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标位置合理性智能校核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航标位置合理性智能校核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航标 遥测遥控 CJ-57 水深 校核规则库
【摘要】:近些年随着遥测遥控技术在航标上的应用,使航标从原来的完全由人工巡逻船监控到数字化的监控迈进了一大步,不仅大大提高了航标状态及运行参数的监控效率,而且节约了航道局相关管理部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航标由于各种外界原因会导致移位,而且航道水位的自然涨落也会导致航标移位,移位后的航标可能对船舶的安全航行产生很大影响,这就需要将航标重新移位到安全位置,如果航标的位置判断也能由系统智能化完成,那么航标的管理在人力上将进一步得到解放,从而进一步提高航道局的生产效率,本文的航标位置准确性智能校核技术将能解决这种问题。本文的航标位置准确性智能校核技术是在传统的航标遥测遥控技术基础上加上电子航道图显示技术和航道局的水位观测系统以及检验航标位置准确性的校核规则库综合而成的,最终构建更为灵活适用的航标位置准确性智能校核系统。本文首先对航标种类及其各自在航道中发挥的作用和航道的相关尺度信息进行介绍,总结出航标在内河航道中的具体配布原则;然后对传统的航标遥测遥控系统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以了解传统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如何从传统系统获取对本系统有用的相关数据如航标的位置信息;其次,对电子航道图的内容显示及数据查询原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由于在长江中,电子航道图必须遵守相关部门的规范标准(CJ-57标准),而CJ-57标准又是在S-57国际标准的基础上编制的,故先对S-57标准进行了概述,重点分析其理论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并结合ISO8211lib封装标准,系统地介绍了S-57格式的数据如何转换成能在计算机系统间传输的ENC格式的数据,最终以SENC格式的数据在电子航道图显示系统上显示。在此电子航道图上显示的水深数据为图示水深,而从航道局水位观测系统获得观测航标处的实时水位为当地水位,将其应用到电子航道图上,本系统将能自动计算此观测航标处的实际水深。本系统中用到的相关重要技术包括本系统所需航标数据的远程获取技术和航标水深的自动处理技术。整个航标位置准确性校核的过程需要校核规则库的支持,此规则库作为判断航标位置的准确性标准,将最终影响本系统的精确性,并将影响经此规则库判断后对航标的后续行动方案。
【关键词】:航标 遥测遥控 CJ-57 水深 校核规则库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644.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5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的必要性11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1.4 主要研究内容13-15
- 第二章 航标在航道中的配布原则15-24
- 2.1 航标的功能15-16
- 2.2 航道简介16-20
- 2.2.1 航道定义16
- 2.2.2 航道尺度16-20
- 2.3 航标配布具体原则20-23
- 2.3.1 一般原则20
- 2.3.2 浮标的配布原则20-21
- 2.3.3 岸标和侧面标的配布原则21-22
- 2.3.4 过河标的配布原则22
- 2.3.5 桥区航标的配布原则22-23
- 2.4 本章小结23-24
- 第三章 航标遥测遥控子系统24-36
- 3.1 重庆长江航道局航标遥测遥控系统组网框架24-25
- 3.2 重庆长江航道局航标遥测遥控系统三大组成部分25-32
- 3.2.1 遥测终端25-27
- 3.2.2 网络服务器27-28
- 3.2.3 监控中心28-32
- 3.3 航标遥测遥控系统主要功能32-33
- 3.3.1 航标终端遥测功能32
- 3.3.2 授权用户端对航标终端的遥控功能32-33
- 3.3.3 航标灯的智能化控制33
- 3.3.4 强大的网络数据库33
- 3.4 数据传输的实现33-35
- 3.4.1 无线通信技术33-35
- 3.4.2 数据传输方式的选择35
- 3.5 本章小结35-36
- 第四章 电子航道图内容组织与数据读取36-46
- 4.1 CJ-57 数据传输标准36
- 4.2 S-57 数据传输标准36-42
- 4.2.1 S-57 标准概述36-37
- 4.2.2 S-57 标准理论数据模型37-38
- 4.2.3 S-57 标准数据结构38-39
- 4.2.4 特征记录编码规则39-41
- 4.2.5 矢量记录编码规则41-42
- 4.3 电子航道图数据的读取与显示42-45
- 4.4 本章小结45-46
- 第五章 航标校核规则库及相关技术分析46-65
- 5.1 原始航标数据的处理46-50
- 5.2 航标处水深点水深自动处理50-55
- 5.2.1 水位50-52
- 5.2.2 水深52-55
- 5.2.3 自动处理水深算法55
- 5.3 航标校核规则库55-59
- 5.3.1 天然和渠化航道中的规则55-57
- 5.3.2 限制性航道中的规则57-58
- 5.3.3 通用规则58-59
- 5.4 利用规则库的校核算法59-61
- 5.4.1 规则库在计算机中的存储59-60
- 5.4.2 校核算法流程60-61
- 5.5 软件体系结构61-64
- 5.5.1 C/S(Client/Server)结构62
- 5.5.2 B/S(Browser/Server)结构62-63
- 5.5.3 C/S与B/S的选择63-64
- 5.6 本章小结64-65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65-67
- 6.1 总结65-66
- 6.2 展望66-67
- 致谢67-68
- 参考文献68-71
- 附录A ISO 8211 lib读取S-57 数据集代码71-75
- 附录B 原始航标数据解析源代码75-79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昕;杨保岑;彭文;张典;;长江电子航道图系统建设方案设计[J];水运工程;2012年04期
2 刘荣馨;胡少博;;内河电子航道图制作质量控制[J];西部交通科技;2012年12期
3 朱晓龙;;面向流程的电子航道图制作研究[J];科技资讯;2013年13期
4 徐硕;伍登峰;徐乐;沈思;万鹏;贺敏;;关于《长江电子航道图制作规范》修订的几点建议[J];水运工程;2013年12期
5 程新平;黄强;张琴;崔永胜;;提高电子航道图预处理效率的方法[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4年01期
6 陈雅雯;程新平;韩红;;清华山维在长江电子航道图局部更新制作中的应用[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7 蒋廉邓;高新技术在京杭运河徐扬段1∶2000航道图测绘中的应用[J];水运工程;2003年02期
8 张国平;;加快推进长江电子航道图建设[J];中国水运;2010年04期
9 李邵喜;李超;郝江凌;胡景峰;赵德鹏;;长江电子航道图制作的关键技术[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10 李晓雨;张长腾;金婷;;电子航道图平台若干问题探讨及应用[J];科技资讯;2010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万大斌;李国祥;颜昌平;;建设长江“数字航道”的构想[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14分会场海洋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论文汇编[C];2004年
2 郑锵;;浅议“航道图公告”对海峡两岸航行安全的影响[A];2009年苏浙闽沪航海学术研讨论文集[C];2009年
3 谈东升;;《沿海港口航道图改正通告》编制质量控制研究[A];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测绘学组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8年
4 葛志明;赵学俊;李峰;;长江电子航道图显示与信息系统[A];华东地区第九次测绘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5 徐硕;彭文;陈静;;EPS2008在航道图生产中的应用[A];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测绘学组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9年
6 罗肇森;罗勇;;珠江口航道台风影响分析[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7 蔡德恩;;水深测量中的海况调查工作[A];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测绘学组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6年
8 刘心才;;三角航法[A];武汉航海学会论文集(1994)[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芳;长江上船舶将使用统一电子航道图[N];中国水运报;2008年
2 记者 朱丽;智能航道图让长江每一厘米水深都产生效益[N];科技日报;2013年
3 焦宣;长江打造“数字化航道”[N];光明日报;2005年
4 驻粤记者 龙巍 通讯员 冯俊杰;京杭大运河电子航道示意图公开发布[N];中国水运报;2011年
5 记者 周国东 特约记者 王取发 通讯员 陈宇;长江电子航道图正式投用[N];中国水运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甘琛 赵虎 特约记者 隗传学;生态航道的觉醒[N];中国水运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陈莹 通讯员 任崴 罗曼 贺敏;逐梦智能航道 绘就锦绣航图[N];中国水运报;2013年
8 特约记者 高妞 通讯员 胡毅;新版长江电子航道图启动全面测试[N];中国交通报;2014年
9 记者 杨麟 通讯员 王取发 陈宇;长江电子航道图投入使用[N];湖北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陈莹 特约记者 陈宇 通讯员 任崴 贺敏;一图在手,,畅行长江[N];中国水运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胡化腾;电子航道图数据生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长江大学;2016年
2 龚燕峰;航标位置合理性智能校核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3 马艳辉;基于实测数据的内河电子航道图改正方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4 杨俊;面向电子航道图生产的水上空间数据库系统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5 丁祖山;长江电子航道图表示库的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6 王斌;基于S-58长江电子航道图有效性检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7 李超;基于S-63长江电子航道图数据保护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8 刘旭东;电子航道图等深线自动生成算法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032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603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