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现代有轨电车平交道口线站布设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7 21:22

  本文关键词:现代有轨电车平交道口线站布设优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现代有轨电车 平交道口 线站布设优化 评价模型 VISSIM


【摘要】:现代有轨电车作为一种环保、成本低的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形式,逐渐发展为中小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不同于传统的大运量轨道交通,现代有轨电车多采用地面敷设形式,与城市道路平交,其线路车站在平交道口的布置通常会影响社会车辆的通行效率,因此,有轨电车平交道口线路、车站以及信号相位等的优化设计成为有轨电车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围绕这一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在深入调研国内外现代有轨电车发展、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平交道口处机动车、非机动车及现代有轨电车的运行特性,系统地总结了不同路权形式、线路布置形式、车站布置位置及道岔形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性。(2)通过分析线站布设形式对平交道口通行能力及运行效率产生的影响,从线站布置和信号相位相序两方面提出了有轨电车平交道口优化设计措施:①将车站向偏离道口的方向移动,在满足规范速度不超过20km/h的安全条件下,给予有轨电车一定的加速空间,可提高平交道口整体运行效率;②在平交道口处通过将有轨电车线间距缩小至3.6m,可以增加一条宽度为3.0m-3.25m的机动车进口车道,以增大平交道口机动车通行能力;③当进出站客流量预测值大于210人/次时,可以通过增设行人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以减少过街行人对机动车和有轨电车的干扰,提高平交道口的整体运行效率:④按照Webster公式,根据各进口车道交通量计算各相位最优有效绿灯时间,以合理规划各相位时长,提高平交道口整体通行能力。(3)以行车延误、车道饱和度、车辆排队长度为指标建立了平交道口优化设计综合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判断矩阵确定各指标比重,利用广义质量函数,以加权方式建立了平交道口设计方案综合评价模型。(4)以沈阳市一号线新松智慧园站平交道口为例,采用本文所提出的线站布设优化措施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并借助微观仿真软件VISSIM进行仿真模拟,得出优化前后平交道口各评价指标值,利用层次分析法模型计算得出综合价值,分别对优化前后平交道口的综合价值和通行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优化后平交道口运行效率可以提高4.2%,通行能力可以提高8.3%。本文提出的现代有轨电车平交道口线站布设及信号相位相序优化设计策略,以及平交道口综合评价模型,对有轨电车平交道口的优化设计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现代有轨电车 平交道口 线站布设优化 评价模型 VISSIM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92.433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1 绪论13-23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3-14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9
  • 1.2.1 有轨电车的发展14-17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17-19
  •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19-20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20-23
  • 2 平交道口交通流特性分析23-35
  • 2.1 平交道口概念23-24
  • 2.2 非机动车运行特性24-26
  • 2.2.1 非机动车运行特性24-25
  • 2.2.2 非机动车的穿行特性25
  • 2.2.3 非机动车聚集特性25
  • 2.2.4 非机动车疏散特性25-26
  • 2.3 机动车辆运行特性26-31
  • 2.3.1 机动车交通流到达特性26-28
  • 2.3.2 交通冲突特征28-30
  • 2.3.3 时间延误特征30-31
  • 2.4 现代有轨电车运行特性31-33
  • 2.4.1 现代有轨电车运行特性31-32
  • 2.4.2 平交道口处现代有轨电车信号特性32-33
  • 2.5 本章小结33-35
  • 3 有轨电车线站布置形式35-45
  • 3.1 路权形式35
  • 3.2 车道布置形式35-40
  • 3.2.1 车道布置形式分类36-37
  • 3.2.2 车道布置方式比较37-38
  • 3.2.3 平交道口处不同车道布置形式间转换38-40
  • 3.3 站台布置形式40-42
  • 3.3.1 站台形式40-41
  • 3.3.2 站台形式比较分析41-42
  • 3.4 平交道口处分离式站台布设位置42-44
  • 3.5 道岔类型选择44
  • 3.6 本章小结44-45
  • 4 有轨电车线站布设优化45-63
  • 4.1 前提条件45-46
  • 4.2 既有线站布置形式46-48
  • 4.3 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48
  • 4.4 平交道口优化设计48-62
  • 4.4.1 平交道口优化原则49
  • 4.4.2 平交道口优化思路49-50
  • 4.4.3 线站布置优化50-57
  • 4.4.4 信号优化57-62
  • 4.5 本章小结62-63
  • 5 平交道口优化设计方案评价方法63-73
  • 5.1 通行能力计算63-66
  • 5.1.1 机动车通行能力计算64-66
  • 5.1.2 现代有轨电车通行能力计算66
  • 5.2 设计方案评价66-71
  • 5.2.1 指标选取原则66-67
  • 5.2.2 评价指标67-69
  • 5.2.3 评价方法69-71
  • 5.3 本章小结71-73
  • 6 案例分析73-89
  • 6.1 平交道口实地调研73-77
  • 6.1.1 调研内容73
  • 6.1.2 调研结果整理分析73-77
  • 6.2 平交道口优化设计77-83
  • 6.2.1 平交道口线站布设优化设计77-80
  • 6.2.2 平交道口信号相位相序优化设计80-83
  • 6.3 VISSIM软件仿真模拟83-88
  • 6.3.1 构建仿真模拟结构83-84
  • 6.3.2 方案评价分析84-88
  • 6.4 本章小结88-89
  • 7 结论与展望89-91
  • 7.1 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89-90
  • 7.2 研究展望90-91
  • 参考文献91-95
  • 作者简历95-99
  • 学位论文数据集9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现林;;法国铁路的平交道口[J];铁道科技动态;1983年02期

2 谢贤良;;平交道口处缝隙填补[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6年06期

3 侯德杰;;期待更安全的平交道口[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07年03期

4 王旭东;;公铁平交道口立交改造效益分析[J];山西建筑;2010年10期

5 郭湛;邹波;李海;;公铁平交道口技术装备安全评价模型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2年07期

6 卢同坤;平交道口话安全[J];铁道运输与经济;1994年04期

7 李玲桂;国外平交道口的安全措施[J];铁道知识;2005年02期

8 李家通,王序宝,崔兆峰;平交道口无轨定向电动栏门的研制与应用[J];铁道技术监督;2004年11期

9 权成镇;;浅谈道口改造控制要点[J];林业科技情报;2013年01期

10 周德斌;;公路平交道口改造工程设计要点[J];林业科技情报;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魏怡;;平交道口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学会地铁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2 陈国强;;浅议公路平交道口的安全设计[A];2014年9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3 魏桂生;;橡胶沥青混凝土在干线公路平交道口的应用[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渌;黑龙江清理平交道口公路隐患[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5年

2 王雨;天兰段七个平交道口完成立交改造[N];甘肃日报;2004年

3 记者 石勇 通讯员 程炜 项国第;新冶钢出资改造上窑平交道口[N];黄石日报;2008年

4 高波;晋城公路分局科学设计治理措施[N];山西经济日报;2006年

5 丁必龙 胡军业 杨守月 ;永淮路:何日变坦途?[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05年

6 王皓;8处道口增派30名警力[N];北京日报;2007年

7 邓书恒 邢惠君;城市出口平交道口列为重点[N];石家庄日报;2007年

8 顾巍钟;南京打响道路疏堵“攻坚战”[N];新华日报;2008年

9 记者 张平;自治区副主席宋爱荣来博调研[N];博尔塔拉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杨世智;我省高等公路缘何难封闭[N];甘肃日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杜朝敏;现代有轨电车平交道口线站布设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宗旭辉;基于接入管理技术的快速城市化地区干线公路平交道口的设置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3 杨震;组装式平交道口设计计算及施工技术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4年

4 赵泽;英标铁路项目中的平交道口系统设计方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319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9319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1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