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基于平整度的CRCP冲断区域维修标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1 03:21

  本文关键词:基于平整度的CRCP冲断区域维修标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交通工程 CRCP 传递矩阵法冲断 振动模型 最大瞬态振动值 维修标准


【摘要】:为了获得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冲断区域维修标准,本文首先建立冲断区域人-车-路耦合振动模型,然后利用传递矩阵法结合Matlab软件对振动方程进行求解,以获得乘客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和最大瞬态振动值(MTVV)。研究发现:一定条件下车辆经过冲断区域时,其在做振幅减小的简谐振动;当车辆进入冲断区域0.22 s时乘客加速度最大,其值为1.57 m/s2。最后,考虑行车舒适性以最大瞬态振动值作为行驶舒适性评价指标,提出冲断区域维修标准的确定方法和步骤,并给出了相应算例。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关键词】交通工程 CRCP 传递矩阵法冲断 振动模型 最大瞬态振动值 维修标准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CHD2011ZD010)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项目(13-01K)
【分类号】:U418.6
【正文快照】: 0引言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具有行车舒适、使用寿命长和养护要求低等优点,在国外现已大量用于干线公路和机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CRCP的主要病害形式为冲断,AASHTO 2002设计指南[1]中以冲断和平整度作为CRCP的基本设计指标。冲断[2]是指由两个间距很小(小于0.6 m)的横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洪亮;王秉纲;杨万桥;;基于人-车-路三自由度振动模型的路面平整度评价方法[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2 刘晓明;赵明华;黎大志;;基于整车模型的桥头路面动力荷载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7期

3 刘云;钱振东;;路面平整度及车辆振动模型的研究综述[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01期

4 韩万水;陈艾荣;;杭州湾跨海大桥车桥空间耦合振动参数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05期

5 郭成超,陶向华,王复明;车速和路面不平度特性对车路相互作用的影响[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陶向华,黄晓明;人-车-路相互作用三质量车辆模型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4年03期

7 宋一凡;陈榕峰;;基于路面不平整度的车辆振动响应分析方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8 吴庆雄;陈宝春;奚灵智;;路面平整度PSD和IRI评价方法比较[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9 孙璐,邓学钧;速度与车辆动态特性对于车路相互作用的影响[J];土木工程学报;1997年06期

10 郑木莲;孟建党;张世铎;崔梦璇;徐金欣;;路桥过渡段上车内人体舒适性评价方法[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左志武;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横向裂缝分布和冲断预估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过学迅;刘汉斌;汪斌;徐占;;路面不平度的测量与重构[J];车辆与动力技术;2010年04期

2 陈榕峰;章权;张建莉;;简支梁在行驶车辆下的动态响应[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3 张洪亮;王秉纲;杨万桥;;基于人-车-路三自由度振动模型的路面平整度评价方法[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4 胡启国;王文静;孙宝贤;雷旭东;;基于MATLAB的非独立悬架振动特性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5 陈书锦;李华德;李擎;马保柱;;永磁同步电动机起动过程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07期

6 陈书锦;李华德;马保柱;冉正云;;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广义预测控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6年06期

7 彭献;刘晓晖;霍兵勇;;最优控制理论在人车路磁流变半主动悬架中的应用[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07年02期

8 张伶俐;贝承训;黄绍江;;多普勒效应测速实验仪的改进[J];大学物理实验;2009年03期

9 王君;;冲击荷载作用下AC与SMA沥青混合料动力学性质比较[J];湖南交通科技;2011年02期

10 马保柱;李华德;陈书锦;;电动汽车启动控制仿真[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仇菲菲;石焕文;徐春龙;;轮胎模态及声辐射特性的数值分析[A];2011'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宝春;;石潭溪钢管混凝土中承式拱桥桥道系加固改造方案研究[A];全国既有桥梁加固、改造与评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陈宝春;韦建刚;吴庆雄;;国家工程建设标准《钢管混凝土拱桥技术规范》编制情况介绍[A];第二十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2年

4 丁勇;谢旭;黄剑源;;考虑车轮转动轨迹的桥头跳车冲击系数分析[A];第二十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保良;车辆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疲劳行为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2 郑仲浪;重载车辆作用下沥青路面层间力学行为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常成利;国际平整度指数量值溯源与传递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4 张锋;深季节冻土区重载汽车荷载下路基动力响应与永久变形[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5 刘志强;车辆油气悬挂系统动力学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6 林敏;基于虚拟激励法的汽车平顺性仿真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7 胡志刚;面向虚拟试车场(VPG)技术的路面模型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王虎;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静动力学计算与分析[D];长安大学;2001年

9 张洪亮;路桥过渡段车路动力学分析及容许差异沉降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10 李喜安;黄土暗穴的成因及其公路工程灾害效应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烨;基于行车舒适性的高填方路基差异沉降指标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冯琳;随机荷载作用下的路面动力响应研究[D];石家庄铁道学院;2010年

3 潘杰麟;车辆移动荷载作用下基坑支护桩—土相互作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小亮;虚拟激励法下汽车行驶平顺性振动仿真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陈义;道路不平度对车辆货物约束系统影响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李运超;路面刻槽引起的车辆路面耦合振动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李伟;主动悬架汽车—路面耦合系统相互作用机理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8 姚成钊;考虑桥面不平顺影响的公路车辆—桥梁耦合振动分析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陆江斌;滑移装载机工作装置减振系统设计与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赵盛民;基于车桥耦合振动的刚架拱桥加固效果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献栋,邓志党,高峰;公路路面不平度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年09期

2 张洪亮,胡长顺;连续配筋砼路面端部锚固力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于清,曹源文;不平整路面上的汽车动荷载[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杨浪萍,吴康雄,方晓丽,张克武;数显3m直尺式平整度仪综合精度分析[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5 肖秋明,查旭东,张起森;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一维非线性力学分析[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刘朝晖;林佛光;华正良;;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沥青路面温度应力分析[J];交通科学与工程;2009年01期

7 肖秋明;王文强;;基于可拓方法的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裂缝宽度评价[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8 高英;黄晓明;陈锋锋;;基于可靠度的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配筋率设计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9 黄晓明,唐益民,邓学钧,金志强,蒋磊;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端部锚固原理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10 王虎,胡长顺,王秉纲;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动荷响应分析[J];工程力学;200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虎;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静动力学计算与分析[D];长安大学;2001年

2 曹东伟;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01年

3 张洪亮;路桥过渡段车路动力学分析及容许差异沉降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4 马庆雷;基于刚性基层的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洪亮;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端部锚固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00年

2 吴刚;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3 阳宏毅;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层间应力分析与结合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5年

4 丁润铎;连续配筋混凝土基层结构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5 李文科;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CRC+AC)层间结合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力;高经武;赵永耀;;链传动的振动模型综述[J];机械管理开发;2011年04期

2 裴星洙;刘正伟;周晓松;;双翼鱼刺型振动模型基础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3 宋天军;;弯曲振动模型的运动方程建立方法[J];四川建筑;2009年02期

4 王世忠,荣吉利,邓缨,屠良尧;电-声喇叭振动模型的建立与频率修正[J];振动与冲击;1998年02期

5 谭善光;汪希宣;;结构振动模型一类随激励频率变化的物理参数摄动迭代识别方法[J];振动与冲击;1990年04期

6 聂家强;冯定;尹松;李喜梅;王鹏;邹艳;;如何高效建立小损伤振动模型[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7年01期

7 张光海;康海贵;郑元勋;;车辆振动模型的建立及动荷载计算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1年04期

8 裴星洙;黎雪环;;结构振动模型和刚度矩阵对地震响应影响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9 岑恩杰;胡旭东;陈换过;李强;;基于PZT的结构安全检测的机电阻抗数学建模[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10 李琦,杨丹,陈晓建;起重机双摆振动模型与反摆控制的研究[J];建筑机械;2004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薛守义;王思敬;张镜剑;;块状岩体振动模型与动力反应分析方法[A];第二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0年

2 康晓莉;曹辉;;一种声带的双弹簧对称振动模型的研究[A];泛在信息社会中的声学——中国声学学会2010年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本文编号:7631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7631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2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