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模量沥青及其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模量沥青及其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模量沥青 多级应力重复蠕变试验 不可恢复蠕变柔量 零剪切粘度 中面层 混合料路用性能
【摘要】:以成品SBS改性沥青与阿尔巴尼亚岩沥青进行高模量沥青的制备,通过复合改性工艺以期达到均衡高模量沥青高低温使用性能的目的。对制备完成的高模量沥青进行一系列的试验,对其高温、低温等性能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以复合改性工艺制备的高模量沥青具有优良的高温性能与低温使用性能;为研究高模量沥青应用于中面层时的路用使用性能,进行了AC-20型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设计及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说明复合改性高模量沥青与其他沥青相比具有优异的综合路用性能;另一方面,由于高模量沥青的运动粘度较高在实际使用时要注意压实工艺及施工温度的控制。
【作者单位】: 山东交通学院交通土建工程学院;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关键词】: 高模量沥青 多级应力重复蠕变试验 不可恢复蠕变柔量 零剪切粘度 中面层 混合料路用性能
【基金】:国家青年科学基金(51208287)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BS2013SF007)
【分类号】:U414
【正文快照】: 0前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路面交通量越来越大,超载、重载现象也越发普遍,路面承受着越来越大的荷载压力。沥青路面的车辙病害也更加严重,几乎占据了路面所有病害的70%以上[1]。车辙的出现不仅影响行车舒适性,车辙槽内积水或结冰时还严重威胁交通安全[2]。而中面层车辙变形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军;崔娟;万军;史啸;;基于结构层贡献率的沥青路面抗车辙措施[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2 欧阳伟;刘云全;王连广;;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试验研究[J];公路;2008年01期
3 李洪斌;;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试验研究[J];公路;2011年02期
4 冯中良;王瑞强;曹荣吉;;重复蠕变试验评价沥青高温性能的研究[J];中外公路;2007年01期
5 施晓强;杨军;陈先华;;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性能研究[J];中外公路;2013年06期
6 周庆华;沙爱民;;沥青高温流变评价指标对比[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7 孟勇军;张肖宁;贾娟;;基于不同加载模式的沥青零剪切粘度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8 林江涛;王林;付建村;樊亮;;高模量沥青混合料与SMA路用性能对比[J];石油沥青;2011年02期
9 李立寒;耿韩;孙艳娜;孟庆楠;;高粘度沥青性能评价指标与标准的试验[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8期
10 周庆华;贾渝;;沥青胶结料高温性能试验方法的评价[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君;孙永成;杨宗文;;基于LabVIEW系统的GTM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2 刘凤翰;陈晓玲;;水泥混凝土用粗骨料不同粒径针片状颗粒影响系数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3期
3 艾思平;;厂拌热再生沥青的应用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4 董先明;;浅谈彩色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J];安徽建筑;2008年04期
5 刘应托;;浅议公路改建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工艺[J];安徽建筑;2008年06期
6 黄志福;;论机制砂在高速公路中应用的经济效益[J];安徽建筑;2009年02期
7 陈德金;张金宝;;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在公路改建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2009年03期
8 吴兆兵;;AC-25C再生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浅谈[J];安徽建筑;2010年01期
9 唐正辉;;浅析沥青碎石室内目标配合比设计[J];安徽建筑;2010年06期
10 杜雪芹;;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合料原材料的质量管理[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印松;;浅谈水泥稳定碎石生产配合比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公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平利;赵佃强;;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新思路[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3 孙雪龙;凌晨;;集料压碎值指标探讨[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扈惠敏;李德章;柳炳康;朱朝晖;;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集料工程性质研究[A];安徽节能减排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付佳丽;扈惠敏;柳炳康;;再生水泥稳定碎石料路用性能的试验研究[A];安徽节能减排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窦占双;崔勇;陈俊夺;;浅谈大粒径沥青碎石混合料LSM-30施工质量控制[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7 陈俊夺;窦占双;崔勇;;浅谈沥青马蹄脂混凝土SMA-13配合比设计[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8 薛军;史寿宾;;水泥稳定风化砂底基层施工控制[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9 许彦召;杨红芬;;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施工问题及对策[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10 李新永;;同步碎石封层施工工艺[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玉;纳米蒙脱土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老化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振霞;沥青路面复合基层结构与材料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3 段跃华;基于X-ray CT的沥青混合料粗集料基础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宋立杰;生活垃圾焚烧炉渣特性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5 刘小明;导电沥青混凝土的机敏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6 张厚记;沥青路面的矿物组分阻燃机理与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乔英娟;沥青混合料位移场测定与流动性车辙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8 张鹏;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裂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9 王辉;重载高温区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10 任拴哲;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及其设备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博书;铁尾矿砂免烧砖的制备及其特性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建伟;城市主干道级配碎石材料组成分析与应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航;掺温拌剂的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于志新;排水性沥青路面在山区高速公路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炎炎;就地热再生PE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振;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价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1年
7 马光超;级配碎石过渡层沥青路面结构组合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8 朱建平;基于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理念的沥青混合料疲劳阀值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9 徐强;济南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的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10 高翠兰;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及力学性能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娟;;改性沥青零剪切粘度的确定方法探究[J];广东公路交通;2010年02期
2 沈金安;解决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水损害早期损坏的技术途径[J];公路;2000年05期
3 张志祥,孙文州;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原因的调查分析与评价[J];公路;2004年06期
4 李峰,孙立军,胡晓;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与实践综述[J];公路;2005年07期
5 徐世法,周朝晖,钱培中,高建立;Superpave规范对于改性沥青的有效性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3年01期
6 谭积青;张肖宁;;三层式沥青面层车辙组成及发展的调查与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1期
7 李海军;黄晓明;;SHRP沥青性能分级量度的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2期
8 李晓明,刘元烈,石飞荣,景宏君;高速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养护检测与养护维修技术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03年05期
9 王振华;田卫群;严世祥;;采用SPT试验研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J];公路交通技术;2010年06期
10 方伽俐,黄卫东;沥青结合料零剪切粘度简介[J];中外公路;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叔藩;SMA混合料的铺筑[J];公路交通技术;2002年01期
2 吕伟民;;炭黑加劲沥青及其混合料[J];石油沥青;1989年01期
3 张登良,韩森,崔育其;沥青玛蹄脂碎石(SMA)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S1期
4 李荫国,李桂芝,陈素丽,佟军华;京哈高速公路试验路段微表处混合料的设计原则[J];石油沥青;2005年01期
5 余叔藩;SMA混合料的设计与施工[J];国外公路;1999年01期
6 李荫国;卢长虹;张兰竹;;铁四高速公路微表处混合料设计[J];石油沥青;2006年02期
7 郭小宏;;沥青路面施工工艺与混合料铺层均匀性关系探讨[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7年08期
8 贾渝,张全庚;热拌沥青混合料:21世纪展望与挑战——材料与混合料设计[J];石油沥青;2002年01期
9 陈和悦;;高速公路在设计中如何更好的考虑施工[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9年04期
10 程松林;吴满;;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组成设计[J];河南科技;201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占伟;宋永刚;;浅谈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技术[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2 魏如喜;;SMA混合料设计某些问题的探讨[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庆五十五周年论文选集(1950~2005)下册[C];2005年
3 商耀祥;罗东花;;SMA混合料设计研究[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庆五十五周年论文选集(1950~2005)下册[C];2005年
4 何江燕;;SMA混合料及其施工工艺的研究[A];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第二辑)[C];2005年
5 赵鑫;韩跃新;陈晓龙;田泽峰;;SMA混合料路面性能影响因素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粉体工程及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6年
6 聂品荔;潘欣;梅学兵;曹林涛;;SMA混合料设计和铺面平整度的研究[A];湖北省公路学会成立三十周年暨二○○八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辉;邱斌;;浅谈水泥稳定碎石施工质量控制[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11)[C];2003年
8 温学钧;杨群;;废轮胎橡胶粒沥青玛蹄脂混合料SMA-R减振降噪路面研究[A];第九次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吴晓琳;;高强度添加剂对SMA混合料路用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A];2013年9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周明华;;对瑞士VSL公司预应力孔道压浆混合料的剖析[A];第十一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曾利文;MA混合料模拟制备装置设计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2 魏建国;沥青稳定碎石技术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3 张嘎吱;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和路用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4 卢永贵;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研究[D];长安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壮彬;SMA混合料级配特点及结构指标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2 王正韶;SMA沥青混合料离析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杨程;SMA混合料的性能、试验及施工工艺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4 郭海瑞;SMA在陕西十天高速公路安康东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5 陈成芹;彩色沥青及其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6 宋涛;SMA混合料铺装设计、施工及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7 魏超飞;SUPERPAVE混合料设计方法在工程中的实际运用[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8 邵宝峰;山东省SMA混合料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9 庹昱;干旱寒冷地区水泥稳定砂砾基层质量保障技术[D];长安大学;2007年
10 李丹;CA砂浆材料及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799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779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