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跨刚构—连续组合梁桥施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本文关键词:多跨刚构—连续组合梁桥施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刚构-连续组合梁桥主墩采用墩梁固结形式,同时在边墩位置处设置支座,是一种复杂的超静定结构,如果单纯依靠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结构成桥线形和内力将不能达到理想状态,应在刚构-连续组合梁桥施工过程中对结构线形和内力进行控制,使得结构成桥线形和内力达到理想状态。现阶段,多跨刚构-连续组合梁桥通常采用挂篮悬臂施工方法,施工工期较长,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各项参数的实际值与施工图设计时采用的理论值存在一定偏差,比如结构各项设计参数理论值与实际值、结构设计温度荷载与实际温度、结构混凝土收缩徐变效应理论值与实际值、合龙顺序、合龙施工中的临时荷载等,同时施工过程中,在连续墩墩顶设置墩梁临时固结,施工完成后进行结构体系转换,施工工艺复杂,结构的实际线形及内力状态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与结构理论设计值产生一定偏差,若在实际施工中未对产生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下一个箱梁节段施工中采取相应措施,随着新的箱梁节段施工,两者偏差急剧累加,增大结构施工安全隐患,造成质量安全事故。因此,有必要在多跨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实际施工过程中建立施工控制体系,采集影响结构实际状态的各项参数,将实际参数与结构设计中的理论计算参数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对理论计算模型进行相应的修正,使得理论计算模型能够准确的反映结构的实际状态,更好地指导实际施工过程,最终结构成桥线形以及内力状态满足理论成桥状态要求。本文以西阳河大桥为依托工程,进行了混凝土容重γ、弹性模量E以及预应力损失值三项在内的设计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同时引入敏感度系数S识别影响多跨刚构-连续组合梁桥最大悬臂状态以及成桥状态的主要设计参数、次要设计参数;进行混凝土收缩徐变效应的影响分析,研究发现成桥10年全桥整体下挠但各跨下挠量略有不同,其中成桥5年内主梁下挠增长较快,随着时间的增长混凝土收缩徐变对结构的长期变形影响较小;进行了温度荷载影响分析,得出了整体升温、整体降温、梯度升温、梯度降温四种温度荷载工况下结构的应力和位移状态,进而提出控制温度荷载影响的措施;分析不同合龙顺序对多跨刚构-连续组合梁桥成桥状态实际位移和应力的影响,并确定合理的合龙方案。
【关键词】:多跨 刚构-连续组合梁桥 参数 敏感性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45.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5
- 1.1 引言9
- 1.2 刚构-连续组合梁桥结构概述9-12
- 1.2.1 刚构-连续组合梁桥9
- 1.2.2 刚构-连续组合梁桥的特点9-10
- 1.2.3 刚构-连续组合梁桥的优缺点10-11
- 1.2.4 刚构-连续组合梁桥的发展趋势11-12
- 1.3 施工监控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12-13
- 1.3.1 施工监控的意义12
- 1.3.2 国内、外施工监控研究现状12-13
- 1.4 本文研究内容13-14
- 1.5 本章小结14-15
- 第2章 多跨刚构-连续组合梁桥施工控制体系15-32
- 2.1 工程概况15-18
- 2.2 施工控制体系的组织机构、管理系统、监测系统及工作流程18-20
- 2.2.1 施工监控组织机构18
- 2.2.2 施工监控管理系统18-19
- 2.2.3 施工控制监测系统19
- 2.2.4 施工控制监测工作流程19-20
- 2.3 桥梁施工监测监控的主要内容20-32
- 2.3.1 施工过程中的仿真分析计算20-24
- 2.3.2 施工阶段立模标高的确定24
- 2.3.3 主梁悬浇施工的线形控制24-25
- 2.3.4 施工过程中监测工作的实施25-32
- 第3章 多跨刚构-连续组合梁桥施工控制参数识别及应用32-61
- 3.1 参数识别与敏感性分析32-33
- 3.1.1 参数识别32
- 3.1.2 参数敏感性分析32-33
- 3.1.3 参数选取33
- 3.2 设计参数敏感性分析33-53
- 3.2.1. 混凝土容重 γ 的敏感性分析33-37
- 3.2.2. 混凝土弹性模量E的敏感性分析37-40
- 3.2.3. 预应力损失的敏感性分析40-49
- 3.2.4. 设计参数敏感性对比分析49-53
- 3.3 混凝土收缩徐变影响分析53-54
- 3.3.1 混凝土收缩徐变效应53
- 3.3.2 混凝土收缩徐变效应影响分析53-54
- 3.4 温度荷载影响分析54-59
- 3.4.1 温度荷载概述54-55
- 3.4.2 温度荷载影响分析55-59
- 3.4.3 控制温度影响的措施59
- 3.5 本章小结59-61
- 第4章 多跨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合龙顺序影响分析61-69
- 4.1 概述61
- 4.2 合龙施工61-66
- 4.2.1 合龙施工工序61-65
- 4.2.2 合龙施工技术特点65-66
- 4.3 合龙顺序66
- 4.4 合龙方案66-67
- 4.5 不同合龙顺序影响分析67-68
- 4.6 合龙方案比选68
- 4.7 本章小结68-69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69-71
- 5.1 结论69-70
- 5.2 展望70-71
- 参考文献71-74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4-75
- 致谢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于晨;“钢筋混凝土组合梁桥非线性分析与承载能力研究”通过了部级技术鉴定[J];公路交通科技;1992年03期
2 娄有原;钢筋混凝土组合梁桥全过程的非线性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1994年01期
3 楼庄鸿;几种有特色的组合梁桥[J];交通科技;2001年05期
4 徐德标,黄才良,刘春城;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桥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5 刘云飞,李明;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组合梁桥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4年04期
6 白玲,史永吉;组合梁桥的施工[J];桥梁建设;2004年06期
7 江建斌;张永水;曹淑上;;大跨径连续-刚构组合梁桥施工仿真分析[J];西部交通科技;2007年01期
8 魏亚妮;;刚构-连续组合梁桥体系转换施工技术[J];科技信息;2007年10期
9 郭磊;孙东超;;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桥裂缝问题的研究综述[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年07期
10 田明昱;黄杰;;连续—刚构组合梁桥设计、施工关键问题的探讨[J];水利水电施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倩;刘玉擎;黄生富;;桁腹式组合梁桥节点构造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邵旭东;周爱国;潘仁胜;李积泉;曹君辉;;超高性能轻型组合梁与传统钢梁及组合梁的对比分析[A];2013年二省二区大型桥梁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3 方志禾;叶权生;;双张法部分预应力工字型肋组合梁桥[A];第九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4 何池;薛伟辰;李杰;;预应力组合梁长期性能试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5 周伟翔;刘玉擎;曾明根;邵长宇;;连续组合梁桥钢与混凝土连接技术的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王元清;陈蕴威;任剑波;宗亮;武电坤;李俊;;钢-混组合梁桥及其在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二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A];钢结构工程研究(九)——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3届(ISSF-2012)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刘玉擎;;百米级跨径连续组合梁桥的新技术应用[A];桥梁创新技术与安全耐久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黄侨;荣学亮;陆军;;既有钢-混组合梁桥常见病害分析及其加固策略[A];全国既有桥梁加固、改造与评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刘忠;杜国华;范立础;;预应力或钢筋混凝土组合梁桥使用性能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茅以升诞辰10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1995年
10 王军文;李建中;梁志广;;预应力组合梁桥的时效分析[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马立军;双滑移面组合梁静力响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沈旭栋;部分粘结组合梁的若干动静力问题[D];浙江大学;2012年
3 陈齐风;大跨径钢—混组合梁桥高腹板稳定性分析与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4 刘莉;钢与高强混凝土预应力组合梁力学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5 刘天明;无粘结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理论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璐琨;钢—预制混凝土桥面板组合梁在桥梁快速修复中的应用[D];长安大学;2015年
2 罗魁;高墩大跨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几何非线性与稳定性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3 刘洋;刚构连续组合梁桥施工监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4 赵阳;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合拢方案优化与施工控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5 宋李秦;FRP组合梁试件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6 林文进;曲线段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受力行为数值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7 刘玉玲;钢—混凝土曲线组合梁弯扭作用机理及横隔板效应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8 刘真;钢-混凝土组合梁桥设计方法在中外规范下的对比分析[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9 秦照博;钢(梁)—砼(桥面板)组合梁桥力学性能研究分析[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10 李夏元;基于HFWT体系的钢—混组合梁的受剪力学性能分析[D];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
本文关键词:多跨刚构—连续组合梁桥施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87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488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