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轨道交通岩土视电阻率特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福州市轨道交通岩土视电阻率特性研究
【摘要】:对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岩土工程勘察中的视电阻率测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其第四纪典型地层的视电阻率数值与地层埋深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其数值整体分布与地层埋深呈线性相关关系。同时,分析了不同地层的视电阻率数值与其含水量、天然密度、饱和度、孔隙比、液性指数、无侧限抗压强度、黏聚力等物理力学参数的对应关系,主要为线性或二次多项式相关关系。
【作者单位】: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第四纪 地层 视电阻率
【分类号】:U231.1;U452.1
【正文快照】: 0引言电阻率测试是以研究地质体的电阻率差异为基础的测试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由于视电阻率测井法成本低、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因而在水文、工程、环境等地质勘察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方面,视电阻率测井法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秀军,刘涛,贾永刚,黄潇雨;土的工程力学性质与其电阻率关系实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3年01期
2 刘万恩,蔡克俭,殷亚斌;天津地区视电阻率与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之间的相关特征[J];物探装备;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丽莉;齐吉琳;马巍;;冻融作用对土结构性的影响及其导致的强度变化[J];冰川冻土;2012年02期
2 郭秀军,武瑞锁,贾永刚,李鸿江;不同土壤中含油污水污染区的电性变化研究及污染区探测[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年02期
3 高增文;郑西来;徐芹选;卢学伟;;应用电阻率法确定浅水砂质沉积物中的扩散系数[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年01期
4 马媛媛;郭秀军;朱大伟;张艳;吴清;石晓然;;生活垃圾渗滤液污染砂土电阻率变化机制实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0年03期
5 李忠;能昌信;宁书年;翟波;董路;;物探技术在固体废弃物探测的应用及前景展望[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12期
6 孙亚坤;刘玉强;能昌信;董路;;污染土电阻率特性及电阻率法检测的应用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S2期
7 刘松玉;查甫生;于小军;;土的电阻率室内测试技术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6年02期
8 查甫生;刘松玉;杜延军;;电阻率法在地基处理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工程地质学报;2006年05期
9 龙建辉;李同录;张钊;;电阻率法探测黄土滑坡滑动面(带)的试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02期
10 李冬;叶银灿;陈培雄;陈小玲;吕小飞;;宁波外海陆架沉积物电阻率特性研究[J];工程勘察;201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瑛;软黏土地基电渗固结试验和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曹晓斌;大电流及复杂地质结构下接地系统散流规律及参数计算[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王振宇;土木工程的层析成像与广义反演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4 陈友媛;生物活动对黄河口底土渗流特性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5 韩立华;电阻率法在污染土评价与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6 井彦林;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黄土湿陷性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7 张玉池;边坡失稳地球物理特征及其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董晓强;污染对水泥土电阻率特性影响的试验与理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9 付伟;单轴压缩与冻融作用下粉质粘土电阻率特性试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10 郭秀军;污染含水介质ERT法探测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郭秀军,刘涛,贾永刚,黄潇雨;土的工程力学性质与其电阻率关系实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3年01期
2 李金铭,张春贺,肖顺;水污染的导电性和激电性与污染浓度变化关系的几个实验结果[J];地球物理学报;1999年03期
3 冯锐,李晓芹,陶裕录,孙次昌,刘晓芹,郝锦绮;电阻率层析成像用于水文地质勘探[J];地震学报;1997年06期
4 汤洪志,刘庆成,龚育龄;高密度电阻率法二维成像技术及其在工程勘查中的应用[J];工程勘察;2003年05期
5 张宝山;;地基土的弹性波速度[J];工程勘察;1984年03期
6 郑金安;软土的地震波速与标准贯入击数、深度的相关特征[J];岩土工程学报;1985年01期
7 紫民,耿东青;高密度电法在坝体渗漏勘察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技术;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文明;;三侧向视电阻率岩性分层探讨[J];铀矿冶;2007年04期
2 王滨涛;吴锡令;苑娜;丁柱;王晓星;;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井视电阻率提取及正演模拟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13期
3 梁芳敏;张小路;匡应平;魏继祖;;边界元法在中梯装置视电阻率二维地形改正中的应用[J];矿产勘查;2010年04期
4 张廉钧;用相对视电阻率差确定砂层出水量[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年02期
5 张贵轩;;地下水水量与地面视电阻率的关系[J];农田水利与小水电;1990年05期
6 丛沛桐;王瑞兰;;黄河流凌量地电测试研究[J];人民黄河;2007年05期
7 付志红;孙天财;陈清礼;谢品芳;;斜阶跃场源瞬变电磁法的全程视电阻率数值计算[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11期
8 井彦林;仵彦卿;孟永会;林杜军;秦喜文;;黄土的视电阻率与工程性质关系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8年06期
9 于鹏,王家林,吴健生,张东伦;利用MT新的视电阻率定义提高反演分辨率[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王刚;周启友;吴世艳;凌成鹏;;多尺度条件下ERT视电阻率模型建立及其有效性分析[J];工程勘察;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峰;廖春庭;安金珍;;大模型剪切和摩擦滑动的视电阻率变化[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陈峰;安金珍;廖春庭;;野外人工塌陷断裂视电阻率变化实验[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陈峰;安金珍;;岩石蠕变的视电阻率变化实验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裴海振;孙豁然;陈继宏;王恩德;周伟;;铁矿山资源评价与探测新技术研究——高密度视电阻率成像系统在弓长岭铁矿的应用[A];中国金属学会2003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2)[C];2003年
5 彭自正;牛志仁;;含有裂隙岩石中的电场分布及视电阻率计算[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6 袁博;李帝铨;;正交激励双电极源的电场分量表达式和视电阻率提取优势[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黄皓平;朴化荣;;垂直偶极电磁测深的全波视电阻率响应[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8 白登海;Maxwell A Meju;卢健;王立凤;何兆海;;时间域瞬变电磁法中心方式全程视电阻率的数值计算[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二卷(青藏高原)[C];2003年
9 石富强;邵辉成;张国强;方炜;;偶极接地线干扰视电阻率观测及其抑制方案的初步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昌彦君;王华军;罗延钟;;EH—4系统测深数据的全频域视电阻率计算[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天成;电阻率成像技术的二维三维正反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明杰;磁性大定源回线装置的全区、全期视电阻率的计算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2 王新斌;瞬变电磁法大定源回线全区视电阻率的计算及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3 代璞璞;管道腐蚀视电阻率成像检测技术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1年
4 沈平;井间电阻率成像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王宇航;矿井瞬变电磁法多匝小回线视电阻率计算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6 陆自清;基于物探数据融合的视电阻率联合反演方法及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7 田继枫;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视电阻率参数计算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齐朝华;煤层火烧区的TEM响应及视电阻率分布规律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2年
9 李鹤;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在松江河某区地热勘查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5年
10 游秀珍;电阻率三维数值模拟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748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774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