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矮塔斜拉桥二次张拉索力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0 14:20
矮塔斜拉桥是介于连续梁桥和斜拉桥之间的过渡桥型,兼具二者优点,具有主梁刚度较大、斜拉索集中、刚柔并济、经济效益好的特点,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迅速发展。矮塔斜拉桥斜拉索的张拉从施工便捷性、工期角度及结构受力安全综合考虑,通常采取二次张拉到位的方法,即在主梁浇筑过程中对每根斜拉索进行初张拉,待主梁合拢二期恒载施加完毕后进行斜拉索的二次张拉。通过二次张拉不仅可以优化调整结构内力而且二次张拉效果好坏决定结构是否达到最终成桥目标的要求,因此对矮塔斜拉桥二次张拉索力进行理论分析并对其进行施工控制至关重要。本文以成昆复线攀枝花金沙江大桥为工程背景,对金沙江大桥二次张拉索力进行理论分析并对现场二次张拉施工阶段进行控制,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运用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对金沙江大桥进行施工阶段仿真分析,得到成桥恒载所用结构内力、应力、变形及斜拉索索力计算结果,为后续二次张拉索力分析及施工监测工作提供研究基础。(2)介绍了矮塔斜拉桥二次张拉索力计算方法,选取正装差值迭代法作为金沙江大桥二次张拉索力计算方法。对六组初始迭代索力进行计算,通过对比分析得到了收敛速度快且计算精度高的合理初始迭代索力,最...
【文章来源】:兰州交通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矮塔斜拉桥发展概况
1.1.1 矮塔斜拉桥在国外的发展
1.1.2 矮塔斜拉桥在国内的发展
1.1.3 矮塔斜拉桥发展趋势
1.2 矮塔斜拉桥结构力学特征
1.3 矮塔斜拉桥二次张拉索力分析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及主要工作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主要工作内容
2 金沙江大桥工程概况及有限元模型建立
2.1 金沙江大桥工程概况
2.1.1 工程概况
2.1.2 主要设计构造
2.1.3 主要技术标准
2.2 金沙江大桥有限元模型建立
2.2.1 midas Civil软件介绍
2.2.2 全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3 金沙江大桥有限元分析结果
2.3.1 主梁分析结果
2.3.2 主塔分析结果
2.3.3 斜拉索分析结果
2.4 本章小结
3 矮塔斜拉桥二次张拉索力计算与分析
3.1 矮塔斜拉桥二次张拉索力计算方法
3.1.1 倒拆法
3.1.2 无应力状态法
3.1.3 影响矩阵法
3.1.4 正装差值迭代法
3.2 金沙江大桥二次张拉索力计算
3.2.1 二次张拉索力计算
3.2.2 二次张拉索力确定
3.3 二次张拉施工误差对结构影响分析
3.3.1 成桥索力影响
3.3.2 主梁线形及应力影响
3.3.3 主塔偏位及应力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矮塔斜拉桥二次张拉顺序对比分析
4.1 二次张拉顺序方案选取原则
4.2 两种二次张拉顺序方案对比分析
4.2.1 方案定义
4.2.2 方案对比分析
4.2.3 方案评价
4.3 现场两种二次张拉顺序方案分析
4.3.1 方案概述
4.3.2 方案对比分析
4.3.3 方案确定
4.4 本章小结
5 金沙江大桥二次张拉施工控制
5.1 二次张拉施工方案概述
5.2 二次张拉施工控制
5.2.1 索力控制
5.2.2 线形控制
5.2.3 应力控制
5.3 金沙江大桥成桥索力调整
5.3.1 成桥索力
5.3.2 成桥主梁线形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迭代法在斜拉桥二次调索计算中的应用分析[J]. 李冠军. 智能城市. 2019(16)
[2]正装迭代法与影响矩阵法在二次调索中的应用[J]. 徐文博. 山东交通科技. 2017(05)
[3]无应力状态法在确定斜拉桥二次调索索力中的应用[J]. 叶再军. 中外公路. 2016(06)
[4]无应力状态法控制斜拉桥二次调索[J]. 张力,王冲,毛攀,刘毕显,钱慧. 工程与建设. 2015(06)
[5]基于正装迭代法的斜拉桥二次调索计算方法研究[J]. 覃耀柳,覃耀东. 西部交通科技. 2013(07)
[6]矮塔斜拉桥在国内外的发展与实践[J]. 施文杰. 现代交通技术. 2012(03)
[7]确定斜拉桥施工索力的影响矩阵法![J]. 冯仲仁,苗永慧,王雄江.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2(02)
[8]混凝土斜拉桥二次调索顺序优化设计[J]. 段宝萍.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2)
[9]斜拉索的施工随机误差对斜拉桥的影响[J]. 向绪霞,金恩,陈德伟. 结构工程师. 2011(01)
[10]差值法确定矮塔斜拉桥的初张索力[J]. 林桢楷.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16)
博士论文
[1]矮塔斜拉桥设计理论核心问题研究[D]. 陈从春.同济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大跨度铁路矮塔斜拉桥施工监控技术研究[D]. 刘伟康.兰州交通大学 2018
[2]矮塔斜拉桥施工索力确定与索力变化对结构受力影响分析[D]. 曹林.合肥工业大学 2017
[3]既有无背索斜拉桥索力调整与内力分析[D]. 高红帅.东北林业大学 2014
[4]基于频率法的拉索索力监测的应用研究[D]. 蒋勇.浙江大学 2013
[5]斜拉桥索力研究[D]. 高锡亮.长安大学 2010
[6]矮塔斜拉桥结构体系及参数研究[D]. 史海涛.长安大学 2010
[7]红枫湖大桥成桥后索力调整及调索顺序的优化[D]. 王美.大连理工大学 2005
[8]公和斜拉桥索力的确定与调整[D]. 伏首圣.大连理工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49843
【文章来源】:兰州交通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矮塔斜拉桥发展概况
1.1.1 矮塔斜拉桥在国外的发展
1.1.2 矮塔斜拉桥在国内的发展
1.1.3 矮塔斜拉桥发展趋势
1.2 矮塔斜拉桥结构力学特征
1.3 矮塔斜拉桥二次张拉索力分析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及主要工作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主要工作内容
2 金沙江大桥工程概况及有限元模型建立
2.1 金沙江大桥工程概况
2.1.1 工程概况
2.1.2 主要设计构造
2.1.3 主要技术标准
2.2 金沙江大桥有限元模型建立
2.2.1 midas Civil软件介绍
2.2.2 全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3 金沙江大桥有限元分析结果
2.3.1 主梁分析结果
2.3.2 主塔分析结果
2.3.3 斜拉索分析结果
2.4 本章小结
3 矮塔斜拉桥二次张拉索力计算与分析
3.1 矮塔斜拉桥二次张拉索力计算方法
3.1.1 倒拆法
3.1.2 无应力状态法
3.1.3 影响矩阵法
3.1.4 正装差值迭代法
3.2 金沙江大桥二次张拉索力计算
3.2.1 二次张拉索力计算
3.2.2 二次张拉索力确定
3.3 二次张拉施工误差对结构影响分析
3.3.1 成桥索力影响
3.3.2 主梁线形及应力影响
3.3.3 主塔偏位及应力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矮塔斜拉桥二次张拉顺序对比分析
4.1 二次张拉顺序方案选取原则
4.2 两种二次张拉顺序方案对比分析
4.2.1 方案定义
4.2.2 方案对比分析
4.2.3 方案评价
4.3 现场两种二次张拉顺序方案分析
4.3.1 方案概述
4.3.2 方案对比分析
4.3.3 方案确定
4.4 本章小结
5 金沙江大桥二次张拉施工控制
5.1 二次张拉施工方案概述
5.2 二次张拉施工控制
5.2.1 索力控制
5.2.2 线形控制
5.2.3 应力控制
5.3 金沙江大桥成桥索力调整
5.3.1 成桥索力
5.3.2 成桥主梁线形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迭代法在斜拉桥二次调索计算中的应用分析[J]. 李冠军. 智能城市. 2019(16)
[2]正装迭代法与影响矩阵法在二次调索中的应用[J]. 徐文博. 山东交通科技. 2017(05)
[3]无应力状态法在确定斜拉桥二次调索索力中的应用[J]. 叶再军. 中外公路. 2016(06)
[4]无应力状态法控制斜拉桥二次调索[J]. 张力,王冲,毛攀,刘毕显,钱慧. 工程与建设. 2015(06)
[5]基于正装迭代法的斜拉桥二次调索计算方法研究[J]. 覃耀柳,覃耀东. 西部交通科技. 2013(07)
[6]矮塔斜拉桥在国内外的发展与实践[J]. 施文杰. 现代交通技术. 2012(03)
[7]确定斜拉桥施工索力的影响矩阵法![J]. 冯仲仁,苗永慧,王雄江.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2(02)
[8]混凝土斜拉桥二次调索顺序优化设计[J]. 段宝萍.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2)
[9]斜拉索的施工随机误差对斜拉桥的影响[J]. 向绪霞,金恩,陈德伟. 结构工程师. 2011(01)
[10]差值法确定矮塔斜拉桥的初张索力[J]. 林桢楷.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16)
博士论文
[1]矮塔斜拉桥设计理论核心问题研究[D]. 陈从春.同济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大跨度铁路矮塔斜拉桥施工监控技术研究[D]. 刘伟康.兰州交通大学 2018
[2]矮塔斜拉桥施工索力确定与索力变化对结构受力影响分析[D]. 曹林.合肥工业大学 2017
[3]既有无背索斜拉桥索力调整与内力分析[D]. 高红帅.东北林业大学 2014
[4]基于频率法的拉索索力监测的应用研究[D]. 蒋勇.浙江大学 2013
[5]斜拉桥索力研究[D]. 高锡亮.长安大学 2010
[6]矮塔斜拉桥结构体系及参数研究[D]. 史海涛.长安大学 2010
[7]红枫湖大桥成桥后索力调整及调索顺序的优化[D]. 王美.大连理工大学 2005
[8]公和斜拉桥索力的确定与调整[D]. 伏首圣.大连理工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498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149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