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山区双车道二级公路弯道路段行驶特性与安全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9 01:07
  山区公路交通事故频发,尤其是弯道路段安全形势更为严峻,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据统计显示,山区公路虽然事故数量占全国道路数量比例较少,但事故伤亡强度及经济损失最为严重。虽然自2004年交通部实施全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以来,山区公路安全状况不断改善,在客观上很大程度遏制了山区公路事故高发的态势,但由于影响我国道路完全的诸因素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山区公路交通事故仍然存在伤亡惨重,重特大交通事故特别是群死群伤的特大恶性事故时有发生。以2011年为例,山区公路事故数量只占全国道路事故数量的11.85%。然而,全国道路每百起交通事故死亡29.6人,山区公路37人;全国道路每百起交通事故受伤112.6人,山区公路128人;全国道路每百起交通事故直接经济损失44.1万元,山区公路66.1万元,弯路路段交通事故数量占山区公路总事故数量的比例高达90.6%。上述统计数据表明,山区公路应作为我国公路安全保障的重点改善对象,尤其山区公路弯道路段应成为山区公路重点隐患整治地段,山区公路的交通安全隐患给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全保障带来极大的影响。论文首先通过对弯道路段交通事故宏观统计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山区公路弯道... 

【文章来源】: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12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山区双车道二级公路弯道路段行驶特性与安全策略研究


道路偏离预警系统结构设计图

示意图,弯道,车辆,平面


重庆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0式以及整体最优模型的其中一种作为决策目标,最后通过实例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该成果可为汽车在复杂道路上自动驾驶速度目标提供实时动态决策依据。屠书荣等[33](2010)通过调查统计方法,从道路线形对驾驶员产生的心率负荷以及交通环境的侧向干扰两个方面量化了道路条件对驾驶员期望速度选择的影响,给出了双车道公路期望速度预测模型,最后通过实际数据检验说明了该预测模型的合理性与可靠性,进一步优化了双车道公路驾驶员期望速度预测方法。温影影[34](2011)通过实测试验数据,分别建立了条件为半径小于600m且超高值在-2.5%~2.5%范围内,设计速度为60km/h的山区双车道公路平曲线路段:运行速度与车道宽度关系模型、运行速度与路肩宽度关系模型、运行速度与弯道半径关系模型、运行速度与弯道超高关系模型以及运行速度与弯道半径、超高协同模型。1.2.2.3弯道安全对策研究现状史红云[35](2013)等在研究中指出急弯或山路障碍的情况下,道路转角的视线会变差,使弯道路段成为交通事故的高发地段,根据这一情况,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转角信号控制策略。将轨道交通信号控制中的“闭塞”技术应用于曲线路段,通过设置“闭塞”部分以实现“闭塞”控制,确保只有同一方向的车辆处于“闭塞”区,而从外侧方向到达的车辆应排队等候,从而减少和抑制交通事故的发生。图1-2弯道车辆会车警示系统平面示意图LIli[36](2006)在研究中指出缓和曲线平曲线路段经常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线形诱导标志或线形诱导标志不符合要求。根据平曲线路段缓和曲线必须设置直线诱导标志的原则,建立了直线诱导标志位置设置的理论模型,证

原理图,弯道,车辆,路段


第三章弯道路段车辆动力学特性分析与实验方案设计29第三章弯道路段车辆动力学特性分析与实验方案设计平曲线与交通事故有很大关系,车辆在曲线上行驶,会产生离心力,这种离心力不仅作用于车辆本身(其值与车速的平方成正比,与曲线半径成反比),容易引起车辆侧翻和侧滑两种失稳情况的出现,同时驾驶人也会通过身体的触觉和人体平衡系统感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过高的离心力可造成驾驶员“心慌”,引起操作失误。从力学角度来看,弯道路段的主要事故形态都与车辆受力状况有密切关系,因此,本章将从微观层次,根据车辆在弯道行驶的受力情况建立动力学模型,研究车辆在弯道行驶两种失稳情况的临界阈值,进一步明确各影响因素对弯道安全性的作用机理。3.1水平弯道路段车辆动力学特性分析3.1.1弯道路段车辆转向原理车辆在弯道路段行驶时,可以将车辆的每一个瞬态看成是绕一个点O做圆周运动,该点是车辆的内外前轮与后轮垂线的相交线,我们称O点为转向中心或轨迹的曲率中心,如图3-1所示,O点到后轴中心点B的距离R就是车辆的转弯半径。由于车辆在转弯过程中,驾驶员需要不断地转动方向盘,调整前轮的偏转角度,因此O点的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图3-1弯道路段车辆转向原理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山区公路弯道预警方法研究[J]. 许多,方守恩,陈雨人.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7(06)
[2]破浪前行勇扬帆 砥砺奋进再启航 人车路大发展背景下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历程回顾[J]. 蒋菱枫,赵素波.  道路交通管理. 2016(12)
[3]基于自然驾驶试验的山区公路汽车行驶轨迹特性研究[J]. 徐进,罗骁,张凯,鲁工圆,邵毅明.  中国公路学报. 2016(07)
[4]平曲线处大型客车最大安全运行速度计算模型研究[J]. 夏荣霞,吴德华,何杰,翁辉,史登峰.  公路交通科技. 2016(01)
[5]基于轨迹-速度耦合策略的复杂道路汽车行驶速度决策[J]. 徐进,赵军,罗庆,邵毅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5(04)
[6]道路交通安全“晴雨表”——评《2012年中国道路交通安全蓝皮书》[J]. 汪玚.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13(01)
[7]弯道宽度对车辆行驶轨迹和速度的影响规律[J]. 毛嘉川.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11(04)
[8]双车道公路弯道行车轨迹特性研究[J]. 林雨,牛建峰,徐颖.  公路交通科技. 2011(03)
[9]减速带在校园交通安全的应用研究[J]. 李家顺,李淑庆,钱小兵.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1(01)
[10]双车道公路期望车速确定方法研究[J]. 屠书荣,张泽良.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博士论文
[1]高速公路限速标志设置的有效性研究[D]. 曹鹏.吉林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高速公路提速域值研究[D]. 韩冰.河北工业大学 2016
[2]山区四级公路连续弯道车辆行驶轨迹偏移量特性研究[D]. 崔金垚.福建农林大学 2016
[3]山区双车道公路驾驶人速度选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周佳.重庆交通大学 2015
[4]济菏高速公路事故易发段鉴别及成因分析[D]. 郝彬.山东建筑大学 2015
[5]山区高速公路弯道路段安全行车速度与限速应用的研究[D]. 朱秋萍.华南理工大学 2014
[6]山区双车道公路交通安全设计与事故预防对策研究[D]. 张小草.华南理工大学 2013
[7]山区公路弯道路段车辆行驶特性及安全对策研究[D]. 陈金山.重庆交通大学 2013
[8]不良天气下高速公路限速问题分析[D]. 吴芳君.长安大学 2011
[9]山区公路减速带应用技术关键问题研究[D]. 俞耀.重庆交通大学 2010
[10]公路弯道路段交通事故分析及安全对策研究[D]. 王超深.长安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843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4843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d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