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基于交通结构发展情景分析的城市交通碳排放测算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7 03:06

  本文关键词:基于交通结构发展情景分析的城市交通碳排放测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满足居民出行需求的同时,需要更加合理的出行结构来促进交通环境的改善.本文利用不同方法分析测算了城市交通碳排放现状,结合低碳目标的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优化模型探讨了交通出行比例不变、交通出行比例优化和交通出行比例失衡三种发展情景.分析表明,不同情景下的城市交通碳排量的平均年增长率分别为13.1%、7.3%和15.3%.公共交通是交通结构优化的主要推动力,只有在公共交通分担率不断上升的同时,控制并降低小汽车交通出行比例,才能降低碳排放总量的增长速度.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城市交通复杂系统理论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城市交通 交通结构 情景分析 碳排放测算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201008)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725406)
【分类号】:U12;X73
【正文快照】: 1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问题给人类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城市交通占13.1%,是仅次于能源供应和工业生产的第三大排放领域(IPCC,2007).二氧化碳作为温室气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吕慎;田锋;李旭宏;;大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优化模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7期

2 李琼;陈超;李俊梅;潘嵩;李雁;任明亮;邓奕雯;严乐;;基于城市地下道路污染物排放特性的交通特征调研[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3 童抗抗;马克明;;居住-就业距离对交通碳排放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2年10期

4 吕慎,田锋,李旭宏;我国大城市客运交通结构发展模式研究——应用层次分析—主成分分析组合评判法[J];土木工程学报;2003年01期

5 刘文宇;;北京市发展低碳交通的前景分析[J];综合运输;2010年09期

6 杜怡曼;贾宇涵;吴建平;许明;杨森炎;;基于交通环境容量的区域交通动态调控模型[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慧;郭怀成;郁亚娟;王真;刘涛;;基于出行的城市客运交通环境系统优化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张萌;毛保华;陈团生;;基于层次-主成分分析法的常规公共交通系统综合评价[J];城市公共交通;2007年05期

3 吕慎;田锋;李旭宏;;大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优化模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7期

4 王锋辉;杨明;杨汝清;;全自动智能运输系统的分布式递阶控制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07期

5 隽海民;裴玉龙;申翔浩;;城市客运交通结构生态效用双目标优化模型[J];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07期

6 苏涛永;张建慧;李金良;倪颖;;城市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来自京津沪渝面板数据的证据[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1年05期

7 鞠鹏艳;;从碳排放到低碳城市总体规划的量化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11期

8 张坤;黄晶晶;谢德体;骆云中;;观光农业园区道路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33期

9 唐葆君;沈丹进;;北京市道路客运交通碳排放研究及其情景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10 徐昔保;陈爽;杨桂山;;长三角地区城市居民出行交通碳排放特征与影响机理[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骁;唐冲;蔡烽;石爱国;;基于海事调查数据的人为失误与碰撞事故关联度计算——应用灰色关联分析-主成分分析组合评判法[A];海洋船舶避碰论文集[C];2005年

2 林锦山;;交通环境容量约束下的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优化方法研究[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祝毅然;陆锡明;;上海城市交通节能措施策略研究[A];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转型与创新——中国城市交通规划2011年年会暨第25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4 孙晋坤;章锦河;刘泽华;李曼;杨璐;;区域旅游交通碳排放测度模型及实证比较分析[A];江苏省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论文哲学社会类论文汇编[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睿;交通能耗在城市绿色交通规划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朱佳翔;都市圈交通体系结构演化与优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田玉国;基于道路交通事故预防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隽海民;城市客运交通方式生态特性与结构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5 黄海艳;发展项目的公众参与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6 李海峰;城市形态、交通模式和居民出行方式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7 刘爽;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大城市交通结构演变机理及实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8 冯忠祥;农村人口出行特征及运力结构分配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9 祝建军;基于交通效率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龙江英;城市交通体系碳排放测评模型及优化方法[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怡;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合作竞争模式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志谦;城市低碳客运交通系统结构与土地利用综合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周建琴;城市慢行交通友好性综合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王静;居民家庭交通碳排放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5 曾文创;基于离散选择模型的城市交通方式结构优化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张陆;城市群客运交通结构优化配置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7 苏城元;基于低碳发展模式的城市交通结构优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8 黄启焕;基于城市功能区划的北京市交通系统优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9 王冰;黑龙江省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模型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10 王会萍;可持续的大城市交通结构发展模式研究——以西安市为例[D];西北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林;张艳;柴彦威;;中国大城市职住分离现象及其特征——以北京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9期

2 仇保兴;;缓解北京市交通拥堵的难点与对策建议[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0年04期

3 李强;李晓林;;北京市近郊大型居住区居民上班出行特征分析[J];城市问题;2007年07期

4 孙斌栋;潘鑫;宁越敏;;上海市就业与居住空间均衡对交通出行的影响分析[J];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01期

5 陈飞;诸大建;许琨;;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模型、现状问题及目标策略——以上海市实证分析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6期

6 朱光灿,闻德荪;城市道路汽车尾气扩散箱型模式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7 李铁柱;朱志高;田新现;;城市道路路段环境交通容量[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8 黄成,陈长虹,王冰妍,戴懿,赵静,王海鲲;城市交通出行方式对能源与环境的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11期

9 胡伟;钟秦;;隧道实验测定南京市机动车PM_(10)排放因子[J];环境工程学报;2009年10期

10 陈建华,王玮,刘红杰,岳欣,李红,汤大钢;北京市交通路口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研究(Ⅰ)——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环境科学研究;2005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姚宪辉;通勤出行行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朝晖;;上海市碳排放的历史特征与远期趋势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2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3 ;碳排放配给制带来的启示[J];节能与环保;2009年11期

4 邴绍倩;;食品“碳排放”标准及应对之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20期

5 ;国务院宣布我国到2020年降低碳排放40%~45%[J];纸和造纸;2010年02期

6 张雷;黄园淅;李艳梅;程晓凌;;中国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与减排途径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2期

7 巩帅臣;;湖南省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企业家天地;2010年01期

8 温景光;;江苏省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2期

9 王琴;曲建升;曾静静;;生存碳排放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J];开发研究;2010年01期

10 孙建卫;陈志刚;赵荣钦;黄贤金;赖力;;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碳排放足迹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2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杜宁睿;向澄;黄经南;刘沛;;家庭出行碳排放特征分析及规划启示——以武汉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张白玲;林靖s

本文编号:4883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4883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6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