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隧道穿越历史建筑的监测与变形控制
本文关键词:盾构隧道穿越历史建筑的监测与变形控制
更多相关文章: 盾构隧道 穿越 历史建筑 空间扭曲变形 双控控制标准
【摘要】:由于自重、恒载和附加变载的作用以及地基土体的长期固结,既有建筑产生的变形,本文称之为"既有变形"。地下工程施工引起的既有建筑物变形,本文称之为"增量变形"。建筑物的总量变形为既有变形与增量变形之和。为确保盾构穿越过程中既有建筑物的安全,要对既有建筑的总量变形进行控制;而要确保隧道施工不会对既有建筑产生明显破坏,则要对既有建筑的增量变形进行控制;从而提出要对建筑物的总量变形和增量变形进行控制的双控控制标准。基于建筑物的差异沉降变形,提出了建筑物的空间扭曲变形控制指标。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下穿越历史建筑,通过现场检测得到建筑的既有变形。根据双控控制标准,建立穿越过程中既有建筑的差异沉降与空间扭曲的增量变形与总量变形控制指标,施工过程中进行全程监测,结果显示,穿越施工是成功的。
【作者单位】: 上海市岩土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穿越 历史建筑 空间扭曲变形 双控控制标准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8388)
【分类号】:U456.3;U455.43
【正文快照】: 1引言隧道施工扰动会导致隧道周边土体变形和地表沉降。当附近存在建筑物时,地表沉降将会导致建筑物破坏,影响建筑物的使用性能。既有建筑物的损害可能是因过大的沉降、不均匀沉降、拉伸以及立面墙体的角变形等原因引起[1,2]。均匀沉降仅会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并不会对建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葛世平;谢东武;丁文其;杨洪杰;;考虑建筑既有变形的盾构穿越扰动控制标准[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辉;;地铁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的施工数值模拟与分析[J];安徽建筑;2012年06期
2 谢东武;;盾构法隧道穿越保护建筑的三维数值模拟[J];地下工程与隧道;2013年03期
3 方勇;杨斌;杨志浩;符亚鹏;;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对地层扰动的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4 黄延琦;;盾构穿越运营地铁隧道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年08期
5 马飞跃;钱德玲;彭小兵;杨浩博;曹顺;;平顶隧道下穿地下建筑物的影响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9期
6 袁伟;宋笑先;;盾构二次下穿建筑物的数值模拟分析[J];天津建设科技;2013年01期
7 任建喜;李龙;郑赞赞;占有名;史景阳;郭颖;贺小俪;;黄土地区地铁盾构下穿铁路变形控制技术[J];铁道工程学报;2013年05期
8 朱合华;丁文其;乔亚飞;谢东武;;盾构隧道微扰动施工控制技术体系及其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2014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丁智;盾构隧道掘进对邻近建筑物影响及变形预测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2 安建永;浅埋隧道开挖与既有建筑基础荷载相互影响的模型试验和理论计算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晓明,周們;试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改建[J];新建筑;2002年02期
2 郑潇;改造、扩展与共生——浅议历史建筑的更新与发展及新旧建筑的共生[J];规划师;2002年02期
3 杨毅栋,王凤春;杭州市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研究[J];北京规划建设;2004年02期
4 徐天羽;历史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J];中外建筑;2004年02期
5 ;解析历史建筑 重现昔日神韵[J];住宅科技;2004年05期
6 王安石;上海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J];住宅科技;2004年02期
7 金林;保护校园历史建筑的成功尝试[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张兴国;曾宇;廖屿荻;;历史建筑的移植再生——重庆映像·金阳骑龙山庄项目方案及初步设计[J];重庆建筑;2006年04期
9 王爱明;;浅谈太原市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11期
10 包静;;永续合理地经营好城市的历史建筑——从北山街历史建筑的经营谈起[J];浙江建筑;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美晶;;浅议大连历史建筑的保护[A];文物建筑论文集(第2辑)[C];2009年
2 吕舟;;从雷峰塔的重建谈历史建筑的复原问题[A];建筑史论文集(第13辑)[C];2000年
3 蒋小清;;从衢州城镇历史建筑之保护说开去[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4 张文s,
本文编号:7259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725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