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高寒地区沥青路面低温开裂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2 22:22
  低温开裂作为高寒地区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不仅破坏了路面的连续性和美观性,而且水分会沿着裂缝下渗,在冻融循环的作用下产生松散、网裂、沉陷等病害,更为严重的将会使基层软化,导致路面承载能力下降,降低路面的使用寿命。高寒地区沥青路面低温开裂的产生受到路面结构、材料、外界环境、降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高寒地区寒潮的到来引发的短时间内路面开裂破坏现象尤为普遍,使得其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而已有研究多针对非高寒地区或温度循环对路面疲劳裂缝的影响,较少考虑高寒地区特殊气候条件寒潮或寒流降温的作用。因此,开展高寒地区沥青路面低温开裂机理及防治措施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可为高寒地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材料选择、低温开裂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具有重要的实际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以高寒地区沥青路面低温开裂为研究背景,在对高寒地区环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高寒地区温度骤降下的沥青路面温度场模型及温度应力模型来分析沥青路面低温开裂机理;借助小梁低温弯曲试验,研究不同沥青、级配及添加纤维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的影响,并从材料选择、结构设计、施工控制等方面给出低温开裂的防治措施。主要研究内容如... 

【文章来源】: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高寒地区沥青路面低温开裂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


高寒地区沥青路面低温开裂沥青路面两种形式的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有所不同,低温开裂是由于气温降

地貌图,川藏公路,青藏,青藏高原


12图2.1青藏高原地貌青藏公路及川藏公路是高寒地区公路的典型代表。青藏公路全长1937千米,东起青海省西宁市,西止拉萨,为国家二级干线公路,路基宽10米,坡度小于7%,最小半径125米,全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途径格尔木、五道梁、沱沱河、安多、那曲、羊八井等地到达拉萨。图2.2青藏公路地理位置川藏公路东起四川省成都市,西止西藏拉萨,分为南北线,主要由318国道、317国道、214国道和109国道的部分路段组成。南线由川康公路和康藏公路组成,主要经过雅安、康定、理塘、芒康、八宿、林芝、达孜到达拉萨,全长2146公里,属于318国道的一部分。北线由成都至东俄洛与南线重合,再由东俄洛与南线分开北上,经八美、道孚、甘孜、德格、江达、昌都、那曲到达拉萨,全长2412公里。图2.3川藏公路地理位置以川藏公路为例,通过收集相关资料,绘制川藏公路沿线高程如下图所示:

青藏,地理位置,川藏公路,拉萨


12图2.1青藏高原地貌青藏公路及川藏公路是高寒地区公路的典型代表。青藏公路全长1937千米,东起青海省西宁市,西止拉萨,为国家二级干线公路,路基宽10米,坡度小于7%,最小半径125米,全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途径格尔木、五道梁、沱沱河、安多、那曲、羊八井等地到达拉萨。图2.2青藏公路地理位置川藏公路东起四川省成都市,西止西藏拉萨,分为南北线,主要由318国道、317国道、214国道和109国道的部分路段组成。南线由川康公路和康藏公路组成,主要经过雅安、康定、理塘、芒康、八宿、林芝、达孜到达拉萨,全长2146公里,属于318国道的一部分。北线由成都至东俄洛与南线重合,再由东俄洛与南线分开北上,经八美、道孚、甘孜、德格、江达、昌都、那曲到达拉萨,全长2412公里。图2.3川藏公路地理位置以川藏公路为例,通过收集相关资料,绘制川藏公路沿线高程如下图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级配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J]. 马峰,冯乔,傅珍,张耀.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2]不同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对比研究[J]. 张海涛,宫明阳,杨斌,杨洪生.  公路交通科技. 2019(02)
[3]沥青路面结构温度随深度变化规律研究[J]. 宋小金,樊亮.  土木工程学报. 2017(09)
[4]高寒地区沥青路面温度行为数值分析[J]. 艾长发,黄大强,高晓伟,邱延峻.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5]橡胶沥青SMA混合料低温性能影响因素研究[J]. 甄俊杰.  公路. 2016(09)
[6]青藏高寒地区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的灰关联分析[J]. 周雪艳,马骉,田宇翔,彭水根,李瑞.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7]聚酯纤维对硬质沥青混合料增柔增韧性及改性机理试验研究[J]. 王宏.  公路. 2016(03)
[8]纤维沥青混凝土低温性能试验及温度应力计算模型[J]. 高丹盈,黄春水.  中国公路学报. 2016(02)
[9]基于国内外试验方法的橡胶沥青性能测试[J]. 李晓燕,平路,汪海年,张琛,尤占平.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5(01)
[10]寒区聚酯纤维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的路用性能研究[J]. 刘秀,冯德成,孙朝杰.  中外公路. 2014(05)

博士论文
[1]严寒区橡胶沥青及混合料应用关键技术研究[D]. 安海超.长安大学 2017
[2]贵州高海拔地区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适应性研究[D]. 陈尚江.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3]玄武岩纤维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机理的研究[D]. 赵丽华.大连理工大学 2013
[4]沥青路面低温开裂力学分析[D]. 孙红燕.长安大学 2013
[5]纤维沥青混合料组成与性能试验研究[D]. 汤寄予.郑州大学 2013
[6]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凝土性能研究与增强机理微观分析[D]. 高春妹.吉林大学 2012
[7]某橡胶沥青混凝土低温性能评价研究[D]. 方向阳.吉林大学 2011
[8]高寒地区沥青路面行为特性与设计方法研究[D]. 艾长发.西南交通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青藏高寒高海拔地区合理路面结构研究[D]. 黄喆.长安大学 2017
[2]高海拔高寒冻土地区合理路面结构经济性评价[D]. 王莉云.长安大学 2017
[3]高寒地区沥青路面温度与荷载耦合动力行为[D]. 黄大强.西南交通大学 2016
[4]橡胶沥青混合料面层抗裂性能的研究[D]. 桑伟宁.合肥工业大学 2016
[5]级配和空隙率对橡胶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影响研究[D]. 万中原.重庆交通大学 2015
[6]高寒地区复合矿物纤维沥青路面应用研究[D]. 罗国虎.长安大学 2014
[7]青藏高原公路新型路基结构与路面材料研究[D]. 蒋宁山.青海大学 2012
[8]沥青路面结构温度场与温度应力的数值模拟分析[D]. 王孙富.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9]多年冻土地区沥青路面温度应力研究[D]. 胡浩.长安大学 2010
[10]沥青路面低温缩裂分析[D]. 陈玉.长安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334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4334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3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