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导流栏杆对应急疏散的影响及其设置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1 10:41
在上下班高峰期,许多地铁车站为预防出现客流拥挤现象和其他事故的发生,在站内和站外设置了导流栏杆,来规范客流进站和出站路线,控制进站人员的速度。但是这些导流栏杆的存在改变了乘客原来的疏散路径,对应急疏散时间和效率存在潜在的影响,对导流栏杆的设置问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论文首先对应急疏散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简单介绍了现今常用的几种疏散模型;其次根据实地调研及测量情况,总结了地铁车站站内设置的导流栏杆的位置规律和结构参数,并结合实际观测的客流情况数据及疏散人员属性参数对疏散人员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使用Pathfinder软件建立了站厅层L型进站通道和站台层栏杆设置模拟探究模型,设计仿真实验方案,分别对L型进站通道“|”段通道、“—”段通道内以及岛式站台层的栏杆设置问题进行了模拟仿真及设置优化探究。探究结果表明:(1)L型进站通道的“|”段通道内,同一通道长度下,栏杆设置的改变,对疏散时间影响较大,且当“|”段通道长度小于80米时,基于疏散效率的最优栏杆长度设置,在走廊长度的70%-80%之间波动。(2)L型进站通道的“—”段通道内基于疏散效率的Y1
【文章来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应急疏散期刊文章数量年份曲线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图1.2国内应急疏散研究热点社会网络知识图谱前期,国内应急疏散研究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引进国外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参考我国的实际情况,采用疏散仿真的方式探究应急疏散的相关问题,并且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以在火灾事故下的应急疏散研究成果最多。1998年,温丽敏、陈全、陈宝智,以“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为依托,建立了群集疏散行为模型,设计了能对人群疏散进行预测的建筑防火人员疏散性状仿真系统——JFRSF[25]。2000年,张培红、陈宝智借助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结合人员疏散理论,对人员应急疏散问题进行了探究,建立了应急疏散随机服务系统的网络流模型,这一研究理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城市减灾工程及安全科学理论体系[26]。2007年,钟茂华、史聪灵等人通过模拟软件,对地铁深埋车站的人员疏散过程进行了模拟探究。同年,他们使用火灾模拟软件和人员疏散模拟软件,探究了高架车站站厅起火时的烟气扩散过程以及该场景下的人员疏散过程,并根据模拟结果,对地铁站的通道优化设计提出了较好的建议[27]。随着国内对应急疏散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国内部分学者发现疏散过程中个体的行为及心理特征也是影响疏散的重要因素。2009年,何理、钟茂华等人,选取某两个轨道交通车站内的乘客作为调查对象和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乘客在紧急事件下可能会出现的疏散行为及疏散心理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地铁乘客在应急疏散过程可能会表现的动作行为和心理特征[6]。2013年,穆娜娜、肖国清等,先对轨道交通车站在紧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3散出口不能少于两个。地铁车站的通道是乘客进入车站内部各个区域的必经通行设施,按照通道的陡坡程度,大致的可以分为水平通道和坡道,其中疏散人员在经过坡道时,相比水平通道,更容易有疲劳感和烦躁情绪。且经过对地铁站进行实地调研,地铁站站厅进站通道布局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即直通型进出站通道、L型进出站通道和T型进出站通道见图2.1。通道的长度一般设置在10米-100米之间。图2.1地铁站进出站通道结构图地铁车站楼扶梯是连接车站各层面的通行设施,实现乘客在各层面间的移动,相比楼梯,扶梯的速度更快,多数乘客愿意选择扶梯上下楼。且依照车站实地调研情况,发现多数车站的自动扶梯的有效宽度都是1米,楼梯的宽度多数是2米-3米之间,楼梯的每个台阶尺寸是高15cm宽30cm,见图2.2;自动扶梯的每个台阶尺寸是高20cm、宽40cm。图2.2楼梯尺寸图地铁车站检票闸机的存在,把车站站厅划分成了付费区和非付费区两大区域。在正常车站运营过程中,乘车人员通过购票、刷卡、通过等一系列的连贯行为之后才能通过闸机,且闸机通行宽度较小,一般设置在90-120cm之间,一次只能通行一个人,所以进出站闸机处是地铁车站应急疏散的一个瓶颈区。L型进出站通道T型进出站通道直通型进出站通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事故统计分析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研究[J]. 刘双庆,尤秋菊,张世杰. 安全. 2019(01)
[2]北京地铁AFC系统智能化维修管理探索与实践[J]. 王晓军,曹玮,车靓. 城市轨道交通. 2019(01)
[3]地铁站台导流栏杆对人员疏散的影响研究[J]. 穆娜娜,史聪灵,胥旋,李建.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8(12)
[4]出口设置障碍物对非理性疏散的影响研究[J]. 林霖,林鹏. 中国高新科技. 2017(07)
[5]基于社会力模型的车站负重人群疏散模拟研究[J]. 张开冉,杨树鹏,何琳希,龙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7(01)
[6]疏散模拟软件STEPS与Pathfinder对比研究[J]. 杜长宝,朱国庆,李俊毅.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5(04)
[7]地铁应急疏散恐慌程度模型研究[J]. 王春雪,索晓,吕淑然,杨凯.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5(02)
[8]轨道车站交织区栏杆设置有效性分析[J]. 吴娇蓉,刘学丽,叶建红.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9]基于Pathfinder的商场人员疏散仿真[J]. 姜子港,刘晓栋,霍非舟,宋卫国. 火灾科学. 2014(03)
[10]地铁人员疏散心理行为调查及相关性研究[J]. 穆娜娜,肖国清,何理,史聪灵,胥旋.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3(06)
硕士论文
[1]关于某地铁站火灾模拟及人员疏散研究[D]. 李昇阳.安徽理工大学 2018
[2]地铁车站临时可燃物火灾危险性实验研究[D]. 叶新.西南交通大学 2018
[3]地铁疏散人员行为特征及应急疏散仿真[D]. 董书衡.郑州大学 2017
[4]地铁车站火灾疏散研究[D]. 田鑫.西南交通大学 2017
[5]北京某地铁站的火灾和人员疏散模拟研究[D]. 李真.北京交通大学 2017
[6]地铁车站应急疏散标识的有效性分析及其实验研究[D]. 丁世杰.昆明理工大学 2016
[7]地铁换乘站站外限流设施与乘客作用机理的研究[D]. 张丹丹.北京交通大学 2015
[8]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应急疏散研究[D]. 辛晓敏.北京交通大学 2015
[9]基于ABM建模技术人群应急疏散仿真模型的研究与应用[D]. 赵泓泉.昆明理工大学 2014
[10]地铁车站人员疏散能力及其仿真研究[D]. 穆娜娜.湖南科技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131105
【文章来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应急疏散期刊文章数量年份曲线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图1.2国内应急疏散研究热点社会网络知识图谱前期,国内应急疏散研究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引进国外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参考我国的实际情况,采用疏散仿真的方式探究应急疏散的相关问题,并且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以在火灾事故下的应急疏散研究成果最多。1998年,温丽敏、陈全、陈宝智,以“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为依托,建立了群集疏散行为模型,设计了能对人群疏散进行预测的建筑防火人员疏散性状仿真系统——JFRSF[25]。2000年,张培红、陈宝智借助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结合人员疏散理论,对人员应急疏散问题进行了探究,建立了应急疏散随机服务系统的网络流模型,这一研究理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城市减灾工程及安全科学理论体系[26]。2007年,钟茂华、史聪灵等人通过模拟软件,对地铁深埋车站的人员疏散过程进行了模拟探究。同年,他们使用火灾模拟软件和人员疏散模拟软件,探究了高架车站站厅起火时的烟气扩散过程以及该场景下的人员疏散过程,并根据模拟结果,对地铁站的通道优化设计提出了较好的建议[27]。随着国内对应急疏散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国内部分学者发现疏散过程中个体的行为及心理特征也是影响疏散的重要因素。2009年,何理、钟茂华等人,选取某两个轨道交通车站内的乘客作为调查对象和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乘客在紧急事件下可能会出现的疏散行为及疏散心理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地铁乘客在应急疏散过程可能会表现的动作行为和心理特征[6]。2013年,穆娜娜、肖国清等,先对轨道交通车站在紧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3散出口不能少于两个。地铁车站的通道是乘客进入车站内部各个区域的必经通行设施,按照通道的陡坡程度,大致的可以分为水平通道和坡道,其中疏散人员在经过坡道时,相比水平通道,更容易有疲劳感和烦躁情绪。且经过对地铁站进行实地调研,地铁站站厅进站通道布局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即直通型进出站通道、L型进出站通道和T型进出站通道见图2.1。通道的长度一般设置在10米-100米之间。图2.1地铁站进出站通道结构图地铁车站楼扶梯是连接车站各层面的通行设施,实现乘客在各层面间的移动,相比楼梯,扶梯的速度更快,多数乘客愿意选择扶梯上下楼。且依照车站实地调研情况,发现多数车站的自动扶梯的有效宽度都是1米,楼梯的宽度多数是2米-3米之间,楼梯的每个台阶尺寸是高15cm宽30cm,见图2.2;自动扶梯的每个台阶尺寸是高20cm、宽40cm。图2.2楼梯尺寸图地铁车站检票闸机的存在,把车站站厅划分成了付费区和非付费区两大区域。在正常车站运营过程中,乘车人员通过购票、刷卡、通过等一系列的连贯行为之后才能通过闸机,且闸机通行宽度较小,一般设置在90-120cm之间,一次只能通行一个人,所以进出站闸机处是地铁车站应急疏散的一个瓶颈区。L型进出站通道T型进出站通道直通型进出站通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事故统计分析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研究[J]. 刘双庆,尤秋菊,张世杰. 安全. 2019(01)
[2]北京地铁AFC系统智能化维修管理探索与实践[J]. 王晓军,曹玮,车靓. 城市轨道交通. 2019(01)
[3]地铁站台导流栏杆对人员疏散的影响研究[J]. 穆娜娜,史聪灵,胥旋,李建.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8(12)
[4]出口设置障碍物对非理性疏散的影响研究[J]. 林霖,林鹏. 中国高新科技. 2017(07)
[5]基于社会力模型的车站负重人群疏散模拟研究[J]. 张开冉,杨树鹏,何琳希,龙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7(01)
[6]疏散模拟软件STEPS与Pathfinder对比研究[J]. 杜长宝,朱国庆,李俊毅.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5(04)
[7]地铁应急疏散恐慌程度模型研究[J]. 王春雪,索晓,吕淑然,杨凯.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5(02)
[8]轨道车站交织区栏杆设置有效性分析[J]. 吴娇蓉,刘学丽,叶建红.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9]基于Pathfinder的商场人员疏散仿真[J]. 姜子港,刘晓栋,霍非舟,宋卫国. 火灾科学. 2014(03)
[10]地铁人员疏散心理行为调查及相关性研究[J]. 穆娜娜,肖国清,何理,史聪灵,胥旋.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3(06)
硕士论文
[1]关于某地铁站火灾模拟及人员疏散研究[D]. 李昇阳.安徽理工大学 2018
[2]地铁车站临时可燃物火灾危险性实验研究[D]. 叶新.西南交通大学 2018
[3]地铁疏散人员行为特征及应急疏散仿真[D]. 董书衡.郑州大学 2017
[4]地铁车站火灾疏散研究[D]. 田鑫.西南交通大学 2017
[5]北京某地铁站的火灾和人员疏散模拟研究[D]. 李真.北京交通大学 2017
[6]地铁车站应急疏散标识的有效性分析及其实验研究[D]. 丁世杰.昆明理工大学 2016
[7]地铁换乘站站外限流设施与乘客作用机理的研究[D]. 张丹丹.北京交通大学 2015
[8]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应急疏散研究[D]. 辛晓敏.北京交通大学 2015
[9]基于ABM建模技术人群应急疏散仿真模型的研究与应用[D]. 赵泓泉.昆明理工大学 2014
[10]地铁车站人员疏散能力及其仿真研究[D]. 穆娜娜.湖南科技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1311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131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