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湾围填海工程对区域水沙动力环境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莱州湾围填海工程对区域水沙动力环境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黄河为中国第二长河,由于其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每年携带大量泥沙至黄河口海域,使得黄河口海域含沙量巨大。随着山东省对黄河口莱州湾海域的围填海开发,黄河口莱州湾海域的水动力情况会有明显的改变。因此研究莱州湾海域的水动力和悬沙输移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采用了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围填海工程对于水动力和悬沙输移的影响。本文在综合考虑了风场、入海径流、降雨量、蒸发量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非结构化三角形网格首先建立了大尺度渤海水动力模型,并通过实测的流速、流向、盐度、波浪、悬沙浓度等资料的对比,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出渤海的水动力特性和温盐变化过程,并可以为后续黄河口莱州湾海域的小尺度模型提供基础的水动力边界条件和温盐场、泥沙场的初始资料。根据渤海大尺度模型,对波浪、温盐和泥沙模拟结果进行了重点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风成浪是波浪的主要组成部分,风场的驱动是影响波高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夏季,温度场的平面分布是岸边海域温度高于远离岸线海域的温度;冬季刚好与之相反。在盐度场方面,由于河流的淡水输入,在河口附近海域出现了盐度的低值,随着远离河口地区,盐度逐渐升高;在时间分布上,由于夏季雨水多发,河流输入的淡水增加,使得夏季整体的盐度会略低于冬季的盐度。在悬沙浓度方面,由于泥沙主要来自黄河的输入,因此在黄河口附近海域的悬沙浓度会高于莱州湾海域内的悬沙浓度,并且随着远离黄河口海域,悬沙浓度会有所降低。应用上述验证良好的模型,从潮位、潮流、波浪和悬沙浓度四个方面预测了黄河口莱州湾海域的围填海工程对周边海域产生的影响。围填海工程对于整个莱州湾水动力影响有限,影响主要集中在工程附近海域。在有工程遮挡的海域,波浪的有效波高有所减小,有效波高等值线有一定的回退,于此相对应波浪的掀沙能力也有所降低,工程附近海域悬沙浓度也会有相应的降低。
【关键词】:数值模拟 水动力 莱州湾 围填海工程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652.3;TV1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8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10-11
-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1-16
- 1.2.1 国内围填海工程概况及研究进展11-12
- 1.2.2 国外围填海工程概况及研究进展12-13
- 1.2.3 水动力数学模拟研究进展13-15
- 1.2.4 泥沙输移数学模拟研究进展15-16
- 1.2.5 黄河口莱州湾海域研究进展16
- 1.3 本文工作16-18
- 2 黄河口莱州湾海域概况18-26
- 2.1 地理地形和黄河口历史变迁18-19
- 2.2 水文气象概况19-23
- 2.2.1 气象概况19-20
- 2.2.2 水文概况20-22
- 2.2.3 自热灾害22-23
- 2.3 沉积物特征23-26
- 2.3.1 沉积物类型和分布23-25
- 2.3.2 粒度参数25-26
- 3 数学模型26-35
- 3.1 潮流数学模型26-29
- 3.1.1 基本方程26-28
- 3.1.2 定解条件28-29
- 3.1.3 数值解法29
- 3.2 温盐数学模型29-31
- 3.2.1 基本方程29-30
- 3.2.2 定解条件30
- 3.2.3 数值解法30-31
- 3.3 波浪数学模型31-33
- 3.3.0 基本方程31-32
- 3.3.1 定解条件32
- 3.3.2 数值解法32-33
- 3.4 泥沙数学模型33-34
- 3.4.1 基本方程33-34
- 3.4.2 定解条件34
- 3.5 本章小结34-35
- 4 模型配置及验证35-52
- 4.1 模型简介35
- 4.2 模型配置35-39
- 4.2.1 模拟范围和网格设置35-36
- 4.2.2 初始条件36-37
- 4.2.3 边界条件37-38
- 4.2.4 参数设置38-39
- 4.3 模型验证39-51
- 4.3.1 潮位验证39-40
- 4.3.2 潮流验证40-43
- 4.3.3 波浪验证43-44
- 4.3.4 温度盐度验证44-47
- 4.3.5 悬沙浓度验证47-51
- 4.4 本章小结51-52
- 5 黄河口莱州湾海域水动力和悬沙模拟52-60
- 5.1 模型配置52-53
- 5.1.1 模拟范围和网格设置52-53
- 5.1.2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53
- 5.1.3 参数设置53
- 5.2 模拟结果和数据分析53-59
- 5.2.1 潮流场分析53-56
- 5.2.2 波浪场分析56-57
- 5.2.3 悬沙浓度分析57-59
- 5.3 本章小结59-60
- 6 围填海工程对于黄河口莱州湾海域水动力的影响60-71
- 6.1 莱州湾围填海工程简介60-63
- 6.2 潮位的影响63-65
- 6.3 潮流的影响65-66
- 6.4 波浪的影响66-68
- 6.5 悬沙浓度的影响68-69
- 6.6 本章小结69-71
- 结论71-73
- 参考文献73-7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76-77
- 致谢77-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正环;莱州湾污染死蚶事件得到处理 胜利油田赔偿损失治理污染[J];中国水产;1989年09期
2 蔡克明;莱州湾南岸贝壳堤[J];海洋科学;1993年02期
3 郑培迎;于庆东;;莱州湾地区盐业发展目标预测分析[J];海洋与海岸带开发;1993年04期
4 童钧安;莱州湾主要污染物来源及分布特征[J];黄渤海海洋;1994年04期
5 纪灵;莱州湾污染严重[J];海洋信息;1994年03期
6 蔡克明;莱州湾西汉时期海岸线的变迁[J];海洋科学;1995年05期
7 郎晓辉;李悦;孔范龙;郗敏;;莱州湾环境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03期
8 张雪;张龙军;侯中里;廖巍;;1980—2008年莱州湾主要污染物的时空变化[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1期
9 姜太良 ,徐洪达 ,潘会周 ,尹相淳 ,严乐漪 ,费尊乐 ,毛兴华 ,陈峰;莱州湾西南部水环境的现状与评价[J];海洋通报;1991年02期
10 万修全,吴德星,鲍献文,姜华;2000年夏季莱州湾主要观测要素的分布特征[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宋振福;鞠成明;;山东省莱州湾地区海水侵染综合治理的初步探讨[A];论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全国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2 吴在兴;俞志明;宋秀贤;袁涌铨;曹西华;;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渤海湾和莱州湾赤潮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相对危害评价[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赵传集;史立本;;渤海莱州湾沿岸海水内侵灾害综合治理减灾对策研究[A];论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全国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4 许博超;康兴伦;刘东升;江雪艳;于志刚;;莱州湾南岸地层同位素年龄标尺的建立及古环境还原[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本报记者 赵宁;为了莱州湾重现活力[N];中国海洋报;2013年
2 露源;莱州湾春季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完成[N];中国渔业报;2010年
3 凌云鹏邋通讯员 曲华明;莱州湾湿地列入国家重点保护[N];烟台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袁名富;冰破莱州湾[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刘玉海;化工厂云集 围猎莱州湾[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6 云鹏邋通讯员 华明;320万蟹苗莱州湾下水[N];烟台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学静;镭同位素评估莱州湾等地海底地下水排泄(SGD)[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杨鸣;莱州湾南岸海岸带环境退化及治理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3 刘潇;港口工程影响下莱州湾南岸海洋沉积环境演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4 江雪艳;黄河干流、河口及莱州湾南岸铀的分布及成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5 刘金虎;莱州湾多相介质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在食物链(网)的传递与生物放大作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雪;莱州湾南岸海(咸)水入侵数值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李高阳;集约用海工程对莱州湾水动力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盖清霞;历史时期渤海莱州湾鲐鱼名称及资源变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张艳;氡同位素示踪莱州湾海底地下水排泄[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5 侯利佳;莱州湾南岸泥质潮滩海水—地下水相互交换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6 杨涛;莱州湾鱼类群落关键种及其年际变化[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7 徐唯强;莱州湾围填海工程对区域水沙动力环境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8 崔钰磊;基于遥感的近40年来莱州湾西—南部海岸线演变研究[D];鲁东大学;2015年
9 刘文涛;莱州湾西岸工程地质环境及桩基础的适宜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徐振飞;莱州湾表层海水水化学要素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本文关键词:莱州湾围填海工程对区域水沙动力环境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44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504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