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截面形状对双肢薄壁墩温度场的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07 01:00

  本文关键词:截面形状对双肢薄壁墩温度场的影响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双肢薄壁墩 截面形状 仿真分析 温度效应


【摘要】:研究目的:置于自然环境下的高墩大跨混凝土结构,难免要受到日照温度荷载的作用,在这种荷载作用下,双肢薄壁墩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与变形,严重的会引起墩身工程事故。本文以邢汾高速公路m:水大桥105.09 m高的双肢矩形薄壁空心墩为研究对象,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的热分析及耦合分析功能,对不同截面形状的薄壁空心高墩在日照辐射作用下的温差效应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结论:计算结果表明:(1)有限元软件ANSYS的热分析以及耦合分析功能可以很快速方便的计算双肢薄壁墩结构的温度场和温差效应;(2)温度应力随着截面边棱的增加而增加,而结构的变形却随着截面边棱的增加而减小;(3)温度应力的最大值一般在截面的角隅处出现;(4)在设计不同截面的双肢墩时,应综合考虑不同截面形状对温度应力以及变形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截面形状,使得高桥墩的温度裂缝控制在最小范围内;(5)该研究成果可以为薄壁高墩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 石家庄铁道大学;
【关键词】双肢薄壁墩 截面形状 仿真分析 温度效应
【分类号】:U441.5;U443.22
【正文快照】: 研究结论:计算结果表明:(1)有限元软件ANSYS的热分析以及耦合分析功能可以很快速方便的计算双肢薄壁墩结构的温度场和温差效应;(2)温度应力随着截面边棱的增加而增加,而结构的变形却随着截面边棱的增加而减小;(3)温度应力的最大值一般在截面的角隅处出现;(4)在设计不同截面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葛俊颖;丁啸宇;张耀东;;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日照温度效应计算软件的编制[J];公路;2010年03期

2 刘兴法;混凝土桥梁的温度分布[J];铁道工程学报;1985年01期

3 曹少辉;习勇;田仲初;;薄壁空心高墩的温度场测试及数值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明罡,贺群;由于温度效应导致框架梁开裂的事故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0年01期

2 赵海东,赵鸣,沈水明;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响应[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0年04期

3 段凯,杨新华,杨文兵;用ANSYS软件计算桥梁结构的温度应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3期

4 田杨;夏招广;;薄壁箱型梁桥日照温度场的数值计算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5 胡俊,汪忠明,方高倪;基于带有偏差单元的IRN模型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预测与控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6 张腾祚;李海宏;;客运专线箱梁芯部温度控制技术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宋小软;静定结构在不同温度场中的应力应变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8 宋国华;罗玲;霍达;王东炜;;非线性函数法研究不同工况对弯箱梁桥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9 梁艳;;预应力混凝土箱型梁桥温度效应分析[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李建国;季日臣;;箱梁截面尺寸对横向温度应力影响的分析[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阳先全;陈卫东;梅春;;混凝土薄壁箱梁横向温度应力分析[A];湖北省公路学会成立三十周年暨二○○八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全林;潘欣;杨力;;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底板纵向裂缝成因与防治措施[A];湖北省公路学会成立三十周年暨二○○八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燕平;忻鼎康;林鹤雄;季文洪;邓景纹;;无缝化设计巨型地下构筑物的测试与分析[A];结构混凝土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第十三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永光;李忠献;;基于剪滞理论的钢纤维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破坏分析[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赵兴杰;;混凝土结构温度、收缩作用和效应浅析[A];首届山东材料大会论文集(土木建筑篇 上)[C];2007年

6 李炜;高群;张海殿;;混凝土多孔砖房屋门窗洞口对温度效应的影响分析[A];砌体结构理论与新型墙材应用[C];2007年

7 孙向波;;变截面连续箱梁桥抗裂性能研究[A];浙江省公路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郭馨艳;解金辉;黄培彦;;FRP加固RC柱侧向承载能力的数值分析[A];第八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9 褚凯旋;吴献;李龙清;戈妍;;超长地下室裂缝的控制办法[A];土木工程建造管理(4)[C];2009年

10 赵迎九;王佩林;李天;付振歧;杜蔚琼;;胶带机一体化栈桥在简谐激励作用下的谐响应分析[A];2013年全国钢结构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德增;斜塔斜拉桥施工与运营过程中的力学行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任永利;陶瓷废料用于沥青路面隔热层混合料的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林迟;基于结构全寿命设计需求的环境作用与结构性能退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张运波;薄壁空心高墩的温度效应及其对稳定性影响的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年

5 宋小软;预应力轻骨料混凝土采油平台罐体模型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6 郭全全;预应力数字化张拉技术及预应力结构中环境温度效应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3年

7 叶甲淳;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裂缝控制的温度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陈礼刚;钢筋混凝土板受火性能的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9 黄鹏飞;钢筋混凝土在环境腐蚀与弯曲荷载协同作用下的损伤失效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2004年

10 陈衡治;大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计算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品德;薄壁高墩公路梁桥结构力学性能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2 邓小康;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病害产生过程的空间分析及模拟[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陈焰焰;大跨度连续刚构桥静力仿真计算及设计参数影响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曹少辉;贵州高墩大跨PC连续刚构桥的温度场分析与温度效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昆;某跨郑石高速立交钢—混凝土组合梁桥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罗小峰;高墩多跨连续刚构桥温度效应分析及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商波;混凝土拱坝施工期温度场与应力场有限元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8 殷灿彬;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温度效应与收缩徐变效应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9 宋玉鑫;框架—剪力墙结构现浇板裂缝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10 石红;框架结构后浇带设置间距与封闭时间关系的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何义斌;;混凝土空心高墩温度效应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2 彭友松;强士中;李松;;圆形空心墩日照温度效应分析[J];桥梁建设;2006年04期

3 郭棋武,方志,裴炳志,邓海,刘光栋;混凝土斜拉桥的温度效应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02年02期

4 张元海,李乔;桥梁结构日照温差二次力及温度应力计算方法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4年01期

5 葛耀君,翟东,张国泉;混凝土斜拉桥温度场的试验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1996年02期

6 彭友松;强士中;李松;;哑铃形钢管混凝土拱日照温度分布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06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国富;大跨径桥梁高墩日照温度效应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雪峰;;双肢薄壁墩稳定性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年10期

2 王飞;曹传林;方志;;基于能量原理的双肢薄壁高墩稳定计算[J];中外公路;2006年01期

3 曹建安,陈政清;双肢薄壁连续刚构铁路桥静载的试验研究[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4 李开言,陈政清,韩艳;双肢薄壁高墩施工过程稳定性分析的快速算法[J];铁道学报;2004年05期

5 颜全胜,戴公连;南昆线喜旧溪河大桥双肢薄壁高墩非线性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6 邓先勇;;双肢薄壁高墩横联墩身一次性整体灌筑施工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06年08期

7 马玉全;王景奇;;墩间系梁对双肢薄壁高墩连续刚构稳定性的影响[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年07期

8 马玉全;王景奇;;墩间系梁对双肢薄壁高墩连续刚构稳定性的影响[J];广东公路交通;2013年02期

9 李民伟;宁晓骏;;不等高双肢薄壁墩对大跨连续刚构静力影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2年06期

10 刘曙光;曲道来;李湘;;浅谈k35+327麻栗场大桥双肢薄壁墩施工[J];湖南交通科技;201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开言;双肢薄壁高墩刚构桥悬臂施工稳定性与风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启明;双肢薄壁连续刚构基于变形的抗震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064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8064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2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