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工艺对地铁车站与下穿式立交桥一体化结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施工工艺对地铁车站与下穿式立交桥一体化结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深基坑 明挖法 盖挖逆作法 数值模拟 变形规律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激增,城市交通拥堵也越来越严重,不仅制约了城市的发展,还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地铁成为了缓解交通压力的重要方式。地铁车站一般都修建于交通繁忙的街区,其基坑的深度一般都达到几十米以上,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会非常严重。因此,确保地铁车站施工的安全,最主要就是保证深基坑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稳定。本文以合肥市1号线明光路地铁车站为依托,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和监测数据的整理对比,进行了以下方面的探究和分析:(1)文章整理了明挖法和盖挖法工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深基坑的变形机理做了归纳阐述,对围护结构的变形、基坑坑底隆起、抗拔桩的受力规律等一些重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目前深基坑稳定性理论的计算方法。(2)依托背景工程资料,利用Midas/GTS软件对基坑的开挖进行了明挖法的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得出围护结构、坑底隆起和抗拔桩轴力变化规律。通过对比实际监测数据得出本次数值模拟的结果是准确可信的。(3)在同样条件下建立盖挖逆作法的模拟与明挖法模拟作对比,得出围护结构、坑底隆起、抗拔桩受力规律与明挖法趋势基本相同,但最大值都小于明挖法的结果。通过三者的比较发现,在上述最大值上实际监测数据最小,盖挖逆作法次之,明挖法数据最大。说明该工程实际施工的深基坑开挖处于安全可行的范围,并且在本工程中盖挖逆作法是可以作为优化方案来选择的。
【关键词】:深基坑 明挖法 盖挖逆作法 数值模拟 变形规律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231.3;U44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5
- 第一章 绪论15-23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5-17
- 1.1.1 研究背景15-17
- 1.1.2 研究意义17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7-22
- 1.2.1 明挖法国内外研究现状17-19
- 1.2.2 盖挖法国内外研究现状19-20
- 1.2.3 基坑开挖引起的土体变形研究现状20-21
- 1.2.4 土体变形对桩基的影响研究现状21-22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22-23
- 第二章 基坑工程的力学岩土工程问题23-33
- 2.1 基坑开挖土体变形机理23-26
- 2.1.1 围护结构变形23-24
- 2.1.2 基坑底部隆起24-25
- 2.1.3 基坑抗拔桩变形25
- 2.1.4 基坑失稳25-26
- 2.2 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影响因素26-28
- 2.2.1 主要变形形式26
- 2.2.2 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26-28
- 2.3 基坑工程中的变形估算28-32
- 2.3.1 佩克法(peck曲线法)28-29
- 2.3.2 Terzaghi抗隆起稳定计算法29-30
- 2.3.3 稳定安全系数法30-31
- 2.3.4 时空效应法31-32
- 2.4 小结32-33
- 第三章 工程实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33-50
- 3.1 Midas有限元分析软件简介33-35
- 3.1.1 Midas/GTS的主要特点33
- 3.1.2 Midas/GTS软件的主要组成33-34
- 3.1.3 Midas/GTS建模操作过程34-35
- 3.2 土体本构模型的选取35-37
- 3.3 工程背景37-40
- 3.3.1 工程概况37-38
- 3.3.2 地质条件38-39
- 3.3.3 工程水文条件39-40
- 3.3.4 不良地质情况40
- 3.4 建立模型及定义施工40-49
- 3.4.1 Midas/GTS基本假定40
- 3.4.2 土体及材料参数40-41
- 3.4.3 围护及支撑结构41-42
- 3.4.5 边界条件与荷载42-43
- 3.4.6 明挖法建模43-46
- 3.4.7 盖挖法建模46-49
- 3.5 小结49-50
- 第四章 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分析50-67
- 4.1 围护结构变形分析50-55
- 4.1.1 明挖法围护结构变形分析50-52
- 4.1.2 盖挖法围护结构变形分析52-55
- 4.2 基坑坑底隆起变形分析55-62
- 4.2.1 明挖法基坑坑底隆起分析55-59
- 4.2.2 盖挖法基坑坑底隆起分析59-62
- 4.3 抗拔桩轴力分析62-65
- 4.3.1 明挖法抗拔桩轴力分析62-64
- 4.3.2 盖挖法抗拔桩轴力分析64-65
- 4.4 小结65-67
- 第五章 明光路车站基坑监测数据分析与对比67-78
- 5.1 监测方案67-69
- 5.1.1 施工监测目的67
- 5.1.2 监测内容67
- 5.1.3 测点布置及监测方法67-69
- 5.2 监测结果分析69-77
- 5.2.1 地连墙水平位移分析69-74
- 5.2.2 地连墙水平位移实测与模拟对比74-75
- 5.2.3 基坑坑底隆起分析75-76
- 5.2.4 基坑坑底隆起监测与模拟对比76-77
- 5.3 小结77-78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78-80
- 6.1 结论78-79
- 6.2 展望79-80
- 参考文献80-83
- 致谢83-84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思进;独立地面式地铁车站方案刍议[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2年02期
2 陈小雄;盖挖逆作地铁车站的结构特点[J];现代隧道技术;2002年04期
3 贾洪梅;张青萍;;是什么构成了舒适的地铁车站内部环境?[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齐锋;陈晓宝;;谈复合式地铁车站的有限元数值仿真[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S2期
5 茅立平;;复杂桥桩区地铁车站设计浅析[J];工程质量;2007年09期
6 赵德刚;;满足客户要求 搞好地铁车站设计[J];都市快轨交通;2007年04期
7 ;地铁车站集成应急控制系统[J];都市快轨交通;2008年02期
8 彭地;;浅谈地下地铁车站空间多样性设计[J];四川建材;2013年01期
9 向娟;陈占锋;;地铁车站的防水现状与改进措施[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年08期
10 E·帕霍莫夫;黄凤珍;;地铁车站之间的距离[J];地下工程与隧道;198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靓;;地铁车站的绿色设计原则与技术要点[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2 翟恩地;;饱和砂土中浅埋地铁车站的抗震设计(英文)[A];第一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刘招伟;王梦恕;周世祥;;繁华城区修建大型地下立交多功能地铁车站技术[A];第一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1999年
4 闫秋实;刘晶波;刘阳冰;;地铁车站内爆炸冲击波传播规律的数值模拟[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张红;李德裕;崔维贤;;地铁车站火灾人员安全疏散仿真分析[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振信;;再论地铁车站防水技术[A];重大隧道、地铁及地下工程的防水排水技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防水排水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7 胡蒙达;王庆国;贾坚;;上海卢湾区55号地块开发与地铁车站及隧道共建的研究与实践[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杜修力;廖维张;;地铁车站内部爆炸作用下的抗爆性能分析[A];2009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谢量瀛;黄长江;胡万毅;;北京西单地铁车站工程的系统分析与决策[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北京西单地铁车站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1992年
10 汪敏;侯学渊;;后续路网地铁车站压缩规模之探讨[A];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万红 实习生 魏薇 通讯员 孙刚;国庆前启动地铁车站安检 明年修订小客车调控办法[N];天津日报;2014年
2 同济大学教授 束昱;以地铁车站为核心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N];建筑时报;2008年
3 田豆豆 杨柳 郑群华;武汉金银潭地铁车站“零渗水”的秘密[N];中国建材报;2010年
4 昱含;地铁车站细节设计应更加人性化[N];人民铁道;2011年
5 本报记者 袁弘;今日新益州地铁车站封顶[N];成都日报;2006年
6 邓恺;上海最深地铁车站主体结构封顶[N];中国建材报;2007年
7 记者 沈英甲;北京市政精心打造地铁车站精品[N];科技日报;2005年
8 王立武 曾正贤;北京立交桥下建地铁车站[N];科技日报;2004年
9 李忠东;世界大都市轨道交通面面观[N];中国交通报;2007年
10 记者 张琦;13个地铁车站交通疏导方案确定[N];西安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振坤;地铁车站敞开楼梯空气幕防火防烟分隔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2 何理;地铁车站大客流疏运风险形成机理及行为特征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3 万欣;基于乘客行为的地铁车站运行脆弱性分析与评估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4 姚国伟;基于乘客疏散仿真的地铁车站建筑结构布置和设施协调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5 孔键;地铁车站内部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6 王维;地铁车站混凝土结构开裂有限元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李淑;基于变形控制的北京地铁车站深基坑设计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8 吴小将;同站厅平行换乘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变形控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9 齐锋;地铁车站纤维混凝土结构抗渗试验及阻裂防水机理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曲树盛;地铁车站在内爆炸作用下的结构响应与破坏及地面振动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鹏;地铁车站乘客集散仿真研究及其在设施协调设计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2 陈世栋;地铁车站人工照明智能控制与节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3 王海涛;地铁车站PBA工法及衬砌结构可靠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4 吴延广;排水管道上跨地铁车站防渗分析与处理[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5 孙豫;地铁车站基坑稳定性及变形特性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6年
6 武皓;基于受力特性的地铁车站施工工法对比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7 孙臣;多种风机通风机制下的地铁车站防排烟的优化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年
8 谌凯;基于振动台模型试验的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反应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9 安腾;市政桥梁对下穿地铁车站的地震响应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10 韩立辰;地道风系统在地铁车站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611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961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