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山区普通公路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关键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西南山区普通公路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关键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厂拌热再生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 基准料 配合比设计 路用性能
【摘要】:受特殊地形和气候的限制,西南山区高速公路覆盖面相对不足,普通公路承担了较大的交通运输压力。但由于普通公路沥青路面面层相对较薄,车辆荷载较大,加之外界环境的共同作用,综合影响了沥青路面的服务水平,降低了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路面很快进入维修、养护阶段。维修时铣刨的旧路面材料如果不加以利用,就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如何选用合适的养护技术对西南山区普通公路沥青路面进行养护,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依托贵州省交通厅2013年重大科技项目《山岭高温潮湿区普通公路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应用研究》,通过分析山区普通公路使用时的环境状况和技术状况,提出西南山区沥青路面的特殊路用性能要求,并以此为基础,在对比各种再生方式的优劣后,提出厂拌热再生从技术、质量、经济、掌握难易程度等方面都应予以优先考虑。通过对回收沥青路面材料的沥青老化程度、矿料级配以及沥青含量等进行分析,提出旧路面材料预处理的必要性。并以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为基础合成基准料,确定各档旧料的添加比例。进行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结合室内试验,确定出各档原材料比例、再生混合料级配以及最佳油石比,并检验再生混合料的各项性能。对不同旧料掺配率的再生混合料进行性能对比,并研究了厂拌热再生的生产工艺。施工阶段,通过试拌对生产配合比进行检验,并跟踪试验段现场施工,对试验段的平整度、压实度、摩擦系数和渗水系数等进行测定。最后针对西南山区普通公路沥青路面弯道半径小、纵坡大等特点,对弯道摊铺、弯道压实等关键施工技术进行分析。经过分析大量室内外试验数据表明:采用厂拌热再生技术对西南山区普通公路沥青路面进行处理后,其路用性能良好,满足规范要求。因此,厂拌热再生技术对西南山区普通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有较好的适用性。
【关键词】:厂拌热再生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 基准料 配合比设计 路用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16.21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4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9
- 1.2 再生技术研究现状9-12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12-13
- 1.4 技术路线13-14
- 第二章 西南山区普通公路沥青路面运行中的主要环境和技术状况14-20
- 2.1 西南山区普通公路沥青路面运行中的主要环境状况14-18
- 2.1.1 温度对西南山区普通公路沥青路面的影响14-15
- 2.1.2 水对西南山区普通公路沥青路面的影响15-16
- 2.1.3 冻融对西南山区普通公路沥青路面的影响16-17
- 2.1.4 重载对西南山区普通公路沥青路面的影响17-18
- 2.2 西南山区普通公路沥青路面运行中的主要技术状况18-20
- 第三章 沥青路面再生方法的选择与厂拌热再生20-27
- 3.1 沥青路面再生方法简述与选择20-23
- 3.1.1 就地热再生20-21
- 3.1.2 厂拌热再生21-22
- 3.1.3 厂拌冷再生22
- 3.1.4 就地冷再生22-23
- 3.1.5 西南山区普通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方法的选择23
- 3.2 厂拌热再生技术可行性分析及工艺23-27
- 3.2.1 厂拌热再生技术可行性分析23-24
- 3.2.2 厂拌热再生施工工艺24-27
- 第四章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预处理27-49
- 4.1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预处理的必要性27-36
- 4.1.1 RAP料变异性分析技术路线27-28
- 4.1.2 旧沥青三大指标变异性分析28-31
- 4.1.3 RAP料矿料级配变异性分析31-34
- 4.1.4 RAP料沥青含量变异性分析34-36
- 4.2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预处理工艺36-41
- 4.2.1 RAP料的回收36-38
- 4.2.2 RAP料的破碎38-39
- 4.2.3 RAP料的筛分39-40
- 4.2.4 RAP料的分档40-41
- 4.2.5 RAP料的堆放与管理41
- 4.3 基准料的定义及合成方法41-48
- 4.3.1 基准料的定义41
- 4.3.2 基准料合成方法41-45
- 4.3.3 S303省道基准料合成计算45-48
- 4.4 基准料合成的意义48-49
- 第五章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再生混合料生产49-72
- 5.1 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性能检验49-63
- 5.1.1 旧沥青再生49-52
- 5.1.2 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52-60
- 5.1.3 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检验60-63
- 5.2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工艺63-67
- 5.3 不同旧料掺配率下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对比67-72
- 5.3.1 再生沥青混合新旧料融合过程67-68
- 5.3.2 不同旧料掺量下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分析68-72
- 第六章 西南山区普通公路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施工技术72-93
- 6.1 施工准备72-75
- 6.1.1 材料准备72-73
- 6.1.2 施工机械准备73
- 6.1.3 人员及技术的准备73
- 6.1.4 基准料合成与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73-75
- 6.2 试验段的铺筑和路面质量评价75-85
- 6.2.1 试验段铺筑的目的75
- 6.2.2 再生混合料拌合与摊铺、压实75
- 6.2.3 生产配合比检验75-78
- 6.2.4 试验段施工现场质量控制78-79
- 6.2.5 试验段铺筑后路用性能分析79-85
- 6.3 厂拌热再生施工工艺及关键技术分析85-93
- 6.3.1 厂拌热再生施工工艺85-87
- 6.3.2 厂拌热再生施工关键技术分析87-93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93-94
- 7.1 研究结论93
- 7.2 不足及展望93-94
- 致谢94-95
- 参考文献95-97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9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松;熊巍;黄洪涛;朱曦;;厂拌热再生在孝襄高速公路孝南互通中的应用[J];中国公路;2005年21期
2 冯西宁;冯忠绪;张超群;;旧沥青混合料厂拌热再生在国内的使用现状[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6年05期
3 费强;;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凝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8年06期
4 王文果;;沥青厂拌热再生质量控制及应用[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8年07期
5 黄洪涛;李中伟;熊燕高;周文芳;;厂拌热再生系统中循环热风烘干筒传热学分析[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9年01期
6 庄振献;介玉芳;;厂拌热再生技术的实践和探讨[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9年10期
7 杨帆;孙波;王延斌;李国伟;;温拌工艺在大比例厂拌热再生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年03期
8 艾思平;;厂拌热再生沥青的应用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9 韩青春;王力博;;沥青混凝土厂拌热再生技术的分析及其应用[J];北方交通;2012年02期
10 刘伟;程一鸣;;温拌技术在厂拌热再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雄伟;刘松;熊巍;;厂拌热再生技术在我国公路应用可行性探讨[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2 何雄伟;刘松;熊巍;;厂拌热再生技术在我国公路应用可行性探讨[A];湖北省公路学会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年——2013年)[C];2014年
3 刘丽梅;;厂拌热再生设备实际应用及运行控制[A];2014年4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4 何雄伟;刘松;熊巍;;厂拌热再生技术在我国公路应用可行性探讨[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湖北交通建设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谢鹏;;旧沥青混凝土厂拌热再生技术应用浅探[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6 刘朝晖;褚晨枫;张起森;;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与设备[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7 吕云忠;;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的应用及体会[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刘先淼;朱战良;王欣;何文锋;;厂拌热再生沥青技术在广佛高速公路路面大修工程的应用[A];中国公路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刘平;;高比例RAP厂拌热再生的推广应用[A];2013年二省二区大型桥梁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刘先淼;朱战良;王欣;何文锋;;厂拌热再生沥青技术在广佛高速公路路面大修工程的应用[A];2004年道路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素月;铁拓助力 云南高速“再生”[N];中国交通报;2012年
2 刘群邋陈志发 陈阁;沥青混合料厂拌热再生综合技术诞生[N];江苏经济报;2008年
3 李会荣;“三个结合”促“创先争优”[N];首都建设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任拴哲;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及其设备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晋;沥青路面老化及旧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2 袁芮;沥青路面高掺量厂拌热再生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成邑;西南山区普通路面厂拌热再生多目标实现路径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4 邵强;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优化设计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5 李林东;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在山区公路的应用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6 贾伟;西南山区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机械设备配套使用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7 陶清容;西南山区普通公路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8 潘婕;基于沥青厂拌热再生技术的区域性养护中心配置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9 张昌波;沥青混凝土厂拌热再生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10 何满;煤转气厂拌热再生关键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127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712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