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结钕铁硼磁体溅射渗镝工艺与磁性能研究
本文选题:磁控溅射 切入点:晶界扩散 出处:《材料导报》2017年04期
【摘要】:采用直流磁控溅射的方法,在烧结Nd-Fe-B磁体表面制备了Dy薄膜,对比研究了N35烧结态与回火态磁体晶界扩散后组织形貌与性能的变化。N35烧结态与回火态磁体经溅射渗Dy处理后,在剩磁仅降低0.009T和0.03T的情况下,矫顽力大幅度提高,分别提高了708.44kA/m和665.46kA/m,渗Dy处理后磁体中的Dy元素平均质量分数增加不超过0.4%。SEM和EDS能谱的分析结果表明,晶界组织形貌的改善和(Nd,Dy)2Fe14B外延层的形成是矫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EPMA元素面分布结果显示,Dy主要富集在富Nd相处,三叉型富Nd相处Dy含量最高,而Dy没有扩散到主相晶粒内部,不会导致剩磁大幅度降低,从而有效提高了磁体的综合磁性能。
[Abstract]:Dy thin films were deposited on the sintered Nd-Fe-B magnets by DC magnetron sputtering.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N35 sintered and tempered magnets after diffusion at grain boundaries were studied.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residual magnetization is reduced only by 0.009T and 0.03T, the coercivity is increased greatly, the 708.44kA/m and 665.46kA / m are increased,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mass fraction of Dy element in the magnets treated by Dy is not more than that of the 0.4%.SEM and EDS spectra. The improvement of grain boundary microstructure and the formation of epitaxial layer of NdDy Dy2Fe14B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increase of coercivity. The results of EPMA element surface distribution show that Dy is mainly enriched in Nd-rich coexistence, and the content of Dy in triple-Nd-rich co-existence is the highest, but Dy does not diffuse into the main phase grain. The magnetic remanence will not be greatly reduced, and the comprehensiv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he magnets are improved effectively.
【作者单位】: 江西理工大学工程研究院;江西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虔东稀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61009) 江西省高校科技落地计划(KJLD14043) 江西省青年科学基金计划(20151BAB216005) 江西省教育厅研究项目(GJJ14448)
【分类号】:TM2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自_7;晶界研究的现状和发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2 周自强,岳雪兰,霍登平;晶界结构对晶界迁移的影响[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8年03期
3 关卓明,刘国勋,杜娟;Ag/Cu系的DIGM及迁移晶界扩散系数[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3年01期
4 万小军;;硼向晶界扩散机理的研究[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5 史振学;刘世忠;李嘉荣;韩梅;;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在高温氧化过程中不同角度晶界显微组织的演化[J];机械工程材料;2013年12期
6 崔羿;丁淑蓉;赵云妹;霍永忠;王苍龙;杨磊;;考虑晶界扩散和气泡联合的UO_2燃料裂变气体模型[J];核动力工程;2012年S2期
7 李玉清,,汪慈榕,柳学胜,关云;1Cr18Ni9Ti不锈钢中的钛,硫对晶界的作用[J];材料科学与工艺;1995年01期
8 李庆芬,李莉,金国,刘二宝,崔秀芳;磷的非平衡晶界偏聚恒温动力学实验及计算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9 徐庭栋,蒙肇斌;一个强韧化钢的新概念——非平衡晶界共偏聚[J];钢铁研究学报;1999年02期
10 叶锐曾,徐志超,葛占英,高良,余同丰,张润岗,李力加,张佩桓;镍基变形高温合金中的弯曲晶界形成的机制[J];北京钢铁学院学报;198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崔羿;丁淑蓉;赵云妹;赵杰江;霍永忠;;考虑晶界扩散和气泡联合的裂变气体模型[A];第十七届全国反应堆结构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2年
2 常诚;刘卫强;岳明;张东涛;张久兴;;晶界扩散型低重稀土烧结Nd-Fe-B永磁材料研究[A];2012中国功能新材料学术论坛暨第三届全国电磁材料及器件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王镇波;;纳米结构金属材料中的界面扩散特性[A];全国有色金属理化检验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蒙;含长周期有序结构相的Mg-Gd-Y-Nd-Zn系合金组织与性能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6年
2 周磊;晶界及纳米孪晶力学行为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夏爽;690合金中晶界特征分布及其演化机理的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4 方晓英;基于退火孪晶的304不锈钢晶界特征分布优化及其机理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5 张旭;基于应变梯度塑性理论的微纳米尺度材料力学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江素华;等离子体浸没注入对Ta薄膜的改性及Cu/Ta-X/SiO_2体系失效机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康雪雅;多元纳米ZnO粉体制备电压敏感陶瓷和它的蜕变机理及稳定性[D];四川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孔明;柱状晶YSZ薄膜的晶界调控及其对电导行为的影响[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明贵;Cu及γ-TiAl合金拉伸变形的MD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3 崔荣欣;Ni-B合金亚稳晶粒形成及其生长热—动力学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4 刘赛;高强钢晶界和晶内选择性氧化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5 张文丰;钛合金内裂纹愈合的机理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6 黄育红;对称倾科晶界结构及能量的计算机模拟[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陈娜;竹节导线中热残余应力场和晶界孔洞的演化及电迁移引致的夹杂漂移[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马莹;往复挤压Mg_2Si/Mg-Al基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9 陈闯;自生Al_2O_3增强钼基复合材料的成形机理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751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675176.html