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荧光显微图像的SBS面积比计算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荧光显微图像的SBS面积比计算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道路工程 SBS改性沥青 量化技术 SBS面积比 微观结构
【摘要】:以SBS改性沥青400倍荧光显微图像为研究对象,借助MATLAB图像处理功能,提出一种SBS改性剂在SBS改性沥青中所占面积比的计算方法。按照新方法确定了SBS剂量为3%,4%,5%的SBS面积比,并在二维荧光显微图片中通过改性前后SBS改性剂与基质沥青质量、密度、体积的换算得到SBS改性剂膨胀的倍数,分析了SBS面积比与SBS掺量、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30 min内完成SBS面积比的计算;SBS改性剂在3%,4%,5%质量比掺量下的SBS面积比分别为23.25%,37.22%,44.33%,改性后SBS改性剂分别膨胀了6.13,6.68,6.12倍;在SBS质量比3%~5%范围内,SBS掺量越多,SBS面积比就越大;随着SBS面积比的增大,软化点、延度随之增大,针入度随之递减;荧光显微图片中SBS面积比较大的SBS改性沥青具有较高的改性性能。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关键词】: 道路工程 SBS改性沥青 量化技术 SBS面积比 微观结构
【基金】:陕西省交通科技项目(09-01K)
【分类号】:U414
【正文快照】: 0引言SBS改性沥青以其优良的路用性能,在现代公路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研究表明,SBS改性沥青的微观结构与其宏观力学性能之间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1],微观结构的差异基本决定了其宏观性能的区别[2]。通过利用荧光显微图像直接观测聚合物相在沥青中的真实分布形态、结构以及相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黄卫东,孙立军;聚合物改性沥青显微结构及量化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2年03期
2 肖云;郑国梁;;基于微观分散性分析的SBS改性沥青质量控制[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12期
3 李双瑞;林青;施小芳;董声雄;GUET J M;BONNAMY S;;不同稳定剂对SBS改性沥青稳定效果的对比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06期
4 张肖宁;孙杨勇;;粗集料的表面微观纹理的激光测量方法及分形性质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01期
5 李廷刚;李金钟;李伟;;橡胶沥青微观机理研究及其公路工程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01期
6 康爱红;陈娟;孙立军;;SBS改性沥青性能及显微形态结构分析[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7 黄卫东,孙立军;SBS改性沥青的混合原理与过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8 杨群;殷巍;;基于微观结构量化的SBS改性沥青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8期
9 樊亮;马士杰;林江涛;王林;;荧光显微分析技术在沥青研究中的应用[J];公路工程;2011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榆;SBS改性沥青掺量测试及加工质量评价[D];长安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龙智,邱鑫贵;交替升(降)温条件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尚培东;;AC类稳定型橡胶改性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的研究[J];福建建筑;2012年04期
3 朱梦良,何立平;高温储存时SBS改性沥青性能的衰变[J];湖南交通科技;2002年04期
4 张争奇,李平,王秉纲;SBS改性沥青性能及老化的影响[J];公路;2005年09期
5 尚培东;;AC类稳定型橡胶改性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的研究[J];公路;2012年03期
6 房斌;吴奇峰;张争奇;;橡胶改性沥青存储稳定性及改善措施研究[J];公路;2012年03期
7 肖云;郑国梁;;基于微观分散性分析的SBS改性沥青质量控制[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12期
8 袁燕;张肖宁;肖云;邹桂莲;;对SBS改性沥青剪切发育过程的试验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6期
9 肖鹏;李雪峰;;纳米ZnO/SBS改性沥青性能与机理的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6期
10 李双瑞;林青;施小芳;董声雄;GUET J M;BONNAMY S;;不同稳定剂对SBS改性沥青稳定效果的对比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珏;机场沥青道面施工质量变异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2 方向阳;某橡胶沥青混凝土低温性能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丛玉凤;无机材料对SBS改性沥青稳定作用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4 陈华鑫;SBS改性沥青路用性能与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5 詹小丽;基于DMA方法对沥青粘弹性能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6 李军;聚合物改性沥青多相体系形成和稳定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7 王曦林;高性能沥青路面裂缝修补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8 周燕;应力吸收层结合料性能及其关键评价指标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9 肖军;矿物材料/化学建材体系微观组构与性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10 王大庆;细集料几何特征参数的表征及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如岩;微表处混合料路用性能室内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闫青玮;橡胶沥青及其混合料路用性能参数的试验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3 刘登武;原材料参数对SBS改性沥青指标的影响及SBS剂量针入度法测试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4 林杰;SBS改性沥青技术性能评价与质量控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5 苑瑞星;改性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层结合料的组成与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6 崔保林;SBS/沥青体系相转变浓度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7 文跃;SBS改性克拉玛依沥青的相容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8 范静;天津地区排水性路面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与路用性能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9 常友功;稳定型橡胶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2年
10 熊萍;SBS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性能及形态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京伟,徐瑞清,鲍浪;SBS改性道路沥青[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2 熊萍;郝培文;;SBS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性能及其微观形态[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穆在勤,龙期威,康雁;测量断口分维的周长-最大直径方法[J];材料科学进展;1992年03期
4 郭艳,蒋遥明,李超,张爱民;用DSC研究改性沥青体系的热储存稳定性[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年04期
5 李双瑞;林青;董声雄;;SBS改性沥青机理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08年05期
6 杨人凤;党延兵;李爱国;;橡胶沥青质量评价指标研究[J];公路;2009年06期
7 黄卫东,孙立军;聚合物改性沥青显微结构及量化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2年03期
8 陈国明;谭忆秋;石昆磊;王哲人;;粗集料棱角性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3期
9 肖鹏;马爱群;;SBS物理改性沥青与化学改性沥青性能对比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9期
10 赵仕林;万芳;陈赞;廖洋;蔡莉;;反应性助剂对SBS改性沥青的化学改性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军;聚合物改性沥青多相体系形成和稳定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熊萍;SBS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性能及形态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2 王铁宝;沥青改性及其机理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626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862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