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路协同环境下基于公交优先的交叉口配时优化
发布时间:2021-06-26 08:54
随着公交优先被全面提升为国家战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已慢慢成为减轻拥堵、提高运行效率的共识,但目前公交信号优先主要研究仍较为固定,基本采取在交叉口设置检测器检测需求的主动优先控制。因此,将车路协同理论应用到公交优先控制中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延长绿时、缩短红时、插入优先相位三种公交优先信号控制策略,基于车路系统环境进行改进,采用VISSIM软件结合Visual Studio软件编译平台对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验证。首先,查阅国内外关于公交优先控制理论、信控交叉口公交优先控制及车路协同控制等相关内容,确定了本文研究的主体思路,即从公交车精准导航定位着手,根据实时监测在每一道路路段确定公交车辆到达停车线时间,同时依据信息交互给予公交车优先通行权,达到车路协同下公交优先的目的。其次,分析公交优先下信控交叉口配时的延长绿时、缩短红时、插入优先相位三种优先策略,通过预测公交车到达交叉口停车线的时间判断策略优先度,根据对应策略计算优先控制相关参数,确定优先指标。即通过公交车实时监测,根据采集到的公交车实时运行位置数据进行分析,对其到达交叉口停车线的具体时间进行预判,在此时间基础上对交叉口基...
【文章来源】: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10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居民出行结构图
重庆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优先相位,采取策略后非优先相位部分绿灯被“征用”,所以非优先相位的红灯时长相应增加,进而导致非优先相位延误增加。其中优先相位和非优先相位的延误变化如下所示:(a)绿时延长前延误分析(b)绿时延长后延误分析图3-8绿时延长下优先相位延误变化由图3-8可见,优先相位由于延长了优先相位绿时,通行时间增加,优先相位进口道车辆离去曲线S向相邻相位红灯方向移动,且优先时长越大,移动距离越长,根据几何分析,采取策略后延误明显有所减少。根据图3-8(a)分析,采取优先策略前优先相位的延误如式(3.4)所示:0()CCrD=∫tdt∫sdt(3.4)如图3-8(b),优先相位绿时延长eg,则优先相位车辆的到达累积量向右端倾斜,故延误减少量为图中四边形ABCD围成的面积,也可表示为:()eCCEgrD=∫tdt∫sdt(3.5)(a)绿时延长前延误分析(b)绿时延长后延误分析图3-9绿时延长下非优先相位延误变化图3-9可见采取了延长公交相位绿时的方法,所以公交相位的后续相位i受前一相位绿灯延长的影响,在本周期绿灯启亮时间延后,红灯时长延长,造成延误增加。由图3-9(a)分析,采取优先策略前非优先相位的延误可表示为:0()CCrD=∫tdt∫sdt(3.6)因为采取了优先策略,优先相位绿时延长了eg,则非优先相位的绿灯2g被压缩30
重庆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优先相位,采取策略后非优先相位部分绿灯被“征用”,所以非优先相位的红灯时长相应增加,进而导致非优先相位延误增加。其中优先相位和非优先相位的延误变化如下所示:(a)绿时延长前延误分析(b)绿时延长后延误分析图3-8绿时延长下优先相位延误变化由图3-8可见,优先相位由于延长了优先相位绿时,通行时间增加,优先相位进口道车辆离去曲线S向相邻相位红灯方向移动,且优先时长越大,移动距离越长,根据几何分析,采取策略后延误明显有所减少。根据图3-8(a)分析,采取优先策略前优先相位的延误如式(3.4)所示:0()CCrD=∫tdt∫sdt(3.4)如图3-8(b),优先相位绿时延长eg,则优先相位车辆的到达累积量向右端倾斜,故延误减少量为图中四边形ABCD围成的面积,也可表示为:()eCCEgrD=∫tdt∫sdt(3.5)(a)绿时延长前延误分析(b)绿时延长后延误分析图3-9绿时延长下非优先相位延误变化图3-9可见采取了延长公交相位绿时的方法,所以公交相位的后续相位i受前一相位绿灯延长的影响,在本周期绿灯启亮时间延后,红灯时长延长,造成延误增加。由图3-9(a)分析,采取优先策略前非优先相位的延误可表示为:0()CCrD=∫tdt∫sdt(3.6)因为采取了优先策略,优先相位绿时延长了eg,则非优先相位的绿灯2g被压缩3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飞行器回收搜寻指挥系统设计[J]. 郭立钱,黄金礼,刘强,刘旭,徐敏杰,石风淼,万洪浩. 导航定位学报. 2019(01)
[2]公共交通信号优先控制的分级与特征研究[J]. 李克平,韦燕宁,唐克双,陈灿. 城市交通. 2018(06)
[3]考虑停靠时间波动的快速公交车速与路口信号协同优化[J]. 张鹏,黄丽莹,朱盛雪,陈浩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31)
[4]基于GPS的计算机数据采集处理系统设计与研究[J]. 王圆圆.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18(09)
[5]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不同规模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的关联性分析[J]. 刘宇峰,钱一之,胡大伟,王来军,李露,马壮林.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5)
[6]车路协同环境下自适应信号配时优化模型[J]. 姚志洪,蒋阳升,王逸. 工业工程. 2018(04)
[7]城市道路交通交叉路口的车路协同系统设计[J]. 杨良义,谢飞,陈涛.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8(04)
[8]上游停靠站公交溢出影响下交叉口公交优先配时优化[J]. 郑锐,李锐,薛鑫,郑长江.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2018(02)
[9]Beidou/GPS/GLONASS多系统卫星定位数据质量比较分析[J]. 布金伟,李小龙,左小清,常军,李湘梅.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8(01)
[10]基于车路协同技术的BRT信号优先控制方法研究[J]. 周莉,王一喆,刘洋东. 交通工程. 2017(06)
硕士论文
[1]基于北斗的车载定位系统的设计[D]. 汪翼舟.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2016
[2]基于路侧设备的车辆定位和交叉口防撞预警方法研究[D]. 王勤龙.北京交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51037
【文章来源】: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10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居民出行结构图
重庆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优先相位,采取策略后非优先相位部分绿灯被“征用”,所以非优先相位的红灯时长相应增加,进而导致非优先相位延误增加。其中优先相位和非优先相位的延误变化如下所示:(a)绿时延长前延误分析(b)绿时延长后延误分析图3-8绿时延长下优先相位延误变化由图3-8可见,优先相位由于延长了优先相位绿时,通行时间增加,优先相位进口道车辆离去曲线S向相邻相位红灯方向移动,且优先时长越大,移动距离越长,根据几何分析,采取策略后延误明显有所减少。根据图3-8(a)分析,采取优先策略前优先相位的延误如式(3.4)所示:0()CCrD=∫tdt∫sdt(3.4)如图3-8(b),优先相位绿时延长eg,则优先相位车辆的到达累积量向右端倾斜,故延误减少量为图中四边形ABCD围成的面积,也可表示为:()eCCEgrD=∫tdt∫sdt(3.5)(a)绿时延长前延误分析(b)绿时延长后延误分析图3-9绿时延长下非优先相位延误变化图3-9可见采取了延长公交相位绿时的方法,所以公交相位的后续相位i受前一相位绿灯延长的影响,在本周期绿灯启亮时间延后,红灯时长延长,造成延误增加。由图3-9(a)分析,采取优先策略前非优先相位的延误可表示为:0()CCrD=∫tdt∫sdt(3.6)因为采取了优先策略,优先相位绿时延长了eg,则非优先相位的绿灯2g被压缩30
重庆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优先相位,采取策略后非优先相位部分绿灯被“征用”,所以非优先相位的红灯时长相应增加,进而导致非优先相位延误增加。其中优先相位和非优先相位的延误变化如下所示:(a)绿时延长前延误分析(b)绿时延长后延误分析图3-8绿时延长下优先相位延误变化由图3-8可见,优先相位由于延长了优先相位绿时,通行时间增加,优先相位进口道车辆离去曲线S向相邻相位红灯方向移动,且优先时长越大,移动距离越长,根据几何分析,采取策略后延误明显有所减少。根据图3-8(a)分析,采取优先策略前优先相位的延误如式(3.4)所示:0()CCrD=∫tdt∫sdt(3.4)如图3-8(b),优先相位绿时延长eg,则优先相位车辆的到达累积量向右端倾斜,故延误减少量为图中四边形ABCD围成的面积,也可表示为:()eCCEgrD=∫tdt∫sdt(3.5)(a)绿时延长前延误分析(b)绿时延长后延误分析图3-9绿时延长下非优先相位延误变化图3-9可见采取了延长公交相位绿时的方法,所以公交相位的后续相位i受前一相位绿灯延长的影响,在本周期绿灯启亮时间延后,红灯时长延长,造成延误增加。由图3-9(a)分析,采取优先策略前非优先相位的延误可表示为:0()CCrD=∫tdt∫sdt(3.6)因为采取了优先策略,优先相位绿时延长了eg,则非优先相位的绿灯2g被压缩3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飞行器回收搜寻指挥系统设计[J]. 郭立钱,黄金礼,刘强,刘旭,徐敏杰,石风淼,万洪浩. 导航定位学报. 2019(01)
[2]公共交通信号优先控制的分级与特征研究[J]. 李克平,韦燕宁,唐克双,陈灿. 城市交通. 2018(06)
[3]考虑停靠时间波动的快速公交车速与路口信号协同优化[J]. 张鹏,黄丽莹,朱盛雪,陈浩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31)
[4]基于GPS的计算机数据采集处理系统设计与研究[J]. 王圆圆.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18(09)
[5]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不同规模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的关联性分析[J]. 刘宇峰,钱一之,胡大伟,王来军,李露,马壮林.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5)
[6]车路协同环境下自适应信号配时优化模型[J]. 姚志洪,蒋阳升,王逸. 工业工程. 2018(04)
[7]城市道路交通交叉路口的车路协同系统设计[J]. 杨良义,谢飞,陈涛.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8(04)
[8]上游停靠站公交溢出影响下交叉口公交优先配时优化[J]. 郑锐,李锐,薛鑫,郑长江.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2018(02)
[9]Beidou/GPS/GLONASS多系统卫星定位数据质量比较分析[J]. 布金伟,李小龙,左小清,常军,李湘梅.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8(01)
[10]基于车路协同技术的BRT信号优先控制方法研究[J]. 周莉,王一喆,刘洋东. 交通工程. 2017(06)
硕士论文
[1]基于北斗的车载定位系统的设计[D]. 汪翼舟.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2016
[2]基于路侧设备的车辆定位和交叉口防撞预警方法研究[D]. 王勤龙.北京交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510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251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