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连续刚构桥体外预应力关键参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9 21:27

  本文关键词: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连续刚构桥体外预应力关键参数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波形钢腹板 预应力混凝土 体外预应力 参数分析 二次效应


【摘要】:本论文依托花天河大桥设计为背景工程,采用Midas/Civil与Midas/FEA进行受力分析。由于体外预应力束张拉力只能通过与主梁有接触的锚固横梁及转向块传递给主梁,因此转向位置及锚固位置的布置,即体外预应力钢束线型的布置对结构整体受力、二次效应及体外预应力增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本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针对成桥束中体内、体外预应力束的合理比例及体外预应力钢束线型的优化设计展开了本文的研究内容:(1)首先对预应力的几种配置方式进行讨论,再结合本依托工程结构特点,确定最合理的配置方式。(2)采用Midas/Civil对结构整体进行计算,按规范要求对体外预应力进行配束设计,在初步确定了配置束数后,对结构整体受力进行验算。(3)对于悬臂浇筑施工的大跨径波形钢腹板刚构桥,其预应力钢束的配置特点为:顶板悬臂施工束主要承担施工期及运营期的负弯矩,底板体内成桥束用于承受成桥正弯矩,体外成桥束用于承受成桥后的可变荷载。根据其配置特点,在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及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基础上,以控制截面为目标(中跨跨中截面),研究体内、体外预应力比例变化对结构变形及应力的影响,得出体外束与底板成桥束(体外束+底板体内束)比例K与挠度的关系曲线方程,并寻求K值最合理的比例范围。(4)体外预应力钢束采用折线形式,其不同的锚固位置有效偏心距不同,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也不同,因本依托工程为分跨布置分跨张拉,所以对边跨及中跨的锚固位置对结构受力的影响分别进行研究,得出其影响程度的大小及影响规律。(5)对于二次效应的研究,本文采用Midas/FEA有限元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其中结构外部的体外预应力钢束采用桁架单元,埋入混凝土主梁内的部分采用实体单元模拟。进行线性和非线性计算,以转向块间距及转向块个数为变量,得出其对二次效应及体外预应力应力增量的影响。(6)采用Midas/FEA有限元软件,研究边跨及中跨不同的间跨比对结构整体受力性能的影响,得到在不同的间跨比下,主梁变形及应力变化规律。
【关键词】:波形钢腹板 预应力混凝土 体外预应力 参数分析 二次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45.4;U448.2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2
  • 1.1 概述10
  • 1.2 波形钢腹板桥梁应用现状10-15
  • 1.3 体外预应力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的结构特点15-16
  • 1.3.1 与传统PC箱梁相比的特点15
  • 1.3.2 与平钢腹板PC箱梁相比的特点15-16
  • 1.4 体外预应力体系发展与研究现状16-20
  • 1.4.1 体外预应力体系的发展16-18
  • 1.4.2 体外预应力体系的研究现状18-20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20-22
  • 第二章 体外预应力体系及其计算理论22-35
  • 2.1 体外预应力钢束体系22-25
  • 2.1.1 体外预应力束体(钢束、管道及灌浆材料)22-23
  • 2.1.2 锚固装置23
  • 2.1.3 转向装置23-25
  • 2.1.4 减震装置25
  • 2.1.5 体外束防腐系统25
  • 2.2 体外预应力体系的受力特点25-28
  • 2.2.1 体外预应力体系整体受力特点25-26
  • 2.2.2 体外预应力体系各阶段内的计算特点26-27
  • 2.2.3 体外预应力体系结构内力简化计算方法27-28
  • 2.3 体外预应力设计28-30
  • 2.3.1 体外束布置形式及体外束面积的确定28
  • 2.3.2 体外预应力束应力损失28-30
  • 2.3.3 张拉控制应力的确定30
  • 2.4 二次效应分析30-31
  • 2.5 体外预应力钢筋应力增量的计算31-34
  • 2.6 小结34-35
  • 第三章 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桥体外预应力的参数分析35-54
  • 3.1 工程概况35-36
  • 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36-37
  • 3.2.1 有限元理论的介绍36
  • 3.2.2 有限元软件选择36
  • 3.2.3 模型建立的简化36
  • 3.2.4 结构离散与节段化分36-37
  • 3.3 大跨径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预应力钢束设计的讨论37-39
  • 3.3.1 全体内预应力配束37-38
  • 3.3.2 全体外预应力配束38-39
  • 3.3.3 体内体外混合配束39
  • 3.3.4 预应力配置方式的确定及设计参数39
  • 3.4 体外预应力的配置39-48
  • 3.4.1 体外预应力束束数的初步判定40-43
  • 3.4.2 混凝土应力验算43-47
  • 3.4.3 主梁抗弯承载能力验算47-48
  • 3.5 体内外预应力比例改变对结构受力的影响48-52
  • 3.5.1 参数的选取48-49
  • 3.5.2 主梁变形分析49-50
  • 3.5.3 主梁应力分析50-52
  • 3.6 小结52-54
  • 第四章 体外预应力钢束不同锚固位置对整体受力的影响54-69
  • 4.1 研究参数的选取54-56
  • 4.2 不同的锚固位置对结构受力的影响56-68
  • 4.2.1 边跨边墩锚固位置θ_156-60
  • 4.2.2 边跨中墩锚固位置θ_260-64
  • 4.2.3 中跨中墩锚固位置θ_364-68
  • 4.3 小结68-69
  • 第五章 体外预应力转向块布置对结构受力的分析69-82
  • 5.1 研究参数的选取69
  • 5.2 间跨比对二次效应的影响分析69-74
  • 5.2.1 体外预应力在FEA中的模拟69-71
  • 5.2.2 间跨比对二次效应的影响分析71-74
  • 5.3 中跨间跨比对体外预应力应力增量的影响74-75
  • 5.4 不同的间跨比对整体受力的影响分析75-80
  • 5.4.1 边跨间跨比α_176-77
  • 5.4.2 中跨间跨比α_277-80
  • 5.5 小结80-82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82-84
  • 6.1 结论82-83
  • 6.2 展望83-84
  • 致谢84-85
  • 参考文献85-88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88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闯;;体外预应力体系浅析[J];公路交通技术;2010年05期

2 宋均;王连彬;;浅谈桥梁体外预应力的设计与施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10期

3 曾清林;符锌砂;;体外预应力法在新会大洞大桥加固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6期

4 张小兵;体外预应力[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85年03期

5 王绍义,狄蓓蕾,邓向辉;体外预应力小梁试验研究与分析[J];上海公路;1998年S1期

6 孙海,黄鼎业,王增春,易发安;体外预应力简支梁受力性能研究与非线性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0年02期

7 孙宝俊,周国华;体外预应力结构技术及应用综述[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8 奉龙成,杨家玉;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及应用状况[J];公路交通技术;2001年02期

9 史丽远,郑志东;体外预应力在加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建筑;2002年01期

10 曲冰;谈体外预应力竖向张拉法在大桥加固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晓波;邵伯贤;;浅谈桥梁体外预应力施工技术要点[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薛伟辰;王骅;;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长短期性能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3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王景全;刘钊;刘其伟;;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的应用与研究[A];2006钢桥科技论坛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李方元;徐栋;郭晓东;王勇;;大跨度预应力连续刚构桥体内体外预应力方案对比设计——重庆新滩綦江大桥对比设计[A];第十七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刘未来;韦福堂;;体外预应力体系在75m跨节段式箱梁预制拼装桥梁的应用[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赵玲军;张国龙;吴涛;;体外预应力法在加固钢桁架中的实践[A];首届全国既有结构加固改造设计与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邓少伟;姜海波;陈峰;;体外预应力及增大主墩截面法加固T构桥结构分析[A];第五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娄廷会;易建国;;活载作用下简支梁体外预应力内力增量的简化计算[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一九九九年桥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9 宛劲松;杨义;;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箱梁下挠及混凝土裂缝的体外预应力处治[A];湖北省公路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宛劲松;杨义;;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箱梁下挠及混凝土裂缝的体外预应力处治[A];湖北省公路学会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年——2013年)[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韶军;桥梁体外预应力设计取得突破[N];中国交通报;2009年

2 特约记者 张鸣 通讯员 马瑞勤;“高效体外预应力结构锚固成套技术研究与应用”通过技术鉴定[N];北京科技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莉;体外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受力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2 黄巍;体外预应力钢丝绳加固RC梁受剪性能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仝家欢;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增量及加固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宋启玺;铝合金筋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梁受力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徐海;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动力特性及损伤识别数值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4 葛佳成;体外预应力在连续箱梁桥加固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卢天明;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受弯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6 徐启智;大跨度预应力CFRP筋索FRCC受弯构件受力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7 吴涛;体外预应力石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8 殷小龙;体外预应力法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工程学院;2017年

9 翟晓霞;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连续刚构桥体外预应力关键参数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10 马泽军;体外预应力在天津城市高架桥中的研究与应用[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649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5649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d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