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浅埋隧道施工爆破荷载对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动力响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5 14:11

  本文关键词:浅埋隧道施工爆破荷载对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动力响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重庆市江北区站前路东段回头匝道隧道工程为依托,首先运用萨道夫斯基经验公式对隧道爆破振动现场监测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然后运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进行时程分析,建立相应隧道工程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研究在不同条件下浅埋隧道施工爆破荷载对隧道的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动力响应规律。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根据现场爆破监控数据,分析得到了爆破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并利用数学回归的方法得到了该工程的地质条件参数α、K的值,对类似工程的爆破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研究浅埋隧道在不同围岩等级条件下,施工爆破荷载作用时,初期支护结构爆破振动速度与冲击应力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围岩等级条件下时,爆破振动波的衰减规律是相似的。3.研究浅埋隧道在不同初期支护厚度条件下时,初期支护结构爆破振动速度与冲击应力的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初期支护厚度越大,各监控断面爆破振动峰值速度与应力的消减作用越明显;而在不同厚度初期支护条件下时,爆破振动波的衰减规律又是相似的。4.研究浅埋隧道在不同平曲线半径时,初期支护结构爆破振动速度与冲击应力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隧道的平曲线半径越小,爆破振动波的衰减速度越快。
【关键词】:浅埋隧道 爆破振动 围岩 平曲线半径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55.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5
  •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3
  • 1.2.1 爆破振动衰减规律研究9-10
  • 1.2.2 爆破安全判断研究10-11
  • 1.2.3 爆破振动对围岩影响研究11-12
  • 1.2.4 爆破振动对初期支护影响研究12-13
  • 1.3 存在的问题及不足13-14
  •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4-15
  • 第二章 岩石爆破理论及爆破荷载的等效加载方法15-31
  • 2.1 岩石中炸药的爆炸作用15-18
  • 2.1.1 无限岩石中炸药的爆炸作用15
  • 2.1.2 临近自由面条件下炸药的爆炸作用15-16
  • 2.1.3 隧道爆破破岩机理16-18
  • 2.2 岩石爆破理论18-24
  • 2.2.1 岩石爆破的弹性理论18-19
  • 2.2.2 岩石爆破的断裂理论19-22
  • 2.2.3 岩石爆破的损伤理论22-24
  • 2.3 材料屈服条件24-27
  • 2.3.1 屈服条件与屈服面24-25
  • 2.3.2 Tresca屈服条件25-26
  • 2.3.3 Mises屈服条件26
  • 2.3.4 摩尔-库伦屈服条件26-27
  • 2.4 爆破荷载等效加载方法27-30
  • 2.4.1 荷载加载方式27-28
  • 2.4.2 荷载峰值和加载时间28-30
  • 2.5 本章小节30-31
  • 第三章 隧道爆破振动现场测试31-40
  • 3.1 工程概况31
  • 3.2 测试设备与测点布置31-38
  • 3.2.1 测试设备的选取31-32
  • 3.2.2 测点布置及数据的采集32-35
  • 3.2.3 监测数据的分析35-38
  • 3.3 依托工程实际应用38-39
  • 3.4 本章小节39-40
  • 第四章 浅埋大曲率隧道爆破振动响应数值模拟40-68
  • 4.1 深埋和浅埋隧道分界值计算方法40-41
  • 4.2 MIDAS/GTS软件介绍41-42
  • 4.2.1 MIDSA/GTS软件特点41
  • 4.2.2 MIDSA/GTS软件的动力分析41-42
  • 4.3 模型建立42-47
  • 4.3.1 模型尺寸43-45
  • 4.3.2 参数选取45-47
  • 4.4 不同围岩类别下爆破振动的响应规律47-55
  • 4.4.1 爆破振动速度响应规律47-51
  • 4.4.2 爆破冲击应力响应规律51-55
  • 4.5 不同初期支护厚度下爆破振动的响应规律55-66
  • 4.5.1 爆破振动速度响应规律55-61
  • 4.5.2 爆破冲击应力响应规律61-66
  • 4.6 本章小节66-68
  • 第五章 有曲率隧道与无曲率隧道爆破振动响应规律比较68-75
  • 5.1 计算模型及参数的选择68-69
  • 5.2 在Ⅴ级围岩下爆破振动速度的响应规律比较69-71
  • 5.3 在Ⅴ级围岩下爆破冲击应力的响应规律比较71-74
  • 5.4 本章小节74-75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75-77
  • 6.1 主要结论75
  •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75-77
  • 致谢77-78
  • 参考文献78-8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永友;;浅埋隧道施工塌方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山西建筑;2009年02期

2 赵永国;谷志文;韩常领;;浅埋、超浅埋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技术[J];公路;2009年10期

3 王明生;;浅埋隧道施工浅谈[J];山西建筑;2009年36期

4 李冬杰,纪海荣,朱学洲;粉砂地层浅埋隧道施工技术[J];西部探矿工程;2001年03期

5 许月,杨文,张宏博;软质岩体中浅埋隧道开挖支护的数值模拟[J];土工基础;2004年04期

6 许登根;穿越火车站候车厅的浅埋隧道控制爆破[J];爆破;2004年04期

7 李俊桢,杨年华 ,刘世波;城区浅埋隧道弱振动快速爆破掘进技术[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5年03期

8 张继春;曹孝君;郑爽英;郭学彬;;浅埋隧道掘进爆破的地表震动效应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22期

9 张宏博,黄茂松,庄纪栋,王显春;浅埋隧道穿越建筑物桩基的施工力学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2期

10 黄茂松;张宏博;陆荣欣;;浅埋隧道施工对建筑物桩基的影响分析[J];岩土力学;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智;田野;;浅埋隧道施工技术浅议[A];中国公路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朱浮声;李立新;万明富;;大跨度浅埋隧道开挖与支护技术[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3 高文学;魏鹏巍;李志星;邓洪亮;颜鹏程;侯炳晖;;浅埋隧道施工过程数值模拟与监控分析[A];第二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吕和林;张搢;;铁路浅埋隧道抗震缝的设置[A];第四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4年

5 杨年华;李俊桢;刘世波;;浅埋隧道敏感地段爆破掘进技术[A];铁道科学技术新进展——铁道科学研究院五十五周年论文集[C];2005年

6 周凤亮;谭凤安;孙金涛;;城市浅埋隧道控制爆破技术[A];中国爆破新技术Ⅱ[C];2008年

7 卓越;王Y"恕;[kW av;;浅埋隧道下穿浅基础建筑物注浆保护技术[A];第八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迎超;尚岳全;李焕强;申永江;;浅埋隧道出口塌方机理分析[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伟锋;毕俊丽;;软岩浅埋隧道施工工法比选[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黄焰;伍永胜;;岩溶地区城市地下浅埋隧道工程技术研究[A];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第四届获奖工程专栏[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陈树青 通讯员 尤春颖 史少龙;我国首座严寒地区大跨浅埋隧道获国家级工法[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曹孝君;浅埋隧道爆破的地表震动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2 项志敏;浅埋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3 罗伟;浅埋偏压隧道稳定性分析及其可靠度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4 童磊;软土浅埋隧道变形、渗流及固结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双;浅埋隧道施工影响下含空洞地层的变形和渐进性破坏规律[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时超;浅埋隧道开挖时效与地层材料时效耦合的数值模拟与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张雯超;浅埋隧道下穿高速公路爆破施工对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4 冯锡勇;浅埋隧道施工爆破荷载对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动力响应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5 刘民;浅埋隧道爆破开挖与监控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6 陈贵;浅埋隧道掘进爆破与振动监测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7 胡文亮;浅埋隧道抗震特性能量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8 耿铭;地震动作用下浅埋隧道结构响应数值分析与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9 牛淑慧;安晋浅埋隧道开挖地表沉降及安全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赵晓磊;城市地铁浅埋隧道爆破振动及空气冲击波传播规律探索[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浅埋隧道施工爆破荷载对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动力响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64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264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2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