概况48-50
  • 5.1.1 气象与水文地质条件48-49
  • 5.1.2 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49-50
  • 5.1.3 危岩体发育规模与崩塌历史50
  • 5.2 危岩体灾变机理与稳定性计算50-54
  • 5.3 指标等级选取与风险性分级计算54-56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56-58
  • 6.1 结论56
  • 6.2 展望56-58
  • 致谢58-59
  • 参考文献59-62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林峰;陈洪凯;;危岩链式规律的力学演绎[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关晶晶;周健;;试论危岩稳定性评价与防治[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06期

3 李军;;汉中市南郑县某危岩体研究与治理[J];鸡西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4 蒋向荣;;桂林某小区后山危岩发育特征及应急治理对策[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3年04期

5 姚一江;危岩崩塌的形成条件、类型及防治原则[J];铁道建筑;1989年10期

6 夏元友,朱瑞赓;黄石市板岩山危岩体防治方案决策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04期

7 陈洪凯,王蓉,唐红梅;危岩研究现状及趋势综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陈洪凯,唐红梅,刘光华,胡明,吴四飞;危岩支撑及支撑-锚固联合计算方法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4年03期

9 刘洋,赵明阶,许锡宾;危岩垮塌周期预测的一种方法[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陈洪凯,唐红梅;长江三峡水库区危岩分类及宏观判据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伏伟;郭福生;姜勇彪;胡中华;;山地风景区景观危岩灾害研究[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丁访强;杨根兰;贺太红;吕庆;;四川省南江县石坝子危岩带破坏模式及成因分析[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卫华;黄润秋;裴向军;;高陡边坡危岩体发育特征研究[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洪凯;唐红梅;;三峡库区危岩发育规律研究[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温小刚;;岩石劈裂机在危岩体应急治理中的应用[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林峰;陈洪凯;唐红梅;唐芬;;地震作用下坠落式危岩稳定性分析[A];《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vol.9 No.5[C];2013年

7 康宏达;殷跃平;张颖;费宇明;;四川窦团山危岩体变形破坏过程计算机模拟[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8 项凡;;贵州某危岩体成因分析及稳定性评价[A];2013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9 殷跃平;康宏达;张颖;;三峡链子崖“五万方”危岩体防治工程设计[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10 安三虔;王立川;史功荣;;秭归县聚集坊崩塌危岩体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A];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虎;龚滩危岩体没有发生新位移[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2 娄方进;为了2000多群众的安危[N];贵州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范宏喜;科学监控三峡危岩[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4 特约记者 白文起 赵海燕 本报记者 刘兰宁 通讯员 雷婕;长江航运的安全卫士[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陈蕊;南京地矿专家灾区排险记[N];江苏经济报;2008年

6 记者 刘维;三峡望霞危岩崩塌有惊无险[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7 刘兰宁 白文起;打开洪崖洞的“金钥匙”在哪里[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8 记者 黎晓艳 实习生 王璐 肖荷君 通讯员 贺茂平 周云松;根治板岩山危岩排定时间表[N];黄石日报;2009年

9 通讯员 杨云龙 特约记者 金红;撑起安全防护网[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10 记者 袁浪;纳雍危岩崩塌原因查明[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永才;云台山景区危岩体、边坡风险性评价及预警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2 刘卫华;高陡边坡危岩体稳定性、运动特征及防治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3 唐红梅;群发性崩塌灾害形成机制与减灾技术[D];重庆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良良;高危岩体表面线状特征提取及形变分析[D];长安大学;2015年

2 李硕;西宁林家崖危岩体变形破坏及运动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3 孙彩婷;三峡库区危岩稳定性计算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4 刘伟鹏;成贵铁路危岩体三维激光测量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5 杨洪静;杉树垭磷矿区危岩体失稳破坏模式判断和稳定性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6 杨乐;危岩崩塌影响范围相似材料模拟研究[D];贵州大学;2016年

7 姚国专;不同稳固状态下坠落式危岩振动特性研究[D];贵州大学;2016年

8 苏航;武隆县某大型危岩无线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重庆大学;2016年

9 陈友生;鲁甸“8.3”地震红石岩堰塞湖治理工程危岩体特征与防治措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10 董平;灰岩地区类砌体结构型危岩座溃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公路危岩灾变机理及全寿命周期风险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14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114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3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