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兰客专魏家嘴黄土隧道受力特性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宝兰客专魏家嘴黄土隧道受力特性试验研究
【摘要】:以宝兰客运专线上的魏家嘴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监测,研究围岩压力、钢拱架应力、初支与二衬接触压力、二衬钢筋轴力、混凝土应变等参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及分布特征,并应用现有可靠度理论和数据对实际工程安全状态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围岩压力随时间增长而且增长速度较快,拱顶围岩压力最小,仰拱拱底的围岩应力最大,最后都趋于稳定;钢拱架应力值不稳定,波动较大,但最终趋于稳定;初支与二衬接触压力总体偏小,变化幅度较小,且随着时间增加最后趋于稳定值;二衬钢筋轴力以压力为主,内侧钢筋轴力值变化比较大不稳定,但最后趋于稳定;混凝土应变比较稳定,值普遍较小,但仰拱拱底应变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最后趋于较大应变值。
【作者单位】: 甘肃省道路桥梁与地下工程重点实验室;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词】: 围岩压力 钢拱架应力 混凝土 钢筋轴力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62010)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IRT1139) 甘肃省基础研究创新群体资助(145RJIA332)
【分类号】:U451
【正文快照】: 中国黄土总面积达63.1 km2,占全国土地面积的6.6%[1]。黄土一旦被流水浸湿,通常容易剥落和遭受侵蚀,甚至发生坍陷,在隧道工程建设中,隧道结构的稳定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而它又与许多因素有关,如岩体的结构与构造,岩体材料的物理及力学特性,地层应力场的变化,开挖与支护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肖剑秋;;公路偏压隧道量测与有限元模拟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2 袁维;傅鹤林;徐武;陈政希;;偏压隧道的进洞施工扰动效应及安全监控[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5期
3 鲁得文;梁庆国;欧尔峰;赵磊;张延杰;;高速公路泥岩隧道围岩压力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6期
4 李海峰;;新奥法监控量测在黄土小净距隧道施工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年04期
5 吴忠杰;罗根传;刘新喜;;隧道监测系统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6 宋冶;王新东;王刚;李波;;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监控技术[J];铁道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7 李元海;靖洪文;王文龙;;隧道工程施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1年11期
8 雷坚强;丁彰芳;;公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与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现状及思考[J];现代隧道技术;2013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红生;公路隧道施工监测与质量检测评价[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2 陈福江;黄土隧道围岩含水量变化对隧道形态影响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3 杨绍战;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数据分析处理软件的开发及应用[D];长安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波,高波;锚喷支护隧道围岩稳定性粘弹性分析及应用[J];地下空间;2002年04期
2 马万权,程崇国,张鹏勇;阳宗隧道试验段动态开挖过程的数值模拟[J];地下空间;2003年03期
3 陈峰宾;张顶立;扈世民;张素磊;;基于收敛约束原理的大断面黄土隧道围岩与初支稳定性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林云;芦桂珍;;本溪市火车站广场地下人防工程深基坑降水施工技术研究[J];才智;2011年13期
5 吴梦军,陈彰贵,许锡宾,赵明阶;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现状与展望[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张鹏勇,徐林生,王新平;阳宗隧道试验段动态开挖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张运良;王昌胜;路平;李凤翔;;小净距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与数值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8 姜谙男,冯夏庭;由工程实例获取隧洞围岩最大变形的支持向量机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2004年08期
9 晏成明,曹国金;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方法现状及发展[J];电力勘测;2002年04期
10 李志华;康海贵;;浅埋隧道空间结构体系可靠度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钧;戚玉亮;;厦门海底隧道围岩稳定性正算反演分析[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2 张世飙;夏述光;左昌群;陈建平;罗学东;;软岩隧道围岩变形量与变形速率临界值及警戒值探讨[A];中国公路学会第三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湖北优秀论文集[C];2006年
3 杨华军;;公路隧道围岩位移监测成果在确定围岩压力过程中的应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尹冬梅;梁小勇;李世峰;;用速率比值法探讨某地下厂房的围岩稳定性[A];第九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俞茂宏;昝月稳;张永强;胡小荣;;岩石材料模型发展100年回顾[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汪海滨;李小春;高波;;隧道式复合锚碇系统中的岩石力学问题[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高尔新;陈二霞;李鲁;;软岩巷道不同形式钢桁架支护结构受力性能分析[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骆帅伶;蒋美蓉;金丰年;;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探讨[A];全国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与灾害治理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Ⅲ)[C];2009年
9 常乐;王霓;邸小坛;;《建筑与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简介[A];第十届建构筑物改造和病害处理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工程质量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10 常乐;王霓;邸小坛;;《建筑与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简介[A];第十届建筑物改造与病害处理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工程质量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超;大瑞铁路罗家村隧道地质环境与工程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张永杰;基于不确定性理论的隧道围岩稳定性及风险分析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陈先国;隧道结构失稳及判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4 孙广义;矿井支护系统可靠性理论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3年
5 吴波;复杂条件下城市地铁隧道施工地表沉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6 李东;基于可靠性的锚杆支护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7 姜谙男;大型洞室群开挖与加固方案反馈优化分析集成智能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8 汪海滨;悬索桥隧道式复合锚碇系统作用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康军;黄土公路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10 秦忠诚;3D-FSM·DDM间接边界元数值系统及其在矿山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泽;大台煤矿深部原岩应力场及岩爆地质力学成因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邓超荣;基于破碎围岩条件的小间距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功;基于强度折减法的隧洞群稳定性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4 吴迪;富水砂层土压平衡盾构掘进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分析[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5 陈思阳;大断面黄土隧道稳定性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6 万灵;大跨度浅埋深隧道施工对地表变形影响数值分析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7 王靖;高速公路隧道开挖引起既有公路的沉降预测与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赵晓昕;露天开采境界内采空区建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李波;忻保高速公路芦芽山隧道断层破碎带围岩稳定性分析[D];长安大学;2011年
10 尹培林;公路隧道施工远程监控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宏涛,孙玉昆,李瑞芳,曹大明;基于Delphi的地下工程施工监测软件开发[J];地下空间;2004年04期
2 林志,胡向东;EPB盾构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广州地铁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2期
3 胡学兵,乔玉英;偏压连拱隧道施工方法数值模拟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4 徐晓核;张永兴;欧敏;胡居义;;基于GIS的公路隧道监控管理信息开发及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5 曲海锋;朱合华;黄成造;严宗雪;蔡永昌;丁文其;;隧道初期支护的钢拱架与钢格栅选择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6 闫宇蕾;刘保国;;连拱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技术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S1期
7 刘绍堂;肖海文;;隧道拱顶下沉监测[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S2期
8 杜菊红;黄宏伟;雷新文;;平年小间距隧道监控量测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S2期
9 崔健;杨石飞;蔡菲;;地理信息监测系统研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10 吉小明,,赵中旺;隧道监测和信息反馈中的计算模型优化问题[J];地下空间;199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守中;连拱隧道施工动态仿真与信息化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雪莲;非饱和土的强度及变形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2 龚伦;山岭隧道信息化施工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3 曲桂有;渝怀铁路黄草隧道信息化施工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4 姜洪涛;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监测与信息反馈[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5 孙辉;黄土连拱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6 万利;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监测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7 陆威;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软件研究与开发[D];吉林大学;2007年
8 陈翔;变形监测信息管理及施工安全预警系统的设计和应用[D];中南大学;2007年
9 程彬;陕北Q_3黄土抗剪强度与含水量的关系及工程应用[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7年
10 肖勃;公路隧道施工变形监测分析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继红,丛蓉;各种形状洞室的围岩压力分析[J];地下空间;2004年01期
2 牟哲;谈软岩中的围岩压力与隧洞临时支护[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5年06期
3 贾亚丽;刘冬梅;;浅埋洞室的形状对围岩压力的影响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0期
4 张承宇;张治国;;浅埋隧道围岩压力影响因素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28期
5 陈豪雄;;对应用弹塑性理论求解围岩压力的分析[J];教学与科技;1982年01期
6 黄扬一;对形变围岩压力公式的补充[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2年03期
7 李长民;陈建平;余莉;;基于弹塑性围岩压力计算方法与实测值的对比研究[J];华东公路;2013年06期
8 陈国平;李献勇;;双连拱隧道现场施工围岩压力、钢支撑内力等监测及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年12期
9 罗彦斌;陈建勋;;隧道水平围岩压力计算方法(英文)[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10 李玉峰;彭立敏;张永红;黄国富;雷明锋;;线性与非线性破坏准则下浅埋隧道围岩压力计算[J];现代隧道技术;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晓形;丁文其;刘学增;谢东武;;地下洞室围岩压力分配比例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周爱红;张鸿儒;袁颖;;可考虑任意围岩压力分布形式的隧道衬砌计算分析[A];2005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土木建筑学科)论文集[C];2005年
3 煍建伍;夏才初;雷[x文;;基于施工过程的浅埋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分析[A];第八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杨华军;;公路隧道围岩位移监测成果在确定围岩压力过程中的应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志强;宋冶;胡元芳;;隧道挤压型变形与支护特性研究[A];《岩土力学》vol.34 增刊1 2013[C];2013年
6 吴丽丽;李佳蔚;韦贵华;陶明岩;江灿;赵灿;刘力侨;;巷道金属支架在实际围岩压力下的简化力学模型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十)——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4届(ISSF-2014)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7 杨新锐;叶英;;浅埋隧道围岩压力自动化监测及分析[A];2009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鲁文斌;隧道超欠挖异形结构围岩压力在线监测与评价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2 张道兵;深埋硐室围岩压力上限解与结构体系可靠度[D];中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仰鹏;超大规模地下结构围岩压力计算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2 伍冬;山岭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及其适用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3 王作伟;非线性破坏准则下浅埋隧道围岩压力的上限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4 张瑞;地铁区间隧道围岩压力机理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3年
5 刘灼;连拱隧道围岩压力机理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年
6 吕小龙;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确定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李永鑫;浅埋隧道围岩压力的上限分析与围岩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8 张建;浅埋双侧偏压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及施工力学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9 安鹏程;街下2号偏压连拱隧道围岩压力分析与现场监控量测[D];吉林大学;2008年
10 何英伟;软弱破碎围岩隧道结构受力与围岩压力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352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935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