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电动汽车用户差异的混合交通配流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3 16:51
电动汽车是未来城市交通出行的重要工具之一,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内整个交通网络将处于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混合的状态。因此,研究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的混合交通配流问题,了解未来交通网络中各路段的流量分布情况,并进一步对路网状况进行评价,对交通管理者更好地进行交通网络的规划、交通政策的制定及交通管控措施的实行,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交通网络中电动汽车的广泛参与考虑到传统城市交通配流问题中来,以电动汽车用户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对给定出行需求下的混合交通配流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了电动汽车用户风险偏好和时间效用的差异对城市混合交通网络均衡的影响。此外,还进一步探讨了,当交通网络中的出行用户自主选择普通燃油汽车或电动汽车为出行工具,两种出行方式的出行需求为内生变量时,混合交通网络的均衡配流问题。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概述了电动汽车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接着对电动汽车用户的出行行为特点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指出电动汽车用户出行过程中的里程焦虑和充电焦虑对其出行的影响。构建了给定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两种出行方式出行需求时,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的混合交通网络均衡模型,并运用算例对模型进行检验和求解。然后,通过考虑...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研究框架和研究内容??1.3.2研宄方法??
图2-1家用充电桩与公共充电粧??
若电动汽车用户的安全电量为〇千瓦时,即电动汽车用户能接受的最低剩为0%。通过简单计算,可以发现,路径1-2不被电动汽车用户选择,因所需电量为4.2千瓦时,超过电动汽车出发时的初始电量,而该路径上又有充电粧满足其补充电量的需要。而对于另外两条路径,电动汽车可以在情况下行驶到结点3和结点4,此时剩余电量为1千瓦时,然后通过在结4分别补充电量0.5千瓦时和2千瓦时,顺利到达目的地结点2。??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在与电量相关的领域,体现易于感到电量焦虑的难易程度。以人们使用手机时的心理为例,有些用户手机电量降至10%甚至5%时,才给手机补充电量,而另一些用户,则必手机电量高于20%,才不会感到焦虑,担忧手机电量耗尽。??同样,电动汽车领域,已有不少学者对电动汽车用户的里程焦虑现象进行实验研宄。电动动车用户的风险偏好体现在易于里程焦虑的程度上,与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应用场景[J]. 屠胜贵. 建筑电气. 2018(11)
[2]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双目标最优选址问题[J]. 米阳.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18(08)
[3]考虑驾驶人行为习惯及出行链的电动汽车充电站站址规划[J]. 徐青山,蔡婷婷,刘瑜俊,姚良忠,曾平良.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6(04)
[4]电动汽车发展分析[J]. 亢凤林,李军民.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08(11)
[5]多用户多方式混合随机交通平衡分配模型[J]. 韩印,袁鹏程.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8(01)
硕士论文
[1]基于排队论的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定容研究[D]. 卢芳.北京交通大学 2015
[2]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站的规划方法研究[D]. 杨勇.华北电力大学 2014
[3]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方法及运营模式研究[D]. 何战勇.北京交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48834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研究框架和研究内容??1.3.2研宄方法??
图2-1家用充电桩与公共充电粧??
若电动汽车用户的安全电量为〇千瓦时,即电动汽车用户能接受的最低剩为0%。通过简单计算,可以发现,路径1-2不被电动汽车用户选择,因所需电量为4.2千瓦时,超过电动汽车出发时的初始电量,而该路径上又有充电粧满足其补充电量的需要。而对于另外两条路径,电动汽车可以在情况下行驶到结点3和结点4,此时剩余电量为1千瓦时,然后通过在结4分别补充电量0.5千瓦时和2千瓦时,顺利到达目的地结点2。??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在与电量相关的领域,体现易于感到电量焦虑的难易程度。以人们使用手机时的心理为例,有些用户手机电量降至10%甚至5%时,才给手机补充电量,而另一些用户,则必手机电量高于20%,才不会感到焦虑,担忧手机电量耗尽。??同样,电动汽车领域,已有不少学者对电动汽车用户的里程焦虑现象进行实验研宄。电动动车用户的风险偏好体现在易于里程焦虑的程度上,与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应用场景[J]. 屠胜贵. 建筑电气. 2018(11)
[2]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双目标最优选址问题[J]. 米阳.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18(08)
[3]考虑驾驶人行为习惯及出行链的电动汽车充电站站址规划[J]. 徐青山,蔡婷婷,刘瑜俊,姚良忠,曾平良.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6(04)
[4]电动汽车发展分析[J]. 亢凤林,李军民.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08(11)
[5]多用户多方式混合随机交通平衡分配模型[J]. 韩印,袁鹏程.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8(01)
硕士论文
[1]基于排队论的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定容研究[D]. 卢芳.北京交通大学 2015
[2]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站的规划方法研究[D]. 杨勇.华北电力大学 2014
[3]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方法及运营模式研究[D]. 何战勇.北京交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488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548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