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换乘车站大客流安全预警及应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0 14:17
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方便市民绿色出行,我国各大城市相继规划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换乘车站成为影响全路网运营效率的关键节点。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北京地铁运营线路的客流资料进行收集与调研,通过对节假日、工作日、周末和大型活动日的轨道交通车站客流量对比分析,确定了大客流车站,分析了不同时期大客流车站的客流特征。通过实际测量和录像相结合的方法,获取了某换乘车站的客流构成、行人步行速度、设施利用率及服务时间等数据,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车站客流基础数据库。本文基于客流基础数据库,针对车站服务设备设施的服务水平、影响乘客安全的风险影响范围,构建了包含乘客排队滞留度、通道通行能力、设施设备承载力、站台客流密度与站台容量换乘车站大客流预警关键指标,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车站客流评估模型,选取北京地铁某换乘车站为例进行了仿真模拟。结果表明,该车站早高峰存在4号线换乘2号线通道内客流密度过大、应急疏散时间较长等重大安全隐患。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车站换乘空间小、换乘通道楼梯通行能力有限和北站厅应急疏散能力不足。结合分级预警分析,构建四级车站大客流...
【文章来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北京市轨道交通路网数据统计对比图
髁鞫??实拖碌认窒蠓浅3<?U庑┳纯龅?出现,严重阻碍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效能的发挥,一旦换乘车站出现客流疏导不畅,连接的几条线路甚至整个路网都会受其影响。以本次研究的某地铁换乘车站为例,该站每日客流以换乘为主,换乘方式为通道换乘。通道设计的最大通过能力为8880人/小时,而实际早高峰时段(7:30-8:30)的平均4号线换2号线客流达14000人,比设计能力增加了58%,致使该换乘站早高峰时段有大量换乘乘客积压在4号线换乘2号线通道内。平峰两分钟左右可以走完的通道,高峰期竟需要近十分钟(如图1.3)。图1-2某换乘站早高峰4换2换乘通道内客流状况近几年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方面吸引了大量的乘客选择轨道交通出行方式,出行效率得到提升,同时也缓解了地面交通压力;另一方面,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急剧增加,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安全风险和隐患。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车站除了满足普通车站的功能外,还承担这整个路网的联通作用,因此换乘车站更应该满足以下两项基本需求:即需保证站内所有人员紧急情况下在可用的安全疏散时间内疏散至安全区域;在客流疏导过程中不会由于长时间的高密度人员滞留站台或通道,引发拥挤、踩踏等灾害性事件的发生。部分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设计的不合理,换乘空间容量不足、换乘距离过长、换
贾?4名乘客被踩死。2001年12月,上海地铁一号线一名女子在候车时被挤下站台,被列车压死。2008年3月4日,北京地铁5号线东单站换乘通道内设备故障引起恐慌过度拥挤而发生踩踏,10名乘客受伤。鉴于此,大客流的运动规律和应对措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投入到这方面的研究。1.2.1换乘车站大客流疏导措施现状1.2.1.1北京地铁——限流、通过不停车对地铁运营而言,为维护乘客的安全,保证交通顺畅,对客流量加以限制,是当前阶段的常规客运管理方式之一。“用时间换安全”,“牺牲局部保全局”。图1-3地铁龙泽站前限流通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灰色动态模型群在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中的应用研究[J]. 曹鸿飞,张铭,李平.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12(03)
[2]地铁车站大客流运营组织探讨[J]. 张伦,陈扶崑.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1(05)
[3]地铁车站大客流组织模式研究[J]. 杨琳. 科技信息. 2010(28)
[4]地铁车站瞬间大客流客运组织模式研究[J]. 符浩. 交通企业管理. 2010(06)
[5]从大客流运营角度谈地铁车站的建筑布置优化设计[J]. 葛世平.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0(04)
[6]北京复兴门地铁火灾时人员安全疏散研究[J]. 孔维伟,刘栋栋.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9(04)
[7]地铁车站应对大客流的组织措施[J]. 史小俊.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9(10)
[8]行人交通仿真模型与相关软件的对比分析[J]. 胡明伟,史其信.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09(04)
[9]地铁换乘站客流组织研究[J]. 康海燕,郑世枚,吴倩.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9(08)
[10]基于乘客感知的城市轨道交通通道服务水平划分[J]. 曹守华,袁振洲,张驰清,赵莉.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9(02)
硕士论文
[1]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大客流辨识与安全状态评估技术及系统[D]. 张霖.北京交通大学 2011
[2]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客流安全状态评价研究[D]. 黄洪超.北京交通大学 2011
[3]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乘客交通流状态分析与评价[D]. 马莉.北京交通大学 2009
[4]突发特大客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研究[D]. 王祎南.北京交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29787
【文章来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北京市轨道交通路网数据统计对比图
髁鞫??实拖碌认窒蠓浅3<?U庑┳纯龅?出现,严重阻碍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效能的发挥,一旦换乘车站出现客流疏导不畅,连接的几条线路甚至整个路网都会受其影响。以本次研究的某地铁换乘车站为例,该站每日客流以换乘为主,换乘方式为通道换乘。通道设计的最大通过能力为8880人/小时,而实际早高峰时段(7:30-8:30)的平均4号线换2号线客流达14000人,比设计能力增加了58%,致使该换乘站早高峰时段有大量换乘乘客积压在4号线换乘2号线通道内。平峰两分钟左右可以走完的通道,高峰期竟需要近十分钟(如图1.3)。图1-2某换乘站早高峰4换2换乘通道内客流状况近几年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方面吸引了大量的乘客选择轨道交通出行方式,出行效率得到提升,同时也缓解了地面交通压力;另一方面,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急剧增加,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安全风险和隐患。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车站除了满足普通车站的功能外,还承担这整个路网的联通作用,因此换乘车站更应该满足以下两项基本需求:即需保证站内所有人员紧急情况下在可用的安全疏散时间内疏散至安全区域;在客流疏导过程中不会由于长时间的高密度人员滞留站台或通道,引发拥挤、踩踏等灾害性事件的发生。部分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设计的不合理,换乘空间容量不足、换乘距离过长、换
贾?4名乘客被踩死。2001年12月,上海地铁一号线一名女子在候车时被挤下站台,被列车压死。2008年3月4日,北京地铁5号线东单站换乘通道内设备故障引起恐慌过度拥挤而发生踩踏,10名乘客受伤。鉴于此,大客流的运动规律和应对措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投入到这方面的研究。1.2.1换乘车站大客流疏导措施现状1.2.1.1北京地铁——限流、通过不停车对地铁运营而言,为维护乘客的安全,保证交通顺畅,对客流量加以限制,是当前阶段的常规客运管理方式之一。“用时间换安全”,“牺牲局部保全局”。图1-3地铁龙泽站前限流通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灰色动态模型群在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中的应用研究[J]. 曹鸿飞,张铭,李平.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12(03)
[2]地铁车站大客流运营组织探讨[J]. 张伦,陈扶崑.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1(05)
[3]地铁车站大客流组织模式研究[J]. 杨琳. 科技信息. 2010(28)
[4]地铁车站瞬间大客流客运组织模式研究[J]. 符浩. 交通企业管理. 2010(06)
[5]从大客流运营角度谈地铁车站的建筑布置优化设计[J]. 葛世平.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0(04)
[6]北京复兴门地铁火灾时人员安全疏散研究[J]. 孔维伟,刘栋栋.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9(04)
[7]地铁车站应对大客流的组织措施[J]. 史小俊.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9(10)
[8]行人交通仿真模型与相关软件的对比分析[J]. 胡明伟,史其信.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09(04)
[9]地铁换乘站客流组织研究[J]. 康海燕,郑世枚,吴倩.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9(08)
[10]基于乘客感知的城市轨道交通通道服务水平划分[J]. 曹守华,袁振洲,张驰清,赵莉.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9(02)
硕士论文
[1]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大客流辨识与安全状态评估技术及系统[D]. 张霖.北京交通大学 2011
[2]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客流安全状态评价研究[D]. 黄洪超.北京交通大学 2011
[3]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乘客交通流状态分析与评价[D]. 马莉.北京交通大学 2009
[4]突发特大客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研究[D]. 王祎南.北京交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297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129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