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烈度区行波效应下盾构隧道动力响应分析
本文关键词:高烈度区行波效应下盾构隧道动力响应分析
【摘要】:盾构隧道的常用衬砌是由若干弧形预制管片通过螺栓连接拼装而成,由于螺栓的存在,它的动力响应特性不同于整体现浇式隧道结构,柔弱性是其最大的特点。近年来,诸多大城市都在使用盾构法修建地铁,其中位于高烈度区的城市不在少数。因此,盾构隧道的抗震性能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论文依托一盾构隧道工程实例——昆明市市体育馆到梁家河区间——开展研究,主要包括盾构隧道地震灾害形式分析、地震波选取及校正、盾构隧道等效模型建立、行波激励下与一致激励下的盾构隧道动力响应特征对比分析、行波激励下盾构隧道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等内容。论文具体研究内容为:(1)查阅了国内外文献质料,收集了国内外部分地铁盾构隧道在地震中的破坏事故,统计并分析了盾构法隧道的主要震害形式以及致灾机理。(2)根据昆明市地铁三号线市体育馆站到梁家河区间地质勘察资料,基于FLAC3D软件中的自由场边界、粘滞边界、波场分离技术、阻尼系统施加方法及地震波分析软件Seismosignal的傅里叶变换、功率谱和最小二乘法等一系列理论,开展了关于地震波的筛选、频谱分析、滤波、基线校正等工作以及盾构地铁区间截段模型的建立、计算参数和边界条件确定等工作。(3)采用时域法,借助FLAC3D,进行了地震波一致激励和地震波行波激励时不同响应的对比分析,并从影响盾构隧道响应的四个因素即波形、结构强度和形式、不同周边土体强度、视波速因素分析了盾构隧道在行波激励下的响应特点。(4)提出了关于盾构隧道行波效应下的抗震措施和建议。论文研究结果表明:(1)盾构隧道在地震中易出现螺栓松弛、洞肩洞脚开裂破坏、蛇形弯曲等灾害形式,其中,蛇形弯曲这一特征较明显的体现了地震动的行波效应。(2)一致激励和行波激励下盾构隧道动力响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行波效应下的位移响应时程较一致激励有所滞后,且行波效应下结构的横向位移峰值、横向相对位移峰值、最大(小)主应力绝对值峰值和螺栓张开量最大值均要大于一致激励。行波效应下的盾构隧道响应更符合地震灾害特征,行波激励可模拟出蛇形弯曲,而一致激励很难体现此特点。所以对于大跨度浅埋盾构隧道进行抗震研究时,要采用行波激励进行分析。(3)地震波形、结构强度和形式、盾构隧道周边土体强度、视波速均是影响行波效应下结构响应的主要因素。计算结果显示:地震波的加速度越大,结构的位移响应有增大趋势;盾构隧道管片和螺栓强度的变化,对结构位移响应没有太大影响;但管片强度增加,会增加管片在地震响应中的内力,螺栓强度增加,会减小管片的内力;周边土体强度变化会对盾构隧道的响应产生较大影响,随着土体强度增加,结构横向位移呈减小趋势,结构内力呈增大趋势,另在结构断面形式变化的地方,也是应力较集中的部位;视波速也是影响结构响应的关键因素,视波速越大,结构的位移和内力则会越小。论文的创新性工作主要包括:(1)采用有限差分时程分析法开展了盾构隧道地震响应分析与研究,结合工程实例建立模型,采用了更符合实际的行波激励法;(2)采用壳-弹簧模型以及土结构耦合模型并将其运用到长盾构区间大型数值模型的抗震分析中,既反映了地震作用下管片与螺栓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反映了土体与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3)基于有限差分理论,采用完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和大变形计算分析模式研究行波激励下盾构隧道动力响应,研究结果可反映出地震中土体与盾构隧道衬砌结构的永久变形。
【关键词】:行波效应 盾构隧道 管片 动力响应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51;U455.4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9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11-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6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的分析16-17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17
- 1.5 论文章节安排17-19
- 第二章 盾构隧道震害分析及地震行波效应基础理论19-27
- 2.1 盾构隧道震害19-21
- 2.2 盾构隧道震害原因分析21-22
- 2.3 地震行波效应基础理论22-27
- 2.3.1 行波效应分析方法22-24
- 2.3.2 论文采用的分析方法24-27
- 第三章 盾构隧道三维数值模型27-53
- 3.1 工程实例概况27-29
- 3.1.1 区间盾构隧道的地形地貌27-28
- 3.1.2 区间盾构隧道的地质构造28
- 3.1.3 区间盾构隧道的地层岩性28
- 3.1.4 区间盾构隧道的地震烈度28
- 3.1.5 盾构隧道断面尺寸及形状28-29
- 3.2 盾构隧道三维有限差分模型29-36
- 3.2.1 建模工具-FLAC3D29-30
- 3.2.2 建模选用的等效模型30-36
- 3.2.2.1 盾构隧道结构模型30-33
- 3.2.2.2 盾构隧道地基模型33-36
- 3.3 计算参数36-38
- 3.4 阻尼选取38
- 3.5 边界条件38-41
- 3.6 行波激励41-43
- 3.7 地震波选取、滤波及基线校正43-53
- 3.7.1 天然地震波选取43-45
- 3.7.2 人工地震波生成45-46
- 3.7.3 滤波及基线校正46-53
- 第四章 行波效应下盾构隧道的动力响应53-87
- 4.1 盾构隧道初始应力及沉降分析53-55
- 4.2 行波激励和一致激励下盾构隧道的响应55-75
- 4.3 行波效应下盾构隧道动力响应影响因素分析75-85
- 4.3.1 地震波形的影响75-77
- 4.3.2 盾构结构强度和形式的影响77-81
- 4.3.2.1 不同管片强度77-79
- 4.3.2.2 不同螺栓强度79-80
- 4.3.2.3 特殊结构形式80-81
- 4.3.3 周边土体强度的影响81-83
- 4.3.4 视波速的影响83-85
- 4.4 行波效应下盾构隧道抗震设防措施85-87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87-89
- 5.1 结论87
- 5.2 展望87-89
- 参考文献89-95
- 致谢9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德湛;世界最大直径盾构法隧道在上海开工[J];特种结构;2004年02期
2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的公告[J];中国建设信息;2008年08期
3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的公告[J];中国市政工程;2008年03期
4 杜文库;梁洋;;国家标准《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即将实施[J];都市快轨交通;2008年04期
5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的公告(第8号)[J];特种结构;2008年04期
6 何晓;;盾构法隧道的解析方法综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8期
7 张庆贺,柏炯;上海软土盾构法隧道的理论和实践[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8 张庆贺,朱忠隆,周希圣;盾构法隧道施工多媒体监控与仿真技术[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9 李旭阳,周文,何国伦;浅析盾构法隧道的防水与堵漏[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1年03期
10 周文波,胡珉;盾构法隧道施工智能化辅助决策系统的研制与应用(上)[J];上海建设科技;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忠隆;;盾构法隧道施工变形智能模糊控制方法研究[A];盛世岁月——祝贺孙钧院士八秩华诞论文选集[C];2006年
2 卢慈荣;蒋建群;沈林冲;;盾构法隧道纵向受力分析模型探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军;李兆平;刘维宁;李名淦;萧岩;;盾构法隧道渡线段施工过程数值模拟分析[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4 王吉云;;直径14m以上盾构机在国内的应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朱祖熹;;盾构法隧道管片防水材料及其应用三题[A];重大隧道、地铁及地下工程的防水排水技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防水排水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腾飞;邓朝辉;;盾构法隧道通用楔形环空间线路拟合技术探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付军;严新平;刘胜春;;盾构隧道健康监测分析与研究[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8 温竹茵;周质炎;杜一鸣;程斌;;上海越江盾构法隧道的防水设计[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防排水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9 宫玮清;;盾构法隧道地下测量导线的可靠性分析[A];第十二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温竹茵;周质炎;;盾构法隧道的纵向受力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黄俊峰;隧道股份承建国内最大盾构法隧道[N];中国证券报;2003年
2 杨婧瀚 黄征 华巍;管道“新四军”打造长江又一盾[N];石油管道报;2006年
3 安关峰;盾构施工的发展[N];广东建设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孔戈;盾构隧道地震响应分析及抗减震措施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2 余占奎;软土盾构隧道纵向设计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雁鹏;基于智能算法的盾构施工地表沉降预测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2 陈沛东;盾构姿态测量系统的关键技术[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3 庞俊英;盾构先行条件下扩建地铁车站的方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4 于清洋;盾构隧道双层衬砌结构横向相互作用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5 王维;软硬突变地层盾构隧道地震响应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6 夏文宇;盾构隧道横向变形的精细化数值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7 李丞文;高烈度区行波效应下盾构隧道动力响应分析[D];云南大学;2016年
8 卢慈荣;盾构法隧道纵向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与抗震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范W歐,
本文编号:5427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542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