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地铁隧道动力响应分析

发布时间:2021-04-28 19:00
  近断层地震动有着区别于远场地震动的显著特征,近断层地震动的这些特征使得近断层区域隧道结构的地震响应更加显著和强烈。本文依据NGA地震数据库,采用统计分析法,划分近断层区域。研究近断层上/下盘效应、滑冲效应、方向性效应、竖向效应地震动作用下隧道结构的动力响应。(1)从震源特性、场地条件和传播介质等三方面考虑地震动的衰减规律。考虑震级、震源深度、断层距、断层类型、场地类别的影响,提出相对数的概念。以最小二乘法作为原理,采用曲线拟合的方法进行分析,选取临界相对数值作为划分近断层区域的标准。按照场地类别、断层类型进行划分,得出了不同场地类别、断层类型条件下,各参数随相对数变化的衰减曲线、曲线拟合公式及临界相对数值。(2)选取实测波和Mavroeidis提出的等效脉冲模型对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进行人工合成,获得人工合成脉冲型地震动,合成后实测波与拟合波拟合效果良好。通过调整所选取的等效脉冲模型的参数,改变合成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的脉冲峰数、脉冲周期、脉冲峰值,选择具有不同敏感参数的近断层地震动作为地震荷载输入,以分析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对隧道结构的响应规律。脉冲峰数不是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影响隧道结构响... 

【文章来源】: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近断层脉冲地震动研究现状
        1.2.2 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隧道动力响应分析研究现状
        1.2.3 近断层地震动模拟和人工合成研究现状
        1.2.4 近断层地震动特征研究现状
    1.3 近断层地震动特征
        1.3.1 上盘效应
        1.3.2 破裂方向性效应
        1.3.3 滑冲效应
        1.3.4 速度脉冲
        1.3.5 竖向效应
    1.4 地下结构抗震分析方法
        1.4.1 原型观测
        1.4.2 模型试验
        1.4.3 理论分析
    1.5 计算分析理论基础
    1.6 研究内容
第2章 近断层区域划分
    2.1 地震动衰减因素
        2.1.1 场地类别
        2.1.2 震级
        2.1.3 震源深度
        2.1.4 断层距
        2.1.5 断层类型
    2.2 近断层地震动的选取
    2.3 相对数
    2.4 近断层地震动划分参数
        2.4.1 峰值
        2.4.2 峰值比
    2.5 近断层区域划分结果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隧道结构动力响应分析
    3.1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人工合成
    3.2 模型建立
    3.3 基于人工合成脉冲型地震动的隧道结构地震参数分析
        3.3.1 脉冲峰数
        3.3.2 脉冲周期
        3.3.3 速度峰值
    3.4 不同脉冲地震动作用下隧道动力响应分析
        3.4.1 近断层滑冲效应、方向性效应、无脉冲地震动作用下隧道动力响应分析
        3.4.2 近断层脉冲、近断层无脉冲、远场地震动作用下隧道动力响应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近断层地震动特征对隧道结构的影响
    4.1 上盘效应对隧道结构的影响
        4.1.1 近断层上/下盘效应地震动反应谱分析
        4.1.2 上/下盘效应地震动作用下隧道结构动力响应分析
    4.2 破裂方向性效应对隧道结构的影响
        4.2.1 近断层方向性效应地震动反应谱分析
        4.2.2 方向性效应地震动作用下隧道结构动力响应分析
    4.3 竖向效应对隧道结构的影响
        4.3.1 近断层水平与竖向地震动反应谱分析
        4.3.2 竖向效应地震动作用下隧道结构动力响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断层速度脉冲与震源机制的关系浅析[J]. 罗全波,陈学良,高孟潭,李宗超,李铁飞,张振.  震灾防御技术. 2018(03)
[2]近断层滑冲效应脉冲地震动对场地液化的影响[J]. 董文悝,高广运,宋健,薛帅.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8(09)
[3]不同震源机制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频谱特性及强度指标研究[J]. 杜永峰,徐天妮,洪娜.  土木工程学报. 2017(05)
[4]北京轨道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 张晓东.  城市规划. 2016(10)
[5]台湾集集地震近断层多脉冲地震动分类及特性研究[J]. 柳春光,夏春旭.  中国科技论文. 2015(09)
[6]近断层地震动特征及其对工程结构影响的研究进展[J]. 贾俊峰,杜修力,韩强.  建筑结构学报. 2015(01)
[7]不同震级标度转换关系研究概述[J]. 李莹甄,殷娜,李小晗.  地震工程学报. 2014(01)
[8]近断层地震动对大型地下洞室群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J]. 崔臻,盛谦,冷先伦,刘晓敏,冯德定.  岩土力学. 2013(11)
[9]近场地震竖向效应对结构位移的影响[J]. 尹犟,胡其高,李鹏.  工业建筑. 2013(06)
[10]近断层地震动记录中速度大脉冲及其影响范围[J]. 郭恩,周锡元,彭凌云,赵作周.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2(02)

博士论文
[1]近断层地震动的上/下盘效应研究[D]. 王栋.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10
[2]近断层地震动对结构抗震设计的影响研究[D]. 李明.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10

硕士论文
[1]高水压下大直径海底盾构隧道地震动力响应分析[D]. 李庆垒.北京建筑大学 2017
[2]脉冲型地震动人工合成方法及其对大跨斜拉桥地震响应分析[D]. 张凡.东南大学 2016
[3]汶川地震近断层效应研究[D]. 赵金鑫.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13
[4]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桥梁地震响应研究[D]. 乔敏源.北京交通大学 2013
[5]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隧道抗减震研究[D]. 朱育才.重庆交通大学 2012
[6]达陕高速公路隧道塌方机制及处治措施研究[D]. 宋波.成都理工大学 2011
[7]高黎贡山隧道动力稳定性及抗减震措施研究[D]. 林之恒.成都理工大学 2010
[8]海底水工隧道的抗震安全性研究[D]. 刘智勇.同济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660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1660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1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