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某独塔自锚式悬索桥施工监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9 00:43
  自锚式悬索桥造型优美、受力合理、跨越能力大,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但其施工复杂,影响因素多,缆索大位移、非线性特征显著,施工时需要先架设加劲梁,后架设主缆,再实现体系转换。主缆架设、体系转换是施工的重难点,必须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监测与控制,以确保工程施工安全,达到理想成桥状态,提高施工质量。本文以某独塔自锚式悬索桥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与施工现场监控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施工监控过程。主要内容如下:(1)整理了自锚式悬索桥、施工监控的发展概况,以及自锚式悬索桥施工监控的研究现状。(2)对自锚式悬索桥的理论进行研究。介绍了自锚式悬索桥的构造、受力原理、计算理论、施工过程、施工监控内容,明确了自锚式悬索桥施工监控的目标、流程、内容和方法,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3)依据自锚式悬索桥施工监控理论,确定本工程施工前的监控内容。研究主缆线形计算理论,建立有限元模型,对结构成桥状态进行分析,并得到无应力索长、空缆线形等初始状态参数,作为指导施工的依据。(4)制定施工监控方案,对工程进行施工中的监控。对工厂预制构件设定制作精度标准,对现场浇筑构件进行监测与控制,加劲梁、主缆架设监控效果... 

【文章来源】:河北工程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某独塔自锚式悬索桥施工监控研究


科隆-迪兹桥

科隆,悬索桥,德国


年申请了专利[4]。1870年郎金在波兰建造出世界上第一座自锚式悬索桥,是一座小型的铁路自锚式悬索桥[5]。20世纪初,自锚式悬索桥在德国兴起,1915年,德国设计师在科隆的莱茵河上架起了第一座大型自锚式悬索桥—科隆-迪兹桥,如图1-1所示,主跨185m,用临时木脚手架支撑钢梁直至吊杆张拉到位,在它建成的15年里影响了其它桥梁的设计,特别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跨越阿勒格尼河的3座桥和在日本东京修建的清州桥[6]。此后25年间,德国在莱茵河上又建造了4座悬索桥,其中最著名的是1929年落成的科隆-米尔海姆大桥,如图1-2所示,主跨达到315m,是当时欧洲跨径最大的自锚式悬索桥[7]。在匹兹堡桥之后美国只修建了2座自锚式悬索桥,德国在1930-1940年间继续修建自锚式悬索桥,1954年德国工程师在杜伊斯堡完成了最后一座230m的大跨径自锚式悬索桥[4]。此后,日本、韩国、美国等又陆续修建了一些自锚式悬索桥,特别是以日本此花大桥、韩国永宗大桥、美国奥克兰海湾新桥最为典型。图1-1科隆-迪兹桥图1-2科隆-米尔海姆大桥Fig.1-1CologneDiazBridgeFig.1-2ColognemilheimBridge

三维曲线,日本,悬索桥,奥克兰


第1章绪论3日本此花大桥[8~10]又名大阪北港连络桥,如图1-3所示,于1990年通车,是最早修建的特大跨径自锚式悬索桥,跨径为120+300+120m,而且是世界上第一座自锚体系斜吊杆悬索桥,呈双塔三跨单索面结构,仅有一个索面,吊索向两侧倾斜,形成三角形,塔呈花瓶形,此花大桥的建成开启了现代自锚式悬索桥的新篇章。韩国永宗大悬索桥[11~14]的设计受到了日本此花大桥的影响,结构造型和尺寸都非常相似,如图1-4所示,主跨跨径为125+300+125m,塔身也为花瓶形。它是世界上第一座双层行车的公铁两用自锚式悬索桥,采用钢桁架结构,下层为铁路线,上层为公路线。与此花大桥不同的是,永宗大桥采用两根主缆,索面为空间三维曲线,是一座双塔三跨空间双索面自锚式悬索桥。图1-3日本此花大桥图1-4韩国永宗大桥Fig.1-3TheKonohababridgeinJapanFig.1-4TheYongzongbridgeofKorea美国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9,15,16]修建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是当时世界最长、技术水平很高的桥梁,于1989年地震时局部坍塌,新奥克兰海湾大桥2002年1月开始重建,是一座单塔双跨空间缆索自锚式悬索桥,跨径为385+185m。2013年9月正式通车,如图1-5所示,是跨度最大的单塔自锚式抗震悬索钢桥。图1-5美国旧金山新奥克兰海湾大桥Fig.1-5TheNewOaklandbaybridge


本文编号:34253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4253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2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