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胀性岩土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膨胀性岩土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盾构隧道 开挖面稳定性 数值模拟 三维楔形体模型 膨胀岩土
【摘要】:目前关于盾构的施工工艺与机械技术研究已成为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而开挖面的稳定性研究是其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合理的开挖面支护力设计,不仅能保证盾构掘进的顺利进行,也能减少施工对周边地层及建筑物的影响。在我国,膨胀岩土分布非常广泛,由于土体膨胀引发的工程问题也层出不穷,因此对膨胀岩土中盾构开挖面稳定性分析显得尤为重要。论文在总结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极限平衡法与数值模拟等方法,围绕膨胀性岩土与非膨胀性岩土开挖面稳定性展开对比分析,主要工作内容及结果如下:(1)选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设计模拟方案与已有文献进行对比,验证用此软件分析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的可行性。分别建立不考虑膨胀性岩土和考虑膨胀性岩土的隧道开挖模型,通过不断减小开挖面支护力,得到相应的开挖面中心点水平位移及对应的地表沉降。通过分析中心点的水平位移随开挖面支护力变化的规律求得极限最小支护力。对隧道进行敏感性参数分析,讨论埋深、土体弹性模量及黏聚力对不考虑膨胀性岩土开挖面极限支护力的影响。对膨胀性岩土中膨胀系数的取值进行初步探讨,并分析含水率变化和土体含水率变化范围对膨胀性岩土开挖面极限支护力的影响。(2)对已有楔形体模型进行归纳总结,利用极限平衡方法推导极限最小支护力的计算公式,并对各参数作简要计算分析。提出考虑岩土膨胀性条件下的简化三维楔形体模型,并对其中各参数作修正,推导出膨胀性岩土条件下最小支护力计算公式。两公式对比得出岩土的膨胀性不利于开挖面的稳定性。(3)结合广西地铁一号线某施工段的实际工程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和理论模型分析,两者所得的结果相近,并将其与工程实测正常支护力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盾构隧道 开挖面稳定性 数值模拟 三维楔形体模型 膨胀岩土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55.4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17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8-9
- 1.2 开挖面稳定性研究现状9-13
- 1.3 膨胀岩土研究现状13-15
-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思路15-17
- 第2章 开挖过程数值模拟及方案可行性研究17-26
- 2.1 ABAQUS软件简介17-18
- 2.2 关键技术18-20
- 2.3 材料的本构模型20-22
- 2.4 试验模型的建立与可行性分析22-25
- 2.5 本章小结25-26
- 第3章 开挖面极限支护力计算模型26-38
- 3.1 概述26-27
- 3.2 三维楔形模型27-29
- 3.3 各作用力推导29-34
- 3.4 膨胀条件下三维楔形模型的修正34-37
- 3.5 本章小结37-38
- 第4章 开挖面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38-59
- 4.1 模型建立38-40
- 4.2 不考虑膨胀性的岩土分析40-48
- 4.3 考虑膨胀性的岩土分析48-58
- 4.4 本章小结58-59
- 第5章 工程实例计算分析59-65
- 5.1 工程概况59-60
- 5.2 有限元分析60-63
- 5.3 三维楔形体计算及与实测数据比较63-64
- 5.4 本章小结64-65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65-67
- 6.1 结论65-66
- 6.2 展望66-67
- 参考文献67-70
- 致谢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振宇;;盾构法施工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石双丽;;浅谈盾构法施工对盾构设备的选型[J];山西建筑;2007年15期
3 向昌平;;盾构法施工技术在地铁建设运用中的技术问题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08期
4 ;轨道交通盾构法施工技术专题[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年12期
5 刘娜;;盾构法施工单机核算管理模式的应用[J];现代隧道技术;2012年02期
6 顾艳阳;;降低盾构法施工成本的措施探讨[J];价值工程;2013年01期
7 王小红;;小议地铁施工盾构法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34期
8 李明X;;大芝加哥1968~1976年污水管盾构法施工工程汇总[J];市政技术;1980年04期
9 马积薪;盾构法今昔[J];隧道译丛;1994年08期
10 汪波;亮马河北路污水工程盾构施工管理[J];市政技术;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海霞;赵文;王钊宇;于建军;;地铁盾构法施工对地表变形的影响分析[A];第九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馈;孙谋;;重庆过江隧洞盾构法施工泥水处理技术[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洪开荣;;我国盾构隧道发展中的几个问题[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洪开荣;;我国盾构隧道发展中的几个问题[A];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卿伟宸;廖红建;钱春宇;;盾构法施工影响地面最大沉降的若干因素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桥本正;管茜檬;朱合华;马险峰;;大口径长距离盾构机风险评估事例[A];同济大学校庆论坛——“工程风险管理与保险论坛”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院士论坛”资料汇编[C];2007年
7 沈建奇;金先龙;丁峻宏;李根国;王吉云;;盾构法施工三维并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A];首届工程设计高性能计算(HPC)技术应用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王暖堂;;城市地铁盾构法施工中的测量技术[A];第四届中国岩石锚固与注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孔思丽;王建国;T.Nogami;;都市高密集建筑环境中双隧道盾构法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10 董伟东;;盾构机激光导向系统原理研究[A];中国测绘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5年综合性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乔地 通讯员 申阳;开辟盾构数字化智能化新征程[N];科技日报;2014年
2 肖华;盾构“神器”助力新兴市场[N];中华建筑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陈克然;盾构市场“发烧” 科学施工不容忽视[N];中国建设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尤云;盾构企业追逐“英雄”时代[N];中华建筑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赵洪亮;盾构施工如何“创新 安全 突破”[N];中国水利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付毅飞;国产盾构加速地铁建设[N];科技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王小润;黄昌富:勇往直前的“盾构机”[N];光明日报;2011年
8 成海忠;钟儒华;走在地铁施工前沿[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汤璇;领先国内的盾构“地中对接 洞内解体”法[N];广东建设报;2006年
10 特约记者 谢建蒲 通讯员 杨延安;盾构直指长江北岸[N];中国交通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春山;盾构隧道先隧后井施工对隧道变形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余莉;苏州软土地层小净距隧道盾构施工交互影响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3 梁荣柱;软土盾构隧道掘进环境效应及其邻近开挖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4 孙海霞;砂性地层盾构法施工对地表沉降的影响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5 胡国良;盾构模拟试验平台电液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马可栓;盾构施工引起地基移动与近邻建筑保护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贾勇;盾构施工地层变形实测与三维数值模拟及参数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8 徐前卫;盾构施工参数的地层适应性模型试验及其理论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9 陈慧;基于无衍射光的盾构位姿测量系统的理论与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胡祥涛;土—盾构相互作用研究及推进载荷规划[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宏泰;大直径盾构施工对邻近建筑安全性分析[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2 梁霄;盾构超近距离下穿既有地铁盾构区间工程监测实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韩金容;卵石地层盾构隧道近接铁路桥桩基施工安全控制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4 赵晋;盾构隧道管片位移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高照;富水砂砾地层盾构施工地表沉降变形控制参数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6 郭孝坤;郑州地铁盾构下穿施工对既有建筑桩基承载力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7 杨啸南;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下穿建筑物分析[D];南昌大学;2015年
8 张建毅;盾构施工引起地层变形的机理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9 贾玉生;盾构施工近接桩基的影响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10 童雪雪;盾构施工对地下管线的影响分析[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915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691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