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空区上方路基沉降预测和合理过渡路面结构研究
本文关键词:采空区上方路基沉降预测和合理过渡路面结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交通运输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公路作为交通运输的主要载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矿产业发达的城镇,越来越多的公路不可避免地穿越采空区,采空区的存在可能导致公路路基产生较大的沉降,甚至出现路面开裂、大面积坍塌等破坏,造成重大交通事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减少采空区域公路正常运营过程中灾害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在采空区修建公路前,必须对采空区路基沉降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测。本文以河南省新密关口至登封张庄段高速公路的修筑和改建为研究背景,考虑了采空区分布位置对路基沉降的影响、不同路面结构形式抵抗采空区破碎变形和软土固结沉降的能力以及标准轴载作用下采空区上方路面结构的响应。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分析了采空区位于路基正下方时,不同开采深度对采空区上方路基产生的最大沉降的影响以及采深一定时采空区水平位置对路基最大沉降的影响;得出了该种地质条件下采空区的临界安全区域。(2)通过对比分析四种不同路面在采空区岩土破碎和下层黄土固结沉降作用下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得出柔性路面结构更能适应这种变形,推荐碎石基层路面作为采空区过渡期路面结构。(3)分析了交通荷载作用下采空区上方路面弯沉和受力层应力的变化;对比分析了四种过渡路面在标准轴载作用下产生的路面沉降和受力层内的最大拉应力;得出在采空区上方的复杂地基上,柔性基层路面比半刚性基层路面更合理。
【关键词】:采空区 安全区域 沉降预测 固结沉降 过渡路面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1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6
- 1.1 课题的研究景与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1.2.1 采空区开采沉陷预计理论与研究现状11-12
- 1.2.2 采空区与上方道路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现状12-13
- 1.2.3 采空区地基治理与采空区公路抗变形结构研究现状13-14
- 1.3 存在的问题14
- 1.4 本文研究内容14-16
- 2 依托项目的地质背景16-21
- 2.1 交通概况16
- 2.2 地形地貌16
- 2.3 气象水文条件16-17
- 2.3.1 气象条件16-17
- 2.3.2 水文条件17
- 2.4 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17-19
- 2.4.1 地层岩性分布17-18
- 2.4.2 地质构造18
- 2.4.3 不良地质现象18-19
- 2.5 煤矿开采情况19-21
- 3 采空区上方路基沉降数值分析21-34
- 3.1 有限元软件介绍21-23
- 3.2 几何模型的建立23-24
- 3.2.1 模型地层的划分23
- 3.2.2 模型几何尺寸的确定23-24
- 3.3 本构模型和材料参数的选取以及边界条件的设置24-25
- 3.3.1 本构模型的选取24
- 3.3.2 材料参数确定24-25
- 3.3.3 边界条件的设置25
- 3.4 采空区安全临界区域的确定25-34
- 3.4.1 采深对路基表面中心点最大沉降的影响25-30
- 3.4.2 采空区水平位置的变化对路基中心点沉降的影响30-31
- 3.4.3 采空区路基中心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31-32
- 3.4.4 三点法预测的沉降分析32-34
- 4 不同路面结构在采空区岩体破碎和软土固结作用下的沉降分析34-45
- 4.1 沉降理论34-36
- 4.1.1 沉降分析34-35
- 4.1.2 分层总和法35-36
- 4.2 拟定的采空区过渡路面36-37
- 4.3 地层的划分和几何模型的建立37-38
- 4.3.1 地层的划分37-38
- 4.3.2 模型几何尺寸38
- 4.4 本构模型和材料参数的选取38-43
- 4.4.1 本构模型的选择38-39
- 4.4.2 材料参数确定39-41
- 4.4.3 采空区三带高度的确定和材料参数的折减41-43
- 4.4.4 边界条件43
- 4.5 四种不同路面结构的不均匀沉降分析43-45
- 5 采空区上方不同路面结构在交通荷载作用下的响应分析45-52
- 5.1 标准轴载作用下采空区上方道路结构响应分析45-47
- 5.1.1 力学模型的建立45-46
- 5.1.2 路面结构各层力学参数的选取46
- 5.1.3 荷载图式以及大小的确定46-47
- 5.2 计算结果与分析47-50
- 5.2.1 不考虑采空区时路面结构的响应47-48
- 5.2.2 采空区出现的深度对路面弯沉和基层底部拉应力的影响48
- 5.2.3 不同路基填筑高度时路面结构的响应48-50
- 5.3 四种路面结构在在交通荷载作用下的弯沉和应力的对比分析50-52
- 6 结论与展望52-54
- 6.1 结论52
- 6.2 展望52-54
- 7 参考文献54-57
- 作者简介57-58
- 致谢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涛;;价值工程在路面结构优化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2年05期
2 徐光辉,冯钧,田波,钟阳,王哲人;路面结构动力系统响应问题的求解[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3 徐永祥;;永久性路面结构技术应用浅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年03期
4 吴五星;超载、路面结构对高速公路路面病害形成的影响[J];湖南交通科技;2001年01期
5 张静利;浅析经典路面结构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和新的发展方向[J];公路交通技术;2004年01期
6 王华,过年生;六安-叶集高速公路多层路面结构体系受力性能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8期
7 叶家玮,吴鹏,郑国梁;基于路面雷达的路面结构缺陷检测方法[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9期
8 孙贤斌;刘明;薛涛;;基于神经网络的路面结构动力仿真分析[J];路基工程;2007年02期
9 王广宾;;县乡道路路面结构问题分析[J];科学之友(B版);2008年01期
10 邓亚虹;彭建兵;范文;夏唐代;;黄土暗穴对路面结构变形响应的影响分析[J];岩土力学;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忠达;;路面结构的模糊概率可靠度分析[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4年
2 魏翠玲;李秋英;王羡农;;路面结构性能评价与材料参数的动态反算[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1年
3 朱向荣;王金昌;毛红梅;吴钰骅;;简化模型对路面结构体工作性状影响探讨[A];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第十一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富海鹰;蒋鑫;;杭州湾大桥X标段预制场运梁通道路面结构三维有限元分析[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5 王德群;;RCC板温度场测定与分析[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庆五十五周年论文选集(1950~2005)上册[C];2005年
6 王尚;肖峰;朱兵兵;;安徽省县乡公路改造工程中新老路结合部不均匀沉降对路面结构的影响分析及控制探讨[A];中国公路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慧敏;顾启英;;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BRT)路面结构组合方案研究[A];第九次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薛彦卿;石小武;朱国娟;陈辉方;张莉;王晶;;交通荷载作用下脱空刚性路面的疲劳损伤机理[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汪涯;郑传超;陈文敏;;轴对称弹性空间问题通解的一种新形式[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席宣;因地制宜选材 不拘一格修路[N];中国交通报;2007年
2 记者 贺云鹏;富昂公路建成通车[N];齐齐哈尔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徐文君;不可承受之“重”压垮一条路[N];巢湖日报;2010年
4 记者 姜艳;我省加快建设智能化信息化高速公路[N];河北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吉庆;路用粒料类材料安定行为及路面结构安定性分析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刘俊卿;地基—路面结构体系的静动力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3 张熙颖;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季冻区典型路面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梁新政;路面结构层应力非线性特性反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5 夏永旭;涵洞、通道上路面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00年
6 高Z腪,
本文编号:472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472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