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交叉口信号设置依据研究
本文关键词:环形交叉口信号设置依据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环形交叉口 信号控制 通行能力 车均延误 信号设置依据
【摘要】:目前,我国环形交叉口控制方式多为无信号控制,依靠车辆间自组织车辆运行,而当交通量较大时交叉口车辆自组织能力会变低,车辆间冲突增多且混乱无序,导致交叉口通行能力下降,运行效率降低,更严重时会造成环内车辆“锁死”现象,出环车辆在出口处被堵住难以驶出,入环车辆也难以驶入,环形交叉口无法处理因流量增加而导致的交通拥堵问题。如果对环形交叉口实施信号控制,则有以下优点:1.交叉口交通秩序的改进。无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各进口道的总流量接近或超过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时,会造成交通拥挤和堵塞,对环形交叉口实施信号控制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上将车辆间冲突加以分离。2.提高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环形交叉口中车辆在环道上自由交织行驶,车辆的交织行为限制了环岛的通行能力。对环岛实施信号控制,可以将环道交织段大大缩短,减少交织行为,进而减少车辆平均延误。3.提高混合交通流安全性。对环岛实施信号控制后,消除了机动车、非机动车与行人在时间上的冲突,保证了交叉口交通流的有序进行,并且保障了行人与非机动车的安全性。但是,环形交叉口实施信号控制以后,当交叉口交通流量较小时,车辆的停车延误反而会增加车均延误,因此环形交叉口是否进行信号控制就需要有一个合理的依据。在总结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以理论建模和仿真分析为主要手段,结合长春市实际交叉口数据,提出了环形交叉口信号设置的依据。设置依据的主要参数是通行能力和车均延误,并对现有的车头时距分布理论、间隙理论以及延误模型进行改进,使其适应于环形交叉口的运行规律。主要完成工作如下:(1)环形交叉口车辆车头时距分布特性分析以长春市西安广场、新民广场等实际交通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进口道车流、环流区车流的车头时距特性,应用统计学手段分析了内侧、中间、外侧车道之间的差异性,建立了车头时距分布模型,并进行了参数标定和验证。(2)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模型依据间隙接受理论和车头时距分布规律并结合现有的配时方案、几何条件等建立了信号控制下的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模型,利用实际环岛数据进行了验证。分析了车流跟车时距、信号周期等参数对通行能力的影响。(3)环形交叉口信号设置依据利用仿真手段分析了环形交叉口的延误特性,依据无信号控制和信号控制的环形交叉口的车均延误确定了信号设置的临界流量。当车流量小于临界流量时可以不对环岛进行信号控制,而当流量超过临界流量时就需要进行信号控制以保证交叉口的运行效率。分析了饱和流率、信号损失时间等参数对临界流量的影响。本文对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车均延误、环形交叉口信号设置依据进行了深入剖析。但研究受到数据和精力的限制存在一定局限性,故在论文的最后提出展望,制定下一步研究计划。
【关键词】:环形交叉口 信号控制 通行能力 车均延误 信号设置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91.2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5
- 第1章 绪论15-23
- 1.1 研究背景15-16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6
- 1.2.1 研究目的16
- 1.2.2 研究意义16
- 1.3 研究现状16-20
- 1.3.1 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研究现状16-18
- 1.3.2 环形交叉口车辆延误研究现状18
- 1.3.3 环形交叉口控制方式分析18-19
- 1.3.4 环形交叉口信号设置依据研究现状19
- 1.3.5 研究现状总结19-20
- 1.4 研究思路及内容20-22
- 1.4.1 研究思路20-21
- 1.4.2 研究内容21-22
- 1.5 小结22-23
- 第2章 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车流特性分析23-35
- 2.1 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车头时距分布特性23-27
- 2.1.1 数据采集23-24
- 2.1.2 数据分析24-25
- 2.1.3 环道车流分布模型与验证25-27
- 2.1.4 进口道车流分布特性27
- 2.2 环形交叉口冲突点分析27-29
- 2.2.1 无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冲突分析27-28
- 2.2.2 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冲突分析28-29
- 2.3 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基础模型29-33
- 2.3.1 交织理论模型29-30
- 2.3.2 线性回归模型30-31
- 2.3.3 间隙接受理论模型31-32
- 2.3.4 通行能力模型比较32-33
- 2.4 小结33-35
- 第3章 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35-45
- 3.1 车流运行对比分析35
- 3.1.1 进口道处车流运行情况35
- 3.1.2 环道上车流运行情况35
- 3.2 通行能力建模思想35-37
- 3.3 通行能力模型建立37-40
- 3.3.1 绿灯初期37-38
- 3.3.2 绿灯后期38-40
- 3.4 算例分析40-41
- 3.5 通行能力影响参数分析41-43
- 3.6 小结43-45
- 第4章 环形交叉口信号设置条件分析45-65
- 4.1 环形交叉口车均延误特性45-54
- 4.1.1 服务水平划分45-46
- 4.1.2 仿真实验设计46-47
- 4.1.3 延误特性分析47-53
- 4.1.4 结论分析53-54
- 4.2 环形交叉口车均延误模型54-59
- 4.2.1 无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车均延误模型56-57
- 4.2.2 信号环形交叉口车均延误模型57-59
- 4.3 交叉口信号设置基本流程及主要因素59-61
- 4.3.1 信号设置流程59-60
- 4.3.2 信号设置依据的主要因素60-61
- 4.4 环形交叉口信号设置依据临界流量61-62
- 4.5 环形交叉口信号设置依据影响因素分析62-64
- 4.5.1 饱和流率62-63
- 4.5.2 信号损失时间63-64
- 4.6 小结64-65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65-67
- 5.1 工作总结65-66
- 5.2 工作展望66-67
- 参考文献67-71
- 作者简介71-73
- 致谢73-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昭伟;段宇洲;宋现敏;邢岩;;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研究综述及展望[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4年05期
2 许伦辉;高雅隽;;VISSIM下环交的信号控制仿真和配时优化设计[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3 钱红波;;中外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控制模式的对比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年04期
4 丰晓芳;常玉林;;公路环形交叉口延误模型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0年03期
5 郭瑞军;林柏梁;;环形交叉口交织区车流运行特性的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0年03期
6 王殿海;马东方;陈永恒;;主支路交叉口设置信号的临界流量[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7 刘一然;马骏;乔俊;;基于VISSIM的环形交叉口信号控制仿真分析[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8年03期
8 刘灿齐;;基于冲突分析的四肢环形交叉口信号周期计算[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8期
9 王昊;王炜;陈峻;;非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及延误特性[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邱荣华,李文权;低渠化环形交叉口延误理论模型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瑞军;基于间隙接受理论的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柴婷婷;基于冲突分析的环形交叉口信号配时参数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2 刘丹;基于停车线前置法的环形交叉口控制模型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3 徐轶;山地城市起伏路段环形交叉口延误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4 董爱妹;环形交叉口的信号控制及仿真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282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628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