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高寒高海拔地区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4 07:49

  本文关键词:高寒高海拔地区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岩土工程 高寒高海拔地区 AHP 岩质边坡 稳定性 评价指标


【摘要】:为研究高寒高海拔地区岩质边坡稳定性的评判方法,选取影响该类特殊地区岩质边坡稳定性的12项主要评判指标,作为模糊评判的评价因子,应用AHP方法和模糊数学理论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和隶属度,从而构建高寒高海拔地区模糊综合评判体系模型。基于该模型对旁多水利枢纽工程右岸公路边坡稳定性作模糊综合评判,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工程实际情况,对该类地区岩质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实用价值。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武警水电三总队八支队;
【关键词】岩土工程 高寒高海拔地区 AHP 岩质边坡 稳定性 评价指标
【分类号】:U416.1
【正文快照】: 0引言边坡稳定性分析是岩土工程的一个重要的应用性研究课题,边坡稳定性问题涉及公路工程、矿山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诸多工程领域,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1]。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地增强,我国已经在高寒高海拔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公路、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合寨;孙世国;阚生雷;冯松宝;;模糊综合评判在高陡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2 武鹤;葛琪;陈瑶;张家平;;基于模糊理论的寒区岩质路堑边坡稳定性分级标准研究[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3 王玉平;曾志强;潘树林;;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综述[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4 欧国林;张娜;;模糊数学方法在路基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2009年01期

5 魏红平;;旁多水利枢纽工程公路边坡滑塌问题分析与对策[J];四川水力发电;2011年S1期

6 毛巨省;;模糊综合评判在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7 李天斌;徐华;周雄华;张如柏;;高寒高海拔地区岩质陡边坡JYC生态基材护坡技术[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11期

8 孟衡;;模糊数学在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技术;2008年04期

9 吕伟;胡荣华;;边坡稳定性的Fuzzy AHP和AHP对比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瑛;;基坑支护结构稳定性问题的模糊随机方法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2 姚巧云;;高校图书馆隐性教育模糊综合评价与应用[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3 吕顺利;;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4 陈争光;蔡德利;;模糊物元分析法在耕地地力评价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1期

5 吴林森;严小宝;;河滩地杨树生长适应性的综合评判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5期

6 韦艳玲;;基于F检验的模糊聚类小额农贷信用风险预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7 董玮;陈桂芬;;精准农业中管理区划分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8 刘合寨;孙世国;阚生雷;冯松宝;;模糊综合评判在高陡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9 曹秀峰;王燕;;模糊综合评判的网络学习评价系统模型设计与实现[J];毕节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10 张涛;莫修文;;基于交会图与模糊聚类算法的复杂岩性识别[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义;李鸿晶;林欣;;物资不足条件下地震救灾物资分配模型及方法[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2 董熙晨;肖矫矫;;集装箱码头路网结构的评价[A];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与传动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3 潘向忠;翁仕龙;余世清;;模糊综合评判法在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C];2006年

4 陈群元;尹长林;;城市群发展阶段的划分与评判研究——以长株潭和泛长株潭城市群为例[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5 余嘉元;;市场分析中基于GA的模糊综合评价[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6 程晔;方靓;李纬华;;韶赣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对策与室内外试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张建波;王和兴;才书训;;在线租赁系统顾客最大满意度的一种算法[A];第八届中国青年运筹信息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余嘉元;;基于遗传算法的消费者心理仿真[A];2009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周慧林;王军;;LF炉温度预报模型的研究和建立[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朱芳;王晓东;;基于模糊集的图像增强在车牌预处理中的应用[A];全国第20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CACIS·2009)暨全国第1届安全关键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方正;关系数据库的关键词检索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李程跃;我国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的研究与实践[D];复旦大学;2011年

3 韩作生;农业科技人力资本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及价值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蒋玉强;立井刚性罐道系统的非线性耦合特性及状态评估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5 尹海蛟;果蔬采后温度激化处理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陈涛;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规模动态仿真及其优化配置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7 张志宗;清洁生产效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8 兰天;产业集群化评价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9 陈忠;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分类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6年

10 司书宾;基于故障预测的装备维修备件协同库存控制系统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良良;应用分子标记技术选育高肌内脂肪含量大白猪新品系[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香庭;基于遗传算法的K-means聚类方法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赵映超;基于三维结构的项目风险动态管理研究及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广磊;大型舰船舱室划分与布置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李春明;基于PERT的工期风险模糊综合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杨子国;中长期电力负荷FRARMA预测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雪;高速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定量评价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8 刘柱彬;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高速公路路线方案优选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向东;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镇海石油储备项目风险评价[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秦海瑞;我国原油进口运输路径优化及中转调配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朋勃;吴春笃;;粉煤灰农业利用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8期

2 陈栎霖;毛凯;李西;刘琳;;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3 贾东远,阴可,李艳华;岩石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J];地下空间;2004年02期

4 张自和;青藏铁路建设沿线的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J];草地学报;2003年03期

5 王英华;秦鹏;陈斌;;基于改进变维分形理论的拱坝温度监测数据预测模型[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年12期

6 杨枭;李朋;肖盛燮;;可靠性分析在边坡灰色聚类问题中的应用[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7 赵胜利;吴雅琴;刘燕;刘永建;白永兵;;基于SOM-BP复合神经网络的边坡稳定性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8 辜寄蓉,范晓,彭东;九寨沟地质灾害预测的空间分析模型[J];中国地质;2002年01期

9 赵波;许宝田;阎长虹;王威;;人工堆山边坡稳定性数值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11年06期

10 张晓波;郑治;;模糊数学方法在挡土墙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技术;2005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廖彪;基于离散单元法的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2 史生志;基于粘性土土性机理分析的边坡稳定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徐继伟;基于综合法的边坡稳定分析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华安;刘亚莉;成加芝;;江苏某岩质边坡监测系统设计与分析[J];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2 周润生;王玉喜;;岩质边坡复绿方法探讨与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24期

3 刘前来;;高速公路岩质边坡生态恢复新技术的设计与应用[J];门窗;2012年12期

4 冯君,周德培,李安洪;顺层岩质边坡开挖松弛区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5期

5 吴言军;陈爱新;刘长青;;北京山区公路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及防治对策[J];工程勘察;2006年S1期

6 秦浩;陆阳;闫振;张华;;深挖岩质边坡有限元数值模拟[J];四川建筑;2006年01期

7 陈显春;董正威;盛国俊;;山区公路岩质边坡冻融破坏机理及对策研究[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1年02期

8 陈显春;董正威;盛国俊;;山区公路岩质边坡冻融破坏机理及处置对策[J];公路;2011年03期

9 胡敏;;岩质边坡综合稳定性分析实例[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年12期

10 赵俭斌;李博;徐岩;吴金国;;辽宁省普通公路岩质边坡调查与分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建平;孙t,

本文编号:9694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9694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e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