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低开关频率下三相PWM整流器电流解耦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10 06:26

  本文关键词: 传递函数阵 低开关频率 交叉耦合 PWM整流器 出处:《电机与控制学报》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中高压大功率PWM整流器中,功率器件工作在较低开关频率下,这造成了PWM发波和采样延时增加,使得控制时dq轴电流分量交叉耦合严重,不利于系统控制。为解决这一问题,基于传递函数阵模型,定义耦合度函数对系统耦合进行分析。分析表明,随着开关频率的降低,系统耦合愈加严重,传统解耦控制已无法适用。结合串联解耦和状态反馈,提出一种新型的解耦控制策略。该策略在不同的开关频率下,均能有效地消除系统的交叉耦合,实现dq轴电流的独立控制。同时,解耦后系统得到了简化,利于控制器设计,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与所提解耦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Abstract]:In the medium-high voltage and high-power PWM rectifier, the power device works at lower switching frequency, which results in the increase of PWM wave generation and sampling delay, which makes the dq-axis current component cross coupling seriously in the control,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system control. Based on the transfer function matrix model, the coupling function is defined to analyze the coupling of the system.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with the decrease of switching frequency, the coupling of the system becomes more and more serious, and the traditional decoupling control is no longer applicable. A new decoupling control strategy is proposed, which can effectively eliminate the cross-coupling of the system and realize the independent control of the dq-axis current at different switching frequencies. At the same time, the decoupling system is simplified,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design of the controlle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verify the correctness of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decoupling control strategy.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电光防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淮海工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600906)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15KJD470003) 淮海工学院校青年基金(Z2014003)
【分类号】:TM4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熙;机器人的最优解耦控制[J];机器人;1988年04期

2 王文熙;;最佳解耦控制及其应用[J];安徽工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3 田玉虎,鲍明,陈怀海,申凡;H_∞理论在双振动台解耦控制中的应用[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4 许正望;;复杂系统的一种简单解耦控制方法[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5 刘宝;张中炜;丁永生;;基于生长激素双向调节原理的解耦控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1期

6 王永初;;解耦控制的一种新的工程化方法[J];西南电力技术;1985年Z1期

7 姚达同;董良斌;石虹;;帘子布浸胶机生产线张力及张力解耦控制[J];交通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1993年01期

8 战兴群,张炎华,赵克定;静液驱动二次调节扭矩加载装置解耦控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11期

9 朱书峰,艾剑良;基于解耦控制的飞机飞行的控制方法仿真研究[J];飞机设计;2004年04期

10 赵书军,迟妍,施洪昌,唐晓东;风洞流场马赫数补偿解耦控制研究[J];实验流体力学;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裕山;姚郁;王子才;;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解耦控制[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刘宝;张中炜;丁永生;;基于生长激素双向调节原理的解耦控制[A];第十七届全国过路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于海磊;王雷;贾磊;;解耦控制在纸机网前箱系统中的应用[A];第16届中国过程控制学术年会暨第4届全国故障诊断与安全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孙玉坤;王博;嵇小辅;黄永红;;基于模糊神经网络α阶逆系统的发酵过程多变量解耦控制(英文)[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八分册)[控制理论与应用(专刊)][C];2009年

5 刘世伟;张忠怀;杨惠卿;;一种采用预估补偿解耦方法的智能解耦控制[A];1994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4年

6 刘世伟;张忠怀;杨惠卿;;一种采用预估补偿方法的智能解耦控制[A];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7 高建平;陈宗基;;非线性变结构解耦控制及其在飞行器姿态控制中的应用[A];1996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6年

8 闵娟;黄之初;;多变量解耦控制方法[A];第16届中国过程控制学术年会暨第4届全国故障诊断与安全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何关钰;;受限解耦控制问题的初等变换法[A];1996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6年

10 孙玉坤;王博;丁慎平;;基于模糊神经网络α阶逆系统的发酵过程多变量解耦控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健康;铝合金脉冲MIG焊过程多信息分析及解耦控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帆;不确定性系统的解耦控制与稳定裕度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建超;基于自抗扰技术的板形板厚解耦控制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翟雯婧;基于补偿的飞行器鲁棒解耦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应文博;双腔加热炉温度解耦控制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4 孟庆涛;冷连轧板形板厚智能解耦控制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5年

5 周鹏飞;燃煤锅炉风机系统一种新型解耦控制方式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6 姜春莲;热连轧板形板厚智能解耦控制的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5年

7 范永凯;基于电机电流解耦控制的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8 富剑华;液压活套系统建模与鲁棒解耦控制[D];辽宁科技大学;2016年

9 王昆;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功率解耦控制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年

10 徐芳芳;基于粒子群的预测函数解耦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应用[D];东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998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4998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4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