衬砌背后空洞对隧道抗震性能影响分析
本文关键词:衬砌背后空洞对隧道抗震性能影响分析
【摘要】:目前关于隧道震害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隧道洞门和洞口段,实际上仍有不少洞身衬砌在地震中产生严重震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衬砌背后存在空洞或者回填不密实。通过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采用无限元边界解决地震波的反射震荡问题,研究衬砌背后空洞对隧道的地震动力响应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到:密实状态下,即使在较大地震动力作用下,衬砌结构仍处于良好的受压状态;一旦衬砌背后存在空洞,地震作用下脱空区衬砌产生很大拉应力,可能导致衬砌开裂坍塌;同时,空洞处周边围岩产生塑性区,易引起岩体松弛掉落冲击衬砌。
【作者单位】: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词】: 隧道 衬砌背后空洞 地震 主拉应力 塑性区
【分类号】:U452.28
【正文快照】: 0引言地下结构由于受到岩土(石)的约束作用,地震时受到的惯性力和位移都较少,因此一般认为其抗震性能要明显优于地上结构(图1)。尽管如此,不少地震还是对地下结构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有不少隧道产生严重震害。如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对台湾57座隧道中的49座造成了不同程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n mountain tunnels and geotechnical damage 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J];Science in China(Series E:Technological Sciences);2009年02期
2 林皋;;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综述(上)[J];世界地震工程;199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宝友;大型岩体洞室地震响应及减震措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管海涛;;牦牛山隧道洞口数值模拟及地震动态曲线分析[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9年04期
2 徐德玺;陈佑斌;房军;;都汶公路龙溪隧道变形破坏原因分析[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9年S1期
3 张昀保;张向东;赵立峰;;隧道地震反应分析[J];河北交通科技;2008年01期
4 颜丹青;王建国;胡可;;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管型通道地震响应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5 李文涛;;瞬态水平偏振横波作用下地下结构动力分析[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6 刘小艳;王新瑞;刘磊;蒋临生;;泡沫混凝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J];混凝土;2012年06期
7 赵伯明;刘洋;;断层错动对隧道的影响分析[J];华南地震;2009年01期
8 孔戈;;武汉长江隧道工程盾构段纵向地震响应分析[J];建筑结构;2010年S2期
9 丰土根;杜冰;花剑岚;李玉伟;;500kV地下变电站基坑围护结构抗震影响因素[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严细水;朱汉华;王迎超;;山岭隧道地震反应的几个特性[J];隧道建设;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玉生;高波;胡邦;毕立栋;翟加生;;强震区隧道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相关问题研究[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2 赵旭;刘汉东;姚爱军;;高边坡滚石计算方法比较研究[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左双英;肖明;;映秀湾水电站大型地下洞室群三维非线性损伤地震响应数值分析[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2009年
4 谷拴成;陈拓其;;地下结构抗震分析方法评价[A];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2009年
5 孔戈;周健;;盾构隧道地震响应及减震措施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孔戈;周健;王绍博;;基于改进反应位移法的盾构隧道抗震分析[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刘晶波;王文晖;刘祥庆;;地下结构抗震分析方法对比研究[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姜忻良;谭丁;;交叉隧道地震反应三维有限元和无限元分析[A];第三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杨梦蛟;;汶川大地震既有铁路桥隧建筑物震害情况与思考[A];中国铁道学会2008年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一等奖论文[C];2009年
10 徐志英;徐新宁;;地下结构地震动土压力分析[A];第一届华东岩土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折勇;直角域中圆形夹杂与裂纹反平面动力的相互作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何伟;地下结构地震响应及其与地表建筑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孙海峰;地下结构地震破坏机理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4 王琼;跨断层隧道地震反应分析[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5 韩超;强震作用下圆形隧道响应及设计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袁蕾;不规则地铁车站地震反应分析与土结相互作用相关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苏晓成;路基结构的动力稳定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王璐;地下建筑结构实用抗震分析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傅玉勇;层状场地中地铁隧道对沿线地震动及其附近建筑物的影响[D];天津大学;2012年
10 李昕;供水系统地震可靠性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华祥;大型下穿结构抗震响应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邵润萌;断层错动作用下隧道工程损伤及岩土失效扩展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刘恺;成兰线跨断层隧道的错动破坏机理研究及地震动力响应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方茜;大断面盾构过江隧道的地震响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杨明松;高烈度地震区山岭隧道典型洞口形式地震动力响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高文立;高烈度地震区特长隧道浅埋段地震动力响应及减免震措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贾庆稳;高地应力下山岭隧道的地震破坏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郭放;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地震反应数值仿真[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杨春雨;盾构隧洞的地震响应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贺万里;基于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地铁车站抗震的动力有限元响应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大建,唐增洪;珠江水下沉管隧道的抗震分析与设计(Ⅱ)──行波法[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11期
2 廖振鹏,黄孔亮,杨柏坡,袁一凡;暂态波透射边界[J];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1984年06期
3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n mountain tunnels and geotechnical damage 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J];Science in China(Series E:Technological Sciences);2009年02期
4 于翔,陈启亮,赵跃堂,王明洋,国胜兵;地下结构抗震研究方法及其现状[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5 赵大鹏,宫必宁,晏成明;大跨度地下结构振动性态试验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6 常虹,尹新生,尹春超;地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几个问题[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凌燕婷;高波;;高烈度地震区双线公路隧道减震措施研究[J];隧道建设;2008年04期
8 杜修力;赵密;王进廷;;近场波动模拟的人工应力边界条件[J];力学学报;2006年01期
9 徐龙军;张相忠;胡进军;;地下工程震害与地下地震动的位移特征[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10 赵崇斌,张楚汉,张光斗;用无穷元模拟半无限平面弹性地基[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高峰;地下结构动力分析若干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2 岳庆霞;地下综合管廊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可靠性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3 吕涛;地震作用下岩体地下洞室响应及安全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4 孙铁成;双洞错距山岭隧道洞口段地震动力响应及减震措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索然绪;雅泸高速公路徐店子隧道洞口段地震动力响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2 袁帅;浅埋隧道地震动力响应分析及减震措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石波;雅泸高速公路勒布果喇吉隧道洞口段地震动力响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4 方亮;输气管道小断面隧道洞口段地震动力响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郑清;山岭隧道震害分析及洞口段地震动力响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6 张林;山岭隧道洞口段地震动力响应及抗减震措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孝伟;;浅埋隧道衬砌结构内力与跨度的关系[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9期
2 杜荣强;韩金生;王海亮;李云峰;;土中爆炸衬砌变埋深应力比较分析[J];混凝土;2010年03期
3 刘海京;郑佳艳;林志;;衬砌存在裂缝的隧道力学模型及机理研究[J];公路隧道;2011年01期
4 夏谦;卢成;黄正刚;;隧道内爆炸作用衬砌结构的动力响应和损伤机理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2年06期
5 ;“上海地铁车辆运行对衬砌结构及周围土介质的影响试验”通过技术鉴定[J];同济大学学报;1987年03期
6 杨成永,刘维宁,张弥;隧道素砼衬砌结构的极限状态[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7 孙建生;软基底板外伸式涵洞衬砌结构的有限元分析[J];水利学报;2000年10期
8 高新强,仇文革,高扬;山岭隧道突水对衬砌结构受力影响数值分析[J];中国铁道科学;2004年06期
9 高新强,仇文革,高扬;山岭隧道高水压下衬砌结构平面数值分析[J];岩土力学;2005年03期
10 林立华;;分岔隧道大拱段衬砌结构受力分析[J];土工基础;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鹏;周雅能;李子昌;杨强;;大跨径非规则地下结构衬砌非线性配筋分析[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建华;王卫东;周香莲;;饱和土中任意形状衬砌对弹性波的散射[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3 姚永勤;王明年;;相邻隧道施工对衬砌结构安全性的影响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3年
4 李行;;地下衬砌结构的常微分方程数值解[A];地下工程经验交流会论文选集[C];1982年
5 欧小强;刘浩;;衬砌刚度对山岭隧道地震动力响应分析研究[A];第十二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王勇;徐干成;乔春生;;公路隧道数值模拟分析及衬砌安全性评价[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李昊;古银城;李学锋;;断层破碎带水压力分布及衬砌响应规律研究[A];第三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8 张志国;杜申伟;刘会波;;高外水压力城门洞形水工隧洞衬砌结构设计探讨[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4年
9 徐祯祥;刘月芬;;高地应力地区隧道支护衬砌的受力特性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10 陈坤;;盾构法隧道未封闭衬砌的计算模型初步研究[A];第二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金云;软弱土层输水隧道地震响应及减震措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万坤;西安地铁地裂缝区间隧道运行期衬砌结构和围岩的力学响应数值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2 夏谦;隧道内爆炸作用衬砌结构的损伤机理和抗爆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刘继青;公路隧道模筑多孔混凝土衬砌结构的抗火性能理论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4 张步才;饱水黄土隧洞支护衬砌结构设计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5 汪洋;隧道火灾下衬砌结构安全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廖仕超;隧道火灾下衬砌结构承载力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熊珍珍;隧道火灾衬砌结构热力受损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8 唐亮;隧道病害调查分析及衬砌结构的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张明;城市浅埋隧道衬砌结构抗爆特性数值模拟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10 孙文杰;基于强度折减法与衬砌安全系数的青岛地铁衬砌结构优化设计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274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727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