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丽攀高速公路华坪隧道昔格达围岩工程地质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8 15:45
  华坪荣将隧道是丽攀高速公路中重要的一段,昔格达地层岩土水敏度高,施工中屡次遇到塌方问题。因此,昔格达地层岩土特性的研究至为重要,其将为攀西云南昔格达地区建设提供数据理论依据和范例,并关系到隧道工程的安全性及经济性。本文以丽攀高速华坪荣将隧道为例,通过地质调查,在分析大量的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对昔格达隧道围岩稳定性进行评价等级划分,并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不同开挖方式下的隧道开挖应力、应变特征,评价全断面法、台阶法、预留核心土法三种开挖方式对昔格达地层的适用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华坪隧道工程地质特征及昔格达围岩物理力学参数取值研究:采用野外调查与区域地质资料查阅的手段,阐明华坪隧道昔格达地层的分布特征,区域地质特征,针对华坪荣将隧道,结合现场施工,设计采样点10个(左右洞各5个)。在此基础上,采用大量的常规土工试验、岩土微观试验、研究不同土类型、应力、含水条件下的昔格达地层的工程力学特征,共计96组300余样;通过试验分析昔格达地层的地质特性,进一步提取合理的、可用于稳定性分析物理力学参数。(2)华坪隧道昔格达围岩稳定性评价分级标准及分级方法研究:依据试验数据提取华坪昔格达...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丽攀高速公路华坪隧道昔格达围岩工程地质特性研究


图1-2GDS动三轴试验仪??综上所述,以往对昔格达地层岩土体工程性质的研究多集中于边坡工程(边坡失??

示意图,隧道进口,地面高程,示意图


无覆,雨量少。据调和孔,右同属相??同地貌、地质单元。險道为分离式,左线全长792m,走向约127°,右线全长786米,??走向约127°,險道为穿越省道S303?(丽攀老公路)。入口山体坡度约48°,出口坡度??34°示意图见2-1。??

原状土,制样,扰动土,加水量


式中rrivv—制备试样所需要的加水量(g);??一试样所要求的含水率(%);??扰动土试样的制备釆用击实法。饱和样制备如下图3-4,饱和度未达到95%应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昔格达地层路堑边坡防护措施建议[J]. 文丽娜,白志勇.  西南公路. 2014(04)
[2]基于AHP-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矿井水害威胁程度研究[J]. 赵宝峰.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3(03)
[3]水玻璃改良昔格达土机理分析[J]. 虞跃,陈廷方.  路基工程. 2011(06)
[4]基于FLAC数值模拟技术的沿空留巷应力分析[J]. 马茂兵,杨东光,李炜.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1(06)
[5]基于ISM和AHP以及模糊评判的矿山安全管理能力分析与评价[J]. 张舒,史秀志,古德生,黄刚海.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8)
[6]模糊数学在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J]. 王艳霞.  岩土力学. 2010(09)
[7]基于AHP和模糊综合评判的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安全评价[J]. 凌红波,徐海量,乔木,史薇.  中国沙漠. 2010(04)
[8]隧道开挖中注浆效果的FLAC3D研究[J]. 李慎刚,赵文,王成,蔡晓丽.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9]攀钢钒钛钢铁新基地昔格达地层岩土工程特性研究[J]. 杨碧,范柱国,刘文连,许利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04)
[10]基于FLAC3D的基坑开挖与支护三维数值分析[J]. 丁勇春,王建华,徐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9(06)

博士论文
[1]昔格达地层、工程特性与用作高速公路路堤填料工艺研究[D]. 刘惠军.成都理工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桩锚支护深基坑监测数据分析及FLAC数值模拟[D]. 张春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
[2]西昌某边坡昔格达组地层蠕变试验及其边坡蠕变变形分析[D]. 吴焕恒.西南交通大学 2010
[3]基于模糊评判方法的铁路隧道施工风险评价研究[D]. 梁吉.浙江大学 2010
[4]西昌昔格达组的动力特性研究[D]. 王志强.昆明理工大学 2009
[5]昔格达岩层中灌注桩的轴向荷载传递特性研究[D]. 孙志峰.西南交通大学 2008
[6]昔格达岩层中灌注桩的横向承载特性研究[D]. 蔡先庆.西南交通大学 2006
[7]土工格栅加筋昔格达填料路堤离心模型试验研究[D]. 向科.西南交通大学 2005
[8]山区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研究[D]. 吴亚子.成都理工大学 2005
[9]昔格达岩层中灌注桩的轴向承载特性研究[D]. 赵春彦.西南交通大学 2005
[10]昔格达地层用作路堤填料研究[D]. 郑斌.西南交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258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1258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f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