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溶洞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分析及其探测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4 02:28

  本文关键词:溶洞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分析及其探测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岩溶隧道 地质雷达 数值模拟 围岩稳定性


【摘要】:在岩溶地区的隧道修建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溶洞问题,溶洞的存在,导致围岩坍塌等失稳灾害。若溶洞为大型充填或富水溶洞,处治不当就会突发突水、突泥等大型灾害,造成工期的延误,增加施工成本,甚至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我国西南山区多为喀斯特地貌,近年来随着西南地区经济的大力发展的需求,公路、铁路隧道也在大力建设之中,在道路隧道修建中遇到隧道岩溶灾害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为避免隧道坍塌、突泥、突泥等岩溶灾害事故的发生,针对岩溶隧道的溶洞问题研究隧道围岩的稳定性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依托于岩溶地区的公路隧道施工,运用理论分析、现场监测、数值模拟等方法,通过探讨岩溶发育机理及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阐述应力和位移的计算方法,结合现场超前地质预报探测,分析TSP及地质雷达探测方法的原理、应用及优缺点,运用ANSYS建立二维模型,模拟分析不同位置、不同大小及与隧道边缘相距不同距离时的隧道围岩应力及位移变形,构建三维模型,模拟隧道围岩开挖的稳定性,通过以上方法,分析了溶洞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对隧道的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1)分析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的探测原理,结合工程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确定应用TSP对DK14+845-965里程段超前预报探测,分析掌子面前方未开挖区域围岩情况,并针对反射异常段采用地质雷达探测,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可行性,建议施工全程采用TSP探测,复杂岩溶地段采用地质雷达验证的方法。(2)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运用ANSYS对处于不同位置、不同大小及不同距离的溶洞进行二维建模分析,研究隧道围岩应力及位移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顶部和底部溶洞对于隧道拱顶、拱腰围岩竖向位移影响较大,对围岩水平位移影响较小;溶洞处于隧道侧部和侧45°时,溶洞对隧道的水平收敛量影响较大,且最危险区域是溶洞与隧道之间的围岩。(3)结合隧道工程实例,对实际施工隧道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右侧45°溶洞存在时,隧道开挖后围岩应力变化,隧道各测点及边坡各点随隧道开挖距离的位移规律,研究结果显示溶洞一侧的位移值大于无溶洞侧的位移,且有溶洞时边坡位移值要大于无溶洞的位移,将现场监测边坡沉降与数值分析结果相比较,现场边坡监测位移规律与模拟结果大致相同,数值模拟可与现场监测结合预测隧道变形。
【关键词】:岩溶隧道 地质雷达 数值模拟 围岩稳定性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51.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1 绪论8-14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8-12
  • 1.2.1 岩溶的发育特征、机理及规律8-10
  • 1.2.2 溶洞对隧道的影响研究10-12
  • 1.3 研究内容12-13
  • 1.4 研究方法13-14
  • 2 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14-22
  • 2.1 隧道围岩破坏形态14-15
  • 2.2 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15-16
  • 2.3 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16
  • 2.3.1 理论研究法16
  • 2.3.2 模拟研究方法16
  • 2.3.3 现场试验法16
  • 2.4 围岩压力及位移计算16-20
  • 2.4.1 隧道初始应力计算16-17
  • 2.4.2 隧道开挖后的应力计算17-19
  • 2.4.3 围岩位移计算19-20
  • 2.5 本章小结20-22
  • 3 溶洞探测方法研究22-34
  • 3.1 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法及原理22-25
  • 3.2 工程实例探测分析25-32
  • 3.2.1 隧道工程概况25-26
  • 3.2.2 超前地质预报分析26-32
  • 3.3 本章小结32-34
  • 4 溶洞分布位置及大小对围岩稳定性影响分析34-58
  • 4.1 计算理论34-35
  • 4.2 隧道开挖过程模拟的基本方法35-36
  • 4.3 本构关系36-37
  • 4.4 计算模型及计算内容37
  • 4.4.1 计算分析的内容37
  • 4.4.2 计算模型及参数37
  • 4.5 溶洞对围岩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37-57
  • 4.5.1 顶部溶洞37-43
  • 4.5.2 底部溶洞43-47
  • 4.5.3 侧部溶洞47-52
  • 4.5.4 侧 45°溶洞52-57
  • 4.6 本章小结57-58
  • 5 岩溶隧道的数值模拟分析58-72
  • 5.1 物理力学参数58
  • 5.2 模型的建立58-59
  • 5.3 隧道开挖过程的实现59-60
  • 5.4 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60-67
  • 5.4.1 初始地应力模拟60
  • 5.4.2 隧道开挖后的应力场分析60-61
  • 5.4.3 隧道开挖后位移分析61-67
  • 5.5 隧道监控量测67-68
  • 5.6 溶洞的处治方法68-69
  • 5.6.1 处治原则及方法68-69
  • 5.6.2 处治技术69
  • 5.7 本章小结69-72
  • 6 结论与展望72-74
  • 6.1 结论72-73
  • 6.2 展望73-74
  • 致谢74-76
  • 参考文献76-80
  • 附录80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专利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利民;丁昆;刘树堂;胡建华;;隧道围岩稳定性灰色归类模型与应用[J];岩土工程界;2007年04期

2 刘树堂;丁昆;杨利民;;灰色归类模型在隧道围岩稳定性分级中的应用[J];土工基础;2007年03期

3 贺建民,戴小平,郭磊;隧道围岩稳定性及安全性分析的位移判别方法[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1年05期

4 吴梦军,陈彰贵,许锡宾,赵明阶;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现状与展望[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习小华;分析影响隧道围岩稳定性因素[J];西部探矿工程;2003年05期

6 李天斌;王兰生;李永林;姜云;;隧道围岩稳定性信息化监测、预测与决策系统[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S1期

7 张开银,陈发明,叶方千,薛光桥;隧道围岩稳定性判定的应变反演方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10期

8 周小平;徐小敏;;四角田隧道围岩稳定性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9 宋丽霞;陶干强;王清良;;隧道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J];矿业快报;2007年06期

10 聂启祥;中国生;;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三维动态模拟分析[J];铁道建筑;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正权;罗俊财;徐小敏;张伯虎;;某隧道围岩稳定性有限元数值分析[A];第十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章杨松;李晓昭;阎长虹;;考虑应变软化的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肖志成;;应用弹性波进行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的试探[A];1990岩土混凝土声测技术新进展学术与信息交流会专题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4 徐干成;;基于粘弹性边界元法预测分析锚喷支护隧道围岩稳定性[A];盛世岁月——祝贺孙钧院士八秩华诞论文选集[C];2006年

5 华薇;马英;;开挖方式对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吴梦军;赵明阶;刘绪华;敖建华;;岩溶区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模型试验研究[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7 许研;朱浮声;王述红;;大跨度岩体隧道围岩稳定性概率分析[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8 谭志宏;唐春安;曹武安;;顶溶洞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理论与应用——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谭志宏;唐春安;曹武安;;顶溶洞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靳晓光;李晓红;亢会明;;高地应力区山岭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位移判据探讨[A];2001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鹏;基于小波理论的白鹤隧道围岩稳定性非线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肖云华;双峰隧道围岩稳定性非线性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张永杰;基于不确定性理论的隧道围岩稳定性及风险分析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曾杰;深埋硬岩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黄林冲;多孔介质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的程序研发与应用[D];中南大学;2009年

6 蔡臣;复杂含水弱胶结砂岩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7 张学民;岩石材料各向异性特征及其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磊;昔格达地层隧道围岩稳定性相似模型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孙长升;含水率对昔格达地层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及控制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许鹏帅;华坪隧道围岩稳定性离心模型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王恒;含水特性对软岩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舒安齐;含煤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支护结构优化[D];湖北工业大学;2016年

6 张优;祥云隧道围岩流变特性及变形特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7 刘城;基于监测数据分析的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8 李东林;基于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的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9 马群;溶洞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分析及其探测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10 张小露;基于RS-BPNN理论的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及预测[D];南华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681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9681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e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