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基于附加质量法的土石复合地基压实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0 12:25

  本文关键词:基于附加质量法的土石复合地基压实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土石复合地基 附加质量法 模型试验 密度反演 压实质量评价


【摘要】:本文依托江西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基于CT技术-附加质量法联合测试的高填方路基整体质量评价研究”和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项目“基于附加质量法的土石复合地基压实质量评价研究”,建立土石复合地基的物理模型,通过附加质量法测试,对附加质量法应用于土石复合地基测试的适用性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基于密度反演理论,完成土石复合地基的密度求解和密度反演方法的对比分析,提出基于附加质量法的土石复合地基压实质量评价方法,结合地基模型和工程实例的压实质量评价,获得该评价方法的应用效果与可靠性验证。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针对附加质量法无阻尼线弹性模型与地基原型的差异,通过振动阻尼计算,研究阻尼对模型的影响;通过力与变形相互关系的分析,分析模型的线性近似程度。结果表明,振动条件下模型的无阻尼圆频率与阻尼圆频率相差较小;基于较好的实测振动圆频率与附加质量相关关系,模型能够显著体现线弹性特征。(2)通过基于附加质量法的土石复合地基模型试验,测定地基的刚度和参振质量,研究附加质量和加载分级数对附加质量法测试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附加总质量可从整体上引起2?m--(35)曲线相关系数增大,但单个测点的变化特性不够明显,同时,附加总质量的变化不能引起地基的测试刚度和参振质量的相应变化,但同一测点刚度和参振质量呈现出同增同减的一致性变化规律;提高加载分级数,可减小整个测试区域内相关系数的波动性,地基测试刚度和参振质量呈现一定的减小趋势。(3)基于密度反演原理,计算得到不同反演方法下的地基密度,通过反演模型、反演性能以及反演误差的对比分析,研究不同反演方法对土石复合地基密度反演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相关法中的刚度相关和体积相关均能较好地实现对土石复合地基密度的反演计算,但体积相关的反演值与坑测值吻合度更高,其回归性能以及误差波动性均优于刚度相关;与相关法相比,BP神经网络法更显直观和简便,较小的反演误差使其结果更具有准确性和代表性。(4)提出基于附加质量法的土石复合地基压实质量评价方法,通过对土石复合地基模型压实质量的计算和评价,研究该方法的应用效果,并结合工程实例进一步验证其可靠性。结果表明,基于附加质量法的土石复合地基压实质量评价方法与坑测法的应用结果基本一致,该评价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土石复合地基 附加质量法 模型试验 密度反演 压实质量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16.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7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5
  • 1.2.1 附加质量法研究现状10-12
  • 1.2.2 土石复合地基压实质量检测技术研究现状12-15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5-17
  • 1.3.1 本文的主要内容15-16
  • 1.3.2 本文的技术路线16-17
  • 第二章 附加质量法基本理论及模型分析17-24
  • 2.1 引言17
  • 2.2 附加质量法基本理论17-21
  • 2.2.1 附加质量法原理及模型17-19
  • 2.2.2 附加质量法检测密度的实现过程19-21
  • 2.3 理论模型分析21-23
  • 2.3.1 阻尼对系统的影响21-22
  • 2.3.2 模型的线性分析22-23
  • 2.4 本章小结23-24
  • 第三章 基于附加质量法的土石复合地基模型试验研究24-51
  • 3.1 引言24
  • 3.2 土石复合地基模型的建立24-30
  • 3.2.1 模型几何尺寸24-25
  • 3.2.2 模型材料25-28
  • 3.2.3 模型制作28-30
  • 3.3 模型试验30-37
  • 3.3.1 试验设备30-33
  • 3.3.2 试验方案33-34
  • 3.3.3 测点布置34
  • 3.3.4 测试方法及步骤34-37
  • 3.4 试验结果及分析37-49
  • 3.4.1 附加质量法测试结果37-38
  • 3.4.2 附加质量对测试结果的影响38-46
  • 3.4.3 分级数对测试结果的影响46-49
  • 3.5 本章小结49-51
  • 第四章 土石复合地基的密度反演研究51-69
  • 4.1 引言51
  • 4.2 反演原理及模型51-55
  • 4.2.1 解析法51-52
  • 4.2.2 相关法52-54
  • 4.2.3 神经网络法54-55
  • 4.3 土石复合地基的密度反演计算55-62
  • 4.3.1 密度反演基础参数55
  • 4.3.2 相关法反演计算55-58
  • 4.3.3 神经网络法反演计算58-62
  • 4.4 土石复合地基的密度反演方法对比分析62-67
  • 4.4.1 刚度相关与体积相关对比62-65
  • 4.4.2 相关法与神经网络法对比65-67
  • 4.5 本章小结67-69
  • 第五章 基于附加质量法的土石复合地基压实质量评价研究69-77
  • 5.1 引言69
  • 5.2 基于附加质量法的土石复合地基压实质量评价方法69-70
  • 5.3 土石复合地基模型的压实质量评价70-72
  • 5.3.1 评价指标的确定70-71
  • 5.3.2 压实质量评价计算71-72
  • 5.3.3 评价效果分析72
  • 5.4 工程应用72-76
  • 5.4.1 工程概况72-73
  • 5.4.2 附加质量法现场测试结果73-75
  • 5.4.3 压实质量评价及效果分析75-76
  • 5.5 本章小结76-77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77-79
  • 6.1 主要结论77-78
  • 6.2 下一步工作的建议78-79
  • 致谢79-80
  • 参考文献80-83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著作及取得的科研成果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利民;复合地基综述[J];山西建筑;2002年04期

2 尚月英;复合地基的设计与补救措施[J];山西建筑;2003年07期

3 杨宇,陈昌富,陈砚祥;双向复合地基研究现状及展望[J];南华大学学报(理工版);2003年04期

4 曹荣旭;复合地基在建筑软基处理中的应用[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刘小文,聂晓霞,沈细中;用双参数模型分析复合地基与圆板系统的共同作用[J];铁道建筑;2005年10期

6 赵国宣;复合地基在工程中的应用[J];贵州地质;2005年03期

7 刘杰,何杰;多元复合地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于树增;;谈复合地基的失效问题[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6年07期

9 黄光明;;复合地基应用进展[J];山西建筑;2007年12期

10 张涛;;复合地基在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玮;王庆春;;载体桩在北京宏福大厦工程复合地基中的应用[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卢信雅;;复合地基悖论——深搅桩桩体作用及实体深基础设计方法[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3 龚晓南;;复合地基理论与实践[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4 闫明礼;刘国安;;复合地基中桩型的合理选用[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5 姜忻良;郑刚;张新旺;;各向异性模拟的复合地基分析方法[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7年

6 陈光阅;成显珠;安生理;;复合地基+桩基加固软土实践[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8年

7 邵锦周;吴连祥;龚海斌;;漫谈复合地基补强[A];地基处理理论与实践——第七届全国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8 龚晓南;;复合地基若干问题[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7年

9 樊君健;盛华;;武汉绿地新都会项目D地块别墅复合地基基础运用分析[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下)[C];2013年

10 毛新虎;陈军武;赵队家;温金中;王青玉;;某高层建筑软基多重复合地基监测结果分析[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园园;河南加强高层建筑复合地基审查[N];中国建设报;2008年

2 ;牵住岩和土的牛鼻子[N];甘肃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洋;复合地基固结与变形的计算理论及数值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2 邢皓枫;复合地基固结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张爱军;复合地基优化的理论与措施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4 郑冰;多元复合地基与筏形基础及上部结构共同作用分析[D];重庆大学;2011年

5 尚新生;多元复合地基工作机理及优化设计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6 刘丽萍;复合地基静动力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7 周敏锋;考虑水泥土峰值后软化特性复合地基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8 卢萌盟;复杂条件下复合地基固结解析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9 王宁伟;复合地基理论及工程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6年

10 吴保全;粉土中格栅结构复合地基的原理与技术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晓领;变刚度复合地基沉降特性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黄福安;路堤荷载下变截面管桩加固深厚软土地基工作性状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3 周杨;变截面螺纹桩复合地基竖向承载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李涛;基于拓扑优化理论的桩式复合地基布桩设计软件开发[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崔帅;钢渣桩桩体材料室内试验及其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赵明志;高速铁路深厚地层复合地基变形计算经验系数分析和土体压缩模量简易获取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7 刘勇;柔性基础下CFG桩复合地基承载与稳定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8 董骜;软岩场地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及筏板基础受力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9 冉凡旺;灰土桩—杂填土挤密复合地基工程特性的分析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10 吴承豪;板与复合地基的静力相互作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942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5942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3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