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基于离散单元法的隧道穿越断层带地震动力特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18 12:17
  由于中国地理位置特殊,刚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在我国出现了许多断层破碎带,而且分布十分广泛,特别是在断层破碎带分布相对密集的西部山区,地震频率高,风险极大。因此,当隧道穿越断层带时,对不同形态的断层及抗减震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采用离散单元法对部分处于断层破碎带中隧道结构的地震动力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形态的断层(不同倾角、不同倾向、不同宽度)及不同抗减震措施(不同减震层刚度、不同加固圈刚度)对隧道结构地震动力特性的影响,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施加减震层及加固圈后隧道结构的震动响应规律。研究成果如下:(1)工况dip=90°对隧道横断面的竖向变形最为不利,但对横向变形最为有利,此工况下拱肩为最不利位置。随着断层倾向的增大,隧道横断面竖向压缩值最大值越来越大。工况dd=0°对隧道横断面的最大竖向变形及横向变形最为有利。随着断层宽度的增加,隧道横断面的最大竖向变形及横向变形越来越大,拱肩为最不利位置。(2)随着断层倾角的增加,断层内隧道结构的剪切塑性区由断层内部逐渐转移到断层面附近,剪切作用由分散转化为集中。随着断层倾向的增加,断...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离散单元法的隧道穿越断层带地震动力特性分析


断层剪切衬砌破坏

滑塌破坏,边坡,衬砌,断层


洞口边坡滑塌破坏

衬砌,拱肩,滑塌破坏,轴向


衬砌沿轴向破裂(两侧拱肩)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块体离散元数值模拟技术及工程应用[J]. 石崇,褚卫江,郑文棠.  岩土力学. 2017(S1)
[2]高烈度地震区黏滑断层隧道减震层减震模型试验研究[J]. 崔光耀,伍修刚,王明年,王道远,朱长安.  岩土工程学报. 2017(11)
[3]基于隧道与断层破碎带距离因素的震害规律分析[J]. 李廷春,吕连勋,刘建章,张仕林,吕学安.  现代隧道技术. 2016(01)
[4]隧道设置减震层减震机制研究[J]. 王帅帅,高波.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6(03)
[5]海底隧道新型可拓展突水模型试验系统的研制及应用[J]. 李术才,王凯,李利平,张庆松,胡聪,周毅,刘洪亮,林鹏.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12)
[6]跨断层隧道围岩分级与支护研究[J]. 郁是瞻,廖艺.  四川建材. 2014(06)
[7]穿越断层破碎带隧道合理抗震设防长度研究[J]. 耿萍,何悦,何川,权乾龙,晏启祥.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02)
[8]龙潭隧道F2断层处涌水突泥机理及治理研究[J]. 刘钦,李术才,李煜航,张立丰.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3(06)
[9]汶川地震断层破碎带段隧道结构震害分析及震害机理研究[J]. 崔光耀,王明年,于丽,林国进.  土木工程学报. 2013(11)
[10]穿越断层破碎带隧道设置减震层的振动台模型试验[J]. 耿萍,唐金良,权乾龙,何川,晏启祥.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6)

博士论文
[1]穿越断层隧道结构地震动破坏机理与抗减震措施研究[D]. 信春雷.西南交通大学 2015
[2]隧道穿越断裂带地震响应特性及抗震措施研究[D]. 李林.西南交通大学 2014
[3]穿越活动断层的隧道减震结构研究[D]. 胡辉.西南交通大学 2013
[4]强震作用下山岭隧道洞口段地震响应分析及减震措施研究[D]. 曹小平.兰州交通大学 2013
[5]长大隧道穿越断层区施工力学特征及施工优化方法研究[D]. 李达.西南交通大学 2012
[6]隧道洞口浅埋段和断裂粘滑段抗震设计计算方法及试验研究[D]. 崔光耀.西南交通大学 2012
[7]地下建筑结构实用抗震分析方法研究[D]. 王璐.重庆大学 2011
[8]铁路隧道抗震计算方法研究[D]. 耿萍.西南交通大学 2012
[9]跨断层隧道结构非线性地震损伤反应分析[D]. 王峥峥.西南交通大学 2009
[10]浅埋双洞隧道地震动力响应研究[D]. 皇民.西南交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山岭隧道断层破碎带地震动力响应规律及抗减震措施研究[D]. 唐垠斐.西南交通大学 2018
[2]穿越节理岩体隧道围岩稳定性及安全施工技术研究[D]. 黄定一.西南交通大学 2017
[3]断层错动对岩石隧道影响的振动台试验研究[D]. 徐诗蒙.南京工业大学 2015
[4]穿越断层隧道地震动力响应敏感性研究[D]. 周旭东.西南交通大学 2014
[5]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震害机理分析[D]. 薛佃立.重庆交通大学 2013
[6]瑶寨隧道断层破碎带结构受力与变形特性分析[D]. 张佳.长安大学 2013
[7]成兰线跨断层隧道的错动破坏机理研究及地震动力响应分析[D]. 刘恺.北京交通大学 2011
[8]节理裂隙岩体爆破数值模拟研究[D]. 王洋.武汉理工大学 2011
[9]高黎贡山隧道动力稳定性及抗减震措施研究[D]. 林之恒.成都理工大学 2010
[10]山岭隧道洞口段地震动力响应及抗减震措施研究[D]. 张林.重庆交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028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5028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0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